绝缘屏蔽绞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10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3
一种绝缘屏蔽绞合线,包括信号线、屏蔽套件及绝缘套件,信号线包括若干绞线组,各绞线组依次靠叠以共同形成信号线,屏蔽套件包括屏蔽芯、金属膜、编织层及填充体,屏蔽芯设置于各绞线组之间,以使各绞线组环绕屏蔽芯呈圆周分布,金属膜包覆于各绞线组外,以使金属膜的内侧壁、屏蔽芯的外侧壁与各绞线组的外侧壁共同形成填充腔,填充体容置于填充腔内,编织层包覆于金属膜的外侧壁上,绝缘套件包括绝缘层及至少一个撕拉条,绝缘层包覆于编织层的外侧壁上,各撕拉条设置于绝缘层内,且各撕拉条之间设置有间隔,如此,利用撕拉条可快速将绝缘层剥离,其次,通过编织层、金属膜及屏蔽芯能够避免各绞线组之间出现信号干扰。免各绞线组之间出现信号干扰。免各绞线组之间出现信号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屏蔽绞合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屏蔽绞合线。

技术介绍

[0002]屏蔽线,是指使用导电布或者网状编织导线把信号线包裹起来的一种传输线。网状编织导线又叫屏蔽层,通常为铜线或者铝线编织而成,使用时接地,以使得干扰信号经该屏蔽层接入大地,避免干扰内部的信号线。
[0003]现有的屏蔽线存在如下问题,其一为现有的屏蔽线在剪切使用时难以将外周的胶皮去除,往往需要使用剪钳等辅助工具进行多次的小部分剪除,因此导致现有屏蔽线使用不方便;其次,现有的屏蔽线只在所有的信号线外侧包裹屏蔽层,然而对于内部各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却缺乏足够的抗干扰处理措施,因此导致各信号线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绝缘屏蔽绞合线,在使用时能够不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快速去除外层胶皮,其次能够有效避免屏蔽层内的各信号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绝缘屏蔽绞合线,包括:
[0007]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若干绞线组,各所述绞线组依次靠叠以共同形成所述信号线;
[0008]屏蔽套件,所述屏蔽套件包括屏蔽芯、金属膜、编织层及填充体,所述屏蔽芯设置于各所述绞线组之间,以使各所述绞线组环绕所述屏蔽芯呈圆周分布,所述金属膜包覆于各所述绞线组外,以使所述金属膜的内侧壁、所述屏蔽芯的外侧壁与各所述绞线组的外侧壁共同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体容置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编织层包覆于所述金属膜的外侧壁上;及
[0009]绝缘套件,所述绝缘套件包括绝缘层及至少一个撕拉条,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编织层的外侧壁上,各所述撕拉条设置于所述绝缘层内,且各所述撕拉条之间设置有间隔。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绞线组包括至少两个单体线,各所述单体线依次绞合以形成所述绞线组。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腔包括若干第一填充区及若干第二填充区,各所述第一填充区分别位于各所述绞线组的外侧壁与所述屏蔽芯的外侧壁之间,各所述第二填充区分别位于各所述绞线组的外侧壁与所述金属膜的内侧壁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体包括若干第一填充部及若干第二填充部,各所述第一填充部一一对应容置于各所述第一填充区内,各所述第二填充部一一对应容置于各所述第二填充区内。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部包括若干绝缘颗粒,各所述绝缘颗粒均填
充于所述第一填充区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颗粒为滑石粉颗粒。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隔离槽,各所述隔离槽一一对应与各所述绞线组相向设置。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槽的内侧壁为弧形面结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膜为铝薄膜。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拉条为棉绳。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技术的绝缘屏蔽绞合线,包括信号线、屏蔽套件及绝缘套件,信号线包括若干绞线组,各绞线组依次靠叠以共同形成信号线,屏蔽套件包括屏蔽芯、金属膜、编织层及填充体,屏蔽芯设置于各绞线组之间,以使各绞线组环绕屏蔽芯呈圆周分布,金属膜包覆于各绞线组外,以使金属膜的内侧壁、屏蔽芯的外侧壁与各绞线组的外侧壁共同形成填充腔,填充体容置于填充腔内,编织层包覆于金属膜的外侧壁上,绝缘套件包括绝缘层及至少一个撕拉条,绝缘层包覆于编织层的外侧壁上,各撕拉条设置于绝缘层内,且各撕拉条之间设置有间隔,如此,利用撕拉条可快速将绝缘层剥离,其次,通过编织层、金属膜及屏蔽芯能够避免各绞线组之间出现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屏蔽绞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绝缘屏蔽绞合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位图1所示的绝缘屏蔽绞合线的又一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绝缘屏蔽绞合线10,包括信号线100、屏蔽套件200及绝缘套件300,信号线100包括若干绞线组110,各绞线组110依次靠叠以共同形成信号线100;屏蔽套件200包括屏蔽芯210、金属膜220、编织层230及填充体240,屏蔽芯210设置于各绞线组110之间,以使各绞线组110环绕屏蔽芯210呈圆周分布,金属膜220包覆于各绞线组110外,以使金属膜220的内侧壁、屏蔽芯210的外侧壁与各绞线组110的外侧壁共同形成填充腔250,填充体240容置于填充腔250内,编织层230包覆于金属膜220的外侧壁上,绝缘套件300包括绝缘层310及至少一个撕拉条320,绝缘层310包覆于编织层230的外侧壁上,各撕拉条320设置于绝缘层310内,且各撕拉条320之间设置有间隔。
[0027]需要说明的是,信号线100由若干绞线组110形成,例如绞线组110的个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者是四个,或者根据需要而设定的任意个,以使得各绞线组110相互靠
叠在一起,形成线束状。进一步地,各绞线组110分别环绕在屏蔽芯210的周围,使得各绞线组110只能够依次紧靠并环绕在屏蔽芯210的外侧壁上,一实施例中,屏蔽芯210可以是塑胶条,并在塑胶条外侧壁上镀金属层的结构,其中,镀层可以是镀锡层,如此,利用该屏蔽芯210进行阻隔,能够避免各绞线组110之间出现信号干扰;而金属膜220则包覆在各绞线组110外,以使得金属膜220将各绞线组110与屏蔽芯210包裹住,如此,利用铝薄膜将各绞线组110及屏蔽芯210包裹住,从而能够将外部的干扰信号进行阻隔,一实施例中,金属膜220为铝薄膜,另一实施例中,金属膜220还可以锡薄膜;进一步地,金属膜220的内侧壁、屏蔽芯210的外侧壁及各绞线组110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填充腔250,而填充体240则填充在改填充腔250内,一实施例中,填充体240可以是防火材质结构,例如可以是石棉,如此,当绞线组110因过载而出现发热燃烧时,能够避免燃烧蔓延。进一步地,编织层230则包裹在金属膜220的外侧壁上,例如编织层230可以是由多个金属丝进行编织而成,如此通过给编织层230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外部干扰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编织层230与信号线100之间设置的金属膜220还能够避免编织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屏蔽绞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若干绞线组,各所述绞线组依次靠叠以共同形成所述信号线;屏蔽套件,所述屏蔽套件包括屏蔽芯、金属膜、编织层及填充体,所述屏蔽芯设置于各所述绞线组之间,以使各所述绞线组环绕所述屏蔽芯呈圆周分布,所述金属膜包覆于各所述绞线组外,以使所述金属膜的内侧壁、所述屏蔽芯的外侧壁与各所述绞线组的外侧壁共同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体容置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编织层包覆于所述金属膜的外侧壁上;及绝缘套件,所述绝缘套件包括绝缘层及至少一个撕拉条,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编织层的外侧壁上,各所述撕拉条设置于所述绝缘层内,且各所述撕拉条之间设置有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屏蔽绞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组包括至少两个单体线,各所述单体线依次绞合以形成所述绞线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屏蔽绞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包括若干第一填充区及若干第二填充区,各所述第一填充区分别位于各所述绞线组的外侧壁与所述屏蔽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明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