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88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和车辆,安装支架包括平板部和安装部,平板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子控制单元的多个安装孔,安装孔间隔设置在平板部上;安装部设于平板部的一侧,且安装部与纵梁的侧周壁连接,安装部包括:连接板和底板,连接板连接于底板的两侧且与底板整体呈U形,底板适用于与纵梁的侧周壁连接,两侧的连接板连接于平板部的背面。这样,通过将连接板于底板的两侧与底板进行连接,使得安装部与纵梁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从而让电子控制单元的组装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连接板与底板之间呈U形,以使连接板与底板之间能够构成避让空间,使得底板与纵梁进行连接时更为简单方便。梁进行连接时更为简单方便。梁进行连接时更为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单元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单元通常设有安装支架与其连接。在相关技术中,安装支架的形状与电子控制单元与其固定的形状相似,这种设计不仅会让电子控制单元与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过程较为复杂,而且让安装支架与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精度要求较高,从而会降低安装支架与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影响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过程较为简单,连接稳定性较高。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用于与纵梁连接,包括,平板部和安装部,所述平板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上;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平板部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纵梁的侧周壁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板和底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板整体呈U形,所述底板适用于与所述纵梁的侧周壁连接,两侧的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平板部的背面。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通过将连接板于底板的两侧与底板进行连接,使得底板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让安装部与纵梁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电子控制单元的组装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连接板与底板之间呈U形,以使连接板与底板之间能够构成避让空间,使得底板与纵梁进行连接时更为简单方便,提升安装支架进行连接组装的效率,以使电子控制单元的组装更为高效。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平板部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呈递减趋势。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板部设置有减料槽或减料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所述平板部的底边设置成朝向上部凹入的弧形边,以构成所述减料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板和底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板整体呈U形,所述底板适用于与所述纵梁的侧周壁连接,两侧的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平板部的背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置有焊接螺母,或所述底板设置有螺纹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孔中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平板部的上部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所述平板部的下部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离。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d1,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离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d2<185mm≤d1≤ 200m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d2满足关系式:160mm≤d2≤175m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d3,d3满足关系式:105mm≤d3≤120mm。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纵梁、电子控制单元、紧固件和如上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安装孔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纵梁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内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的第一安装孔至第四安装孔能够与电子控制单元相配合,便于电子控制单元的组装,提升电子控制单元的组装效率,且安装支架与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使得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性能更为可靠,提升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车辆的使用性能。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左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安装支架10,
[0026]安装部100,连接板110,底板120,焊接螺母130,
[0027]平板部200,第一安装孔210,第二安装孔220,第三安装孔230,第四安装孔240,侧边250,减料槽2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9]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10,安装支架10适用于与纵梁连接,包括,平板部200和安装部100。
[0030]具体来说,平板部2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子控制单元的多个安装孔,安装孔间隔设置在平板部200上;安装部100设于平板部200的一侧,且安装部100与纵梁的侧周壁连接,安装部100包括:连接板110和底板120,连接板110连接于底板120的两侧且与底板120整体呈U形,底板120适用于与纵梁的侧周壁连接,两侧的连接板110连接于平板部200的背面。
[0031]需要说明的是,电子控制单元需要安装在安装支架10上进行固定连接,而新引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固定单元与之前引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固定单元不同,因此需要在安装支架10上进行结构的变化以适合新引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以使新引进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安装后的结构更为稳定可靠。同时,在平板部200的一侧还设有安装部100,安装部100能够与纵梁进行连接固定,以将安装支架10固定在纵梁的侧面上,以使电子控制单元能够安装在纵梁的侧面,从而便于车辆的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在平板部200 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与电子控制单元相对应适配,以便于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组装。
[00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10,通过将连接板110于底板120 的两侧与底板120进行连接,使得底板120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让安装部100 与纵梁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电子控制单元的组装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连接板 110与底板120之间呈U形,以使连接板110与底板120之间能够构成避让空间,使得底板120与纵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用于与纵梁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平板部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纵梁的侧周壁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板和底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板整体呈U形,所述底板适用于与所述纵梁的侧周壁连接,两侧的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平板部的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平板部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呈递减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设置有减料槽或减料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所述平板部的底边设置成朝向上部凹入的弧形边,以构成所述减料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置有焊接螺母,或所述底板设置有螺纹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孔中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龙孟庆宇梁山王浩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