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持装置及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96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持装置及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解决了因为内部应力破坏而导致绝缘本体两端焊接点锡裂的问题,保证了芯片与电路板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持装置及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通讯及计算机等系统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不论是台式计算机或是笔记型计算机,其功能越来越强大,计算机主机的电路设计也更为复杂。目前,业界一般采用电连接器组件去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上。如图5所示介绍了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它由如下部分组成上铁壳100、下铁壳200、摇杆400及内部容纳有复数个端子的绝缘本体300,通常这种电连接器组合中的下铁壳200为一方形框体结构,绝缘本体300容纳在其中,当绝缘本体300通过其内的端子以底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电路板600上后,下铁壳2也被锁在绝缘本体300和电路板600之间。如图6、图7所示,将中央处理器芯片500安装在绝缘本体300上,并将上铁壳100和下铁壳200扣合。上铁壳100上的扣压部有一向下作用力将中央处理器芯片固持住。由应力分析可知,上铁壳扣压部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因上下铁壳两端是连接在一起的,下铁壳200的两端在力F1、F2的作用下会向上翘曲,进而带动绝缘本体300两端向上弯曲,绝缘本体300两端处的焊点3100会因为锡裂而脱离电路板,使得该电连接器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芯片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及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以保证芯片与电路板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技术固持装置,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固持装置及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解决了因为内部应力破坏而导致绝缘本体两端焊接点锡裂的问题,保证了芯片与电路板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可固定于电路板2上,用于电性连接LGA芯片模块3(当然,也可为其它电子组件)及电路板2,包括本体10及容设于本体10中的导电端子(未图标)和固持装置11。本体10设有若干端子容纳孔(未图示),导电端子固定在本体的端子容纳孔内,端子凸伸出本体10上表面,芯片模块3放于本体10内与导电端子压缩接触。该固持装置11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12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12上的上盖13和摇杆14,其中本体10、上盖13和摇杆14设置在电路板2的同侧,背板12位于电路板2上设置上盖13和摇杆14的另一侧。另在电路板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1。背板12两端中间位置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定位块120,其可穿过电路板2上相应设置的第一通孔20,再通过支架(未图示)、螺钉(未图示)与螺母(未图示)相配合固定,实现背板12与电路板2的连接固定;背板12第一端123上设有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定位部121,定位部121上端设有一定位孔1210,相应地,上盖13一端设有呈圆弧状的连接部130,所述定位部121可穿过上述第二通孔21而突出电路板,连接部130插入所述定位孔1210相配合,使上盖13活动地连接至背板12上。且在上盖13相对连接部130的一端还设有一压制块132,上盖13一侧还凸伸有一可固定摇杆的舌片131。摇杆14由一轴心部140,大致垂直于轴心部140的操作部141及自轴心部向内凸出的压制部142组成。在背板12的第二端124设有延伸再弯折形成的固持部122,该固持部122可穿过上述第二通孔21而突出电路板2与上述轴心部140枢接在一起,使摇杆14可活动地连接至背板12上。本体10位于上盖13的下方,芯片模块设置在本体中,当通过转动摇杆14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时,摇杆14的压制部142压制上盖13的压制块132,使上盖13抵压芯片模块3,使之固定在本体上。此时,操作部141固定于舌片131下方,实现了芯片模块3与电路板2的电性连接。本技术电连接器,由于将上盖和摇杆与背板相连接,其不与本体相连接,从而避免了本体的弯曲变形,实现了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稳定的电性连接。当然,上述实施中,也可将芯片模块直接放置在电路板上,再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压制芯片模块,也能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固持装置,可固定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一端设有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定位部,相应地,上盖相对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定位部可突出电路板与连接部相配合,使上盖活动地连接至背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装置还包括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摇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摇杆由一轴心部,大致垂直于轴心部的操作部及自轴心部向内凸出的压制部组成;背板一端设有延伸再弯折形成的固持部,该固持部可突出电路板与上述轴心部相配合,使摇杆活动地连接至背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与电路板通过螺钉螺母固定。6.一种电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背板一端设有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定位部,相应地,上盖相对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定位部可突出电路板与连接部相配合,使上盖活动地连接至背板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装置还包括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摇杆。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摇杆由一轴心部,大致垂直于轴心部的操作部及自轴心部向内凸出的压制部组成;背板一端设有延伸再弯折形成的固持部,该固持部可突出电路板与上述轴心部相配合,使摇杆活动地连接至背板上。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背板与电路板通过螺钉螺母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固持装置及使用这种固持装置的电连接器,解决了因为内部应力破坏而导致绝缘本体两端焊接点锡裂的问题,保证了芯片与电路板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文档编号H01R13/639GK2819525SQ20052006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持装置,可固定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装置包括固定于电路板的背板及可活动连接至背板上的上盖,且该背板位于电路板上设置上盖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