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火盖和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89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环火盖和燃烧器。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及传火部,火盖本体包括有顶壁和外环气腔,传火部凸出在顶壁上,传火部上具有引火槽,传火部包括有顶腔壁和侧腔壁,顶腔壁与侧腔壁围合形成有与外环气腔相通的混气腔,侧腔壁包括有从顶壁向上延伸出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具有远离顶壁的第一顶端,顶腔壁从第一顶端朝顶壁方向斜向下延伸出,引火槽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顶腔壁从设置引火槽的第一侧壁的第一顶端朝顶壁方向斜向下延伸出,当有少量溢液时,液体可以沿着顶腔壁流向顶壁,从而避免溢液进入第一侧壁上的引火槽内,彻底地解决了引火槽易堵塞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环火盖和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燃气灶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外环火盖和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家用燃气灶具上皆具有燃烧器,燃烧器通常包括内环火盖、外环火盖和混气室,内环火盖及外环火盖分别与混气室相连通,混合后的燃气分别在内环火盖及外环火盖燃烧。
[0003]火焰通常先在内环火盖处燃烧,而后,火焰再由内环火盖传导至外环火盖,为了方便传导火焰,外环火盖上设有传火部,传火部上设置引火槽,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引火槽大多设置在传火部的上表面为开放式,当遇到溢锅等情况,溢液容易将引火槽堵塞,带来功能失效和安全隐患。
[0004]为了避免开放式引火槽带来的易堵塞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在将引火槽设置在传火部的侧表面的结构,该种结构相对开放式引火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堵塞概率,但是,在遇到溢锅等情况,溢液也容易从传火部的侧边进入引火槽内,不能彻底解决易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及传火部,所述火盖本体包括有顶壁和外环气腔,所述传火部凸出在所述顶壁上,所述传火部上具有引火槽,所述传火部包括有顶腔壁和侧腔壁,所述顶腔壁与所述侧腔壁围合形成有与所述外环气腔相通的混气腔,所述侧腔壁包括有从所述顶壁向上延伸出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远离所述顶壁的第一顶端,所述顶腔壁从所述第一顶端朝所述顶壁方向斜向下延伸出,所述引火槽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0006]上述的外环火盖,由于顶腔壁从设置引火槽的第一侧壁的第一顶端朝顶壁方向斜向下延伸出,当有少量溢液时,液体可以沿着顶腔壁流向顶壁,从而避免溢液进入第一侧壁上的引火槽内,彻底地解决了引火槽易堵塞的问题。
[0007]示例性地,所述侧腔壁还包括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顶壁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具有远离所述顶壁的第二顶端,所述顶腔壁连接在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之间,且所述顶腔壁具有位于所述混气腔外的顶表面,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位于所述混气腔外的侧表面,所述顶表面与所述侧表面之间具有夹角α,90
°
<α<180
°
。α例如为100
°
,120
°
,140
°
,160
°
等等,如此,当有少量溢液时,液体首先沿着顶腔壁流向第二侧壁,再经过第二侧壁流向顶壁,更能达到避免溢液进入第一侧壁上的引火槽内的效果。
[0008]示例性地,所述顶腔壁连接在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顶壁之间以使所述传火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如此,当有少量溢液时,液体直接沿着顶腔壁流向顶壁,同样能达到避免溢液进入第一侧壁上的引火槽内的效果。
[0009]示例性地,所述火盖本体还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围合形成有内圈孔,所述内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外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外环气腔;所述侧腔壁还包括有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从所述外侧壁向上延伸,所述第四侧壁从所述内侧壁向上延伸;所述引火槽从所述第四侧壁的内侧贯通至所述第三侧壁的外侧。如此,引火槽的长度不大于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能提升引火效果。
[0010]示例性地,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引火孔,所述外环气腔通过所述引火孔与所述内圈孔相通。如此,火焰能较快地由内圈孔内的内环火盖传导至外环火盖。
[0011]示例性地,所述引火孔位于所述引火槽的下方。如此,火焰顺利地经由引火孔传导至引火槽再传导至外侧壁外。
[0012]示例性地,所述第四侧壁包括有呈上下布置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从所述内侧壁朝远离内圈孔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壁部具有顶边,所述第一壁部从所述顶边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引火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上,所述引火槽贯穿所述第一壁部。如此,能方便引火孔设置在引火槽下方,以保证传火效果。
[0013]示例性地,所述引火槽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距离L,2mm≤L≤2.5mm。L例如为2mm,2.25mm,2.5mm,如此,既能避免距离过小,引火槽难以加工的问题,又能避免距离过大,传火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4]示例性地,所述传火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火部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均布于所述顶壁上。如此,当一个引火槽堵塞时,其他的引火槽也能够正常引火,从而能够提高火焰的均匀性及稳定性。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外环火盖。由于上述的外环火盖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包括有上述外环火盖的燃烧器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001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立体图(从一方向上看);
[0019]图2为图1中示出的外环火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3为图1中示出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能体现内部结构);
[0021]图4为图1中示出的外环火盖的局部剖视图(能体现传火部内部结构)。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火盖本体;11、顶壁;111、开孔;12、外环气腔;13、内侧壁;14、外侧壁;15、内圈孔;16、火孔;161、主火孔;162、稳焰孔;20、传火部;201、引火槽;202、引火孔;21、顶腔壁;211、顶表面;22、侧腔壁;221、第一侧壁;2211、第一顶端;222、第二侧壁;2221、第二顶端;2222、侧表面;223、第三侧壁;224、第四侧壁;2241、第一壁部;2242、第二壁部;22421、顶边;23、混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0025]对于家用燃气灶,其燃烧器通常具有大火盖(也叫外环火盖)和小火盖(也叫中心火盖),以至少形成两环火焰,进而在用户使用时提供多种火焰模式。相应地,燃烧器进一步包括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以及大火文丘里和小火文丘里。小火分火器设置在大火分火器的中心处。大火盖和小火盖分别盖在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上,大火盖位于小火盖的外周。大火文丘里和小火文丘里分别连接至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大火分火器与大火盖和大火文丘里形成大火混气室。小火分火器与小火盖和小火文丘里形成小火混气室。
[0026]下文将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环火盖进行描述。
[0027]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10及传火部20,火盖本体10包括有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10)及传火部(20),所述火盖本体(10)包括有顶壁(11)和外环气腔(12),所述传火部(20)凸出在所述顶壁(11)上,所述传火部(20)上具有引火槽(20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部(20)包括有顶腔壁(21)和侧腔壁(22),所述顶腔壁(21)与所述侧腔壁(22)围合形成有与所述外环气腔(12)相通的混气腔(23),所述侧腔壁(22)包括有从所述顶壁(11)向上延伸出的第一侧壁(221),所述第一侧壁(221)具有远离所述顶壁(11)的第一顶端(2211),所述顶腔壁(21)从所述第一顶端(2211)朝所述顶壁(11)方向斜向下延伸出,所述引火槽(201)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2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腔壁(22)还包括有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一侧壁(221)与所述第二侧壁(222)沿所述顶壁(11)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侧壁(222)具有远离所述顶壁(11)的第二顶端(2221),所述顶腔壁(21)连接在所述第一顶端(2211)与所述第二顶端(2221)之间,且所述顶腔壁(21)具有位于所述混气腔(23)外的顶表面(211),所述第二侧壁(222)具有位于所述混气腔(23)外的侧表面(2222),所述顶表面(211)与所述侧表面(2222)之间具有夹角α,90
°
<α<1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腔壁(21)连接在所述第一顶端(2211)与所述顶壁(11)之间以使所述传火部(20)的横截面呈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0)还包括内侧壁(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宝沈文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