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74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包括旋转轴、回转座和多个抛光头,所述旋转轴与回转座连接并带动回转座旋转;多个所述抛光头以回转座的轴线圆形阵列分布在其外侧,多个抛光头与回转座滑动配合,且多个抛光头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回转座的径向方向移动并远离其轴线;所述抛光头与回转座之间还设有拉簧,拉簧用于限制抛光头因离心力而径向远离回转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手动抛光,降低作业劳动强度,增大了抛光接触面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质量一致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的推广价值。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抛光
,具体为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一些零件内孔为活塞运动配合面时,内孔要求既要耐磨性好又要摩擦力小。设计零件结构时,选用的是铝合金硬质阳极化和干膜润滑剂的方式来解决活塞的运动灵活性,但是内孔喷涂干膜润滑剂后粗糙度会变差,尺寸会变小,不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需要改善。当前针对改善内孔粗糙度和尺寸的方法是:手动车床装夹零件外圆,主轴高速旋转,然后手持抛光介质深入内孔往返运动进行抛光操作来提高表面粗糙度。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内孔抛光时手动随机性大,抛光后内孔粗糙度不均匀,局部不合格,且容易裸露基体。同时,抛光后内孔尺寸存在局部超差现象。
[0003]针对内孔喷涂干膜后的再加工而言,表面粗糙度的提高已成为瓶颈工艺。若采用传统的手工抛光不仅效率低、作业劳动强度大,且质量一致性差。若采用珩磨加工,对内孔的圆柱度度会有提高,但在修正圆柱度的同时会减少干膜的厚度,出现局部裸露基体的现象。要想珩磨就需要在喷涂干膜前来提高内孔圆柱度精度,这样其效率低下、不切工程实际导致企业成本太高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相比传统人工手动抛光,降低作业劳动强度,增大了抛光接触面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质量一致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包括旋转轴、回转座和多个抛光头,所述旋转轴与回转座连接并带动回转座旋转;多个所述抛光头以回转座的轴线圆形阵列分布在其外侧,多个抛光头与回转座滑动配合,且多个抛光头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回转座的径向方向移动并远离其轴线;所述抛光头与回转座之间还设有拉簧,拉簧用于限制抛光头因离心力而径向远离回转座。
[0006]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包括连接轴一、万向节和连接轴二,连接轴一通过万向节与连接轴二连接,连接轴一与加工中心主轴连接,连接轴二与回转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回转座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安装套筒,连接轴二位于安装套筒内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回转座包括壳体和压板,压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壳体的下部;所述壳体以其轴线圆形阵列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导向槽。
[0009]优选的,所述抛光头为弧形片状体,抛光头的外弧面固定有砂纸,抛光头的内弧面设有与导向槽间隙配合的导柱。
[0010]优选的,所述螺栓套接有圈片,拉簧的一端与导柱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圈片连
接。
[0011]优选的,所述抛光头以及拉簧均对应设有三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旋转轴与加工中心主轴连接,结合加工中心所具备的功能特点,可以调节旋转轴的转速,抛光头在离心力作用下摩擦工件内孔表面,从而对内孔表面进行研磨操作,通过导向槽的引导和万向节的修正使抛光头准确的作用到工件上,实现抛光时不改变内孔的圆柱度;通过设置拉簧,在加工工件时,确保拉簧能够及时的将抛光头收缩到一定位置,防止划伤零件,相比传统人工手动抛光,降低作业劳动强度,增大了抛光接触面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质量一致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抛光头示意图。
[0017]图中:1旋转轴、1.1连接轴一、1.2万向节、1.3连接轴二、2回转座、2.1壳体、2.11导向槽、2.2安装套筒、2.3压板、2.4螺栓、2.5圈片、3抛光头、3.1导柱、4锁紧螺钉、5拉簧、6砂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技术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包括旋转轴1、回转座2和多个抛光头3,旋转轴1与回转座2连接并带动回转座2旋转;多个抛光头3以回转座2的轴线圆形阵列分布在其外侧,多个抛光头3与回转座2滑动配合,且多个抛光头3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回转座2的径向方向移动并远离其轴线;抛光头3与回转座2之间还设有拉簧5,拉簧5用于限制抛光头3因离心力而径向远离回转座2;
[0020]旋转轴1带动回转座2旋转,多个抛光头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径向远离回转座2的轴线,抛光头3与工件内孔接触并对其进行研磨,提高了研磨效率,通过设置拉簧5,在加工工件时,确保拉簧5能够及时的将抛光头3收缩到一定位置,防止划伤零件,避免因离心力过大使抛光头3过度研磨工件内孔;
[0021]如图2所示,旋转轴1包括连接轴一1.1、万向节1.2和连接轴二1.3,连接轴一1.1通过万向节1.2与连接轴二1.3连接,连接轴一1.1与加工中心主轴连接,连接轴二1.3与回转座2连接;回转座2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安装套筒2.2,连接轴二1.3位于安装套筒2.2内并通过锁紧螺钉4固定;连接轴一1.1与加工中心主轴连接,结合加工中心所具备的功能特点,可以调节旋转轴1的转速,方便不同的工件研磨需要,通过程序控制转速来控制抛光离心力的大小;连接轴一1.1将扭矩通过万向节1.2传递给连接轴二1.3,然后再传递给回转座2,适应
工件内孔轴线变化,修正回转座2实现自定心,达到不改变内孔圆柱度的抛光功能;连接轴二1.3位于安装套筒2.2内并通过锁紧螺钉4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
[0022]如图3和图4所示,回转座2包括壳体2.1和压板2.3,压板2.3通过螺栓2.4固定于壳体2.1的下部;壳体2.1以其轴线圆形阵列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导向槽2.11;抛光头3为弧形片状体,抛光头3的外弧面固定有砂纸6,抛光头3的两边通过夹子夹紧固定砂纸6,抛光头3的内弧面设有与导向槽2.11间隙配合的导柱3.1;导向槽2.11的宽度、深度尺寸与抛光头3的导柱3.1的尺寸配合精度要高,确保既能够运动灵活,又能精确定位,通过导向槽2.11与导柱3.1的配合,在离心力作用下确保抛光头3只能径向远离回转座2的轴线;
[0023]螺栓2.4套接有圈片2.5,拉簧5的一端与导柱3.1连接,拉簧5的另一端与圈片2.5连接,拉簧5一端的拉钩与导柱3.1上的通孔挂接,拉簧5另一端的拉钩与圈片2.5上的通孔挂接,方便安装;
[0024]具体的,抛光头3以及拉簧5均对应设有三个,三个抛光头3的工作面应由一次定位加工完成,切割后,三个抛光头3的重量要保持一致,确保在离心力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1)、回转座(2)和多个抛光头(3),所述旋转轴(1)与回转座(2)连接并带动回转座(2)旋转;多个所述抛光头(3)以回转座(2)的轴线圆形阵列分布在其外侧,多个抛光头(3)与回转座(2)滑动配合,且多个抛光头(3)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回转座(2)的径向方向移动并远离其轴线;所述抛光头(3)与回转座(2)之间还设有拉簧(5),拉簧(5)用于限制抛光头(3)因离心力而径向远离回转座(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包括连接轴一(1.1)、万向节(1.2)和连接轴二(1.3),连接轴一(1.1)通过万向节(1.2)与连接轴二(1.3)连接,连接轴一(1.1)与加工中心主轴连接,连接轴二(1.3)与回转座(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柔性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座(2)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安装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王保国彭强何春竹吴晓杰孟祥忠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