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069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涉及车道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中央电控箱,所述中央电控箱的上端表面边侧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部安装有用于灯光引导车辆的指控板机构,所述指控板机构包括用于左转弯车辆引导的一号引导板以及用于右转弯车辆引导的二号引导板,所述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的前端表面均设置有灯牌;该车道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进行调节使用,完成对不同路况潮汐车道的智能控制,引导车辆顺畅行驶,避免发生交通阻塞,可实时调节引导板上的灯牌和灯光指示板的竖直高度,便于后方车辆及时接收引导信号,及时作出对应操作,缓解交警引导车辆的工作负担,提高潮汐车道控制系统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道控制
,具体为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当今车辆汹涌的时代,针对潮汐车辆的科学指挥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潮汐车道是可变车道,城市内部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车道,而与车道匹配的控制系统,为交警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721743319.9公开了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虽然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能全年连续运作,适应严格的工作环境,但是无法根据具体路况进行调节使用,只能对单一路况进行控制,无法调节灯牌和灯光指示板的竖直高度,后方车辆无法及时接收引导信号,不能及时作出对应操作,增加交警引导车辆工作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调节灯牌和灯光指示板的竖直高度,后方车辆无法及时接收引导信号,不能及时作出对应操作,增加交警引导车辆工作负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包括中央电控箱,所述中央电控箱的上端表面边侧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部安装有用于灯光引导车辆的指控板机构;
[0007]其中,所述指控板机构包括用于左转弯车辆引导的一号引导板以及用于右转弯车辆引导的二号引导板,所述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的前端表面均设置有灯牌,所述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的对角位置固设有固定齿。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的边侧表面对称开设有环杆槽,所述指控板机构的中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指控板机构的前端表面边缘位置固设有壁环,底板的后端表面并排设置有三组装环,所述装环的两侧螺栓安装有六角螺钉,所述底板的后端表面两侧中间位置对称安装有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底板的前端表面呈斜面设计。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的下部与底板结交出亦呈斜面设计,所述底板的上侧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槽口,所述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的前端表面且位于槽口内侧活动安装有旋齿杆,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均通过旋齿杆和固定齿配合与底板旋转安装,且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的下侧角均通过铰杆与旋齿杆活动铰安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齿杆的上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央杆,所述中央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号缆绳和二号缆绳,所述一号引导板通过一号缆绳与中央
杆连接设置,二号引导板通过二号缆绳与中央杆连接设置,其中,旋齿杆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收线辊,中央杆内部呈中空设计。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缆绳和二号缆绳贯穿中央杆与收线辊活动连接,一号缆绳和二号缆绳之间夹角呈120
°
,且一号引导板与二号引导板位于同一平面时,两者达到最大张拉角度,指控板机构通过装环、六角螺钉和底板配合与伸缩杆活动安装。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中央电控箱包括用于空气流通的散热组板,液压缸包括用于调控设置的信号调控主体,底板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灯光指示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指控板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路况进行调节使用,通过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控制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与底板呈现不同夹角,完成对不同路况潮汐车道的智能控制,引导车辆顺畅行驶,避免发生交通阻塞;其中,通过二号缆绳和一号缆绳对引导板的水平张拉,避免其发生晃动,确保控制系统对车辆的正确引导;经由液压缸带动伸缩杆上下运动,可实时调节引导板上的灯牌和灯光指示板的竖直高度,便于后方车辆及时接收引导信号,及时作出对应操作,缓解交警引导车辆的工作负担,提高潮汐车道控制系统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指控板机构的后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指控板机构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一号引导板和二号引导板打开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中央电控箱;101、散热组板;2、液压缸;201、信号调控主体;202、伸缩杆;3、指控板机构;301、底板;302、壁环;303、装环;304、六角螺钉;305、一号引导板;306、二号引导板;307、一号电机;308、二号电机;309、槽口;310、旋齿杆;4、灯光指示板;5、灯牌;501、固定齿;502、环杆槽;6、中央杆;601、二号缆绳;602、一号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技术方案:包括中央电控箱1,中央电控箱1的上端表面边侧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液压缸2,液压缸2的上部安装有用于灯光引导车辆的指控板机构3;
[0024]请参阅图3

4,指控板机构3包括用于左转弯车辆引导的一号引导板305以及用于右转弯车辆引导的二号引导板306,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前端表面均设置有灯牌5,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对角位置固设有固定齿501;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边侧表面对称开设有环杆槽502,指控板机构3的中部设置有底板301,指控板机构3的前端表面边缘位置固设有壁环302,底板301的后端表面并排设置有三组装环303,装环303的两侧螺栓安装有六角螺钉304,底板301的后端表面两侧中间位置对称安装有一号电机307和二号电机308,底板301的前端表面呈斜面设计;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下部与底板301结交出亦呈斜面设计,底板301的上侧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槽口309,一号电机307和二号电机308的前端表面且位于槽口309内侧活动安装有旋齿杆310,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均通过旋齿杆310和固定齿501配合与底板301旋转安装,且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下侧角均通过铰杆与旋齿杆310活动铰安装;
[0025]请参阅图5,旋齿杆310的上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电控箱(1),所述中央电控箱(1)的上端表面边侧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上部安装有用于灯光引导车辆的指控板机构(3);所述指控板机构(3)包括用于左转弯车辆引导的一号引导板(305)以及用于右转弯车辆引导的二号引导板(306),所述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前端表面均设置有灯牌(5),所述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对角位置固设有固定齿(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边侧表面对称开设有环杆槽(502),所述指控板机构(3)的中部设置有底板(301),所述指控板机构(3)的前端表面边缘位置固设有壁环(302),底板(301)的后端表面并排设置有三组装环(303),所述装环(303)的两侧螺栓安装有六角螺钉(304),所述底板(301)的后端表面两侧中间位置对称安装有一号电机(307)和二号电机(308),底板(301)的前端表面呈斜面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引导板(305)和二号引导板(306)的下部与底板(301)结交出亦呈斜面设计,所述底板(301)的上侧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槽口(309),所述一号电机(307)和二号电机(308)的前端表面且位于槽口(309)内侧活动安装有旋齿杆(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战利唐杰刘豪唐斌黄小华刘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