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66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由一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一对弹性锁扣及一屏蔽壳体所构成,该等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插槽内,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的上方,其中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置槽,前述弹性锁扣由上往下置入容置槽内而定位,该容置槽的外侧又一体成型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控制弹性锁扣作动,该作动部的末端向外形成一按压凸部,该按压凸部在受力后抵靠在侧部的侧缘,而可控制作动部的行程,以令弹性锁扣确实定位及更易于操作使用,并且避免作动部过度作动而损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易于组装、定位确实、易于操 作及不易损坏的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欲将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互结合时,通常利用锁扣件将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扣合在一起,如专利申请号第093116768号的「具有预防解锁杆损坏的改良效果的连接器」, 该等连接器大致具有绝缘体、在绝缘体两侧提供有悬臂形状的杆,且绝缘体前端具有锁定槽, 并在绝缘体和杆之间设有杆槽可供锁簧由后方插入并置放于其内,而杆槽向外延伸有操作部, 其中锁簧具有一U型部,该U型部并向前延伸一锥形部及接合部,并且在绝缘体的上方及下方 分别罩覆有上壳体及下壳体,该上壳体及下壳体用来防止操作部在垂直方向受力而损坏;藉 由上述结构,当锁簧的锥形部及接合部凸出于锁定槽之外时,即为锁固状态,即可令锥形部 及接合部扣入对接连接器上,反之,欲将锁簧的锥形部及接合部脱离对接连接器时,则施力 于操作部上,将操作部向内推动,操作部则会推动装设于杆槽内的锁簧,因而带动锁簧前端 的锥形部及接合部向内位移,以令锥形部及接合部脱离对接连接器。然而上述传统使用技术中,绝缘体本身的结构相当复杂,并且必须在绝缘体两侧一体成 型制成杆、操作部、锁定槽及杆槽,将造成制程上的困难度;另外,该杆槽为封闭的形式, 仅在前方侧边及后方具有开口,使锁簧由后方的开口置入,再分别利用上壳体及下壳体阻挡 于开口处,已防止锁簧由开口退出,由于杆槽为封闭的,所以在组装时仅能大致将锁簧插置 入杆槽内,而无法确定锁簧是否有确实定位,因此常常会发生锁簧定位不确实而作动不顺畅 或无法作动的情形,并且,为了防止锁簧由杆槽后方的开口脱出,所以杆槽后方的开口较小, 如此将增加锁簧在组装时的困难度,进而延长了组装上的时间。再者,操作部在向内作动时, 并无任何止挡的设置,使得操作部的行程控制不易,而容易因为作动过度而损坏。要如何解决上述的诸多问题与缺失,成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竞相研究改善的方向 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各项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不断试作及修改,设计出这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的新型专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藉由本技术的改良,可控制 作动部的作动行程,以避免作动部因过度作动而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使弹性 锁扣更易于组装及确实定位,以縮短整体组装工时及降低整体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使按压 凸部位于作动部的最末端,以利于操作使用。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由一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 一对弹性锁扣及一屏蔽壳体所构成,该等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插槽内,该屏蔽壳 体罩覆于绝缘本体的上方,其中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置槽,前述弹性锁扣 由上往下置入容置槽内而定位,该容置槽的外侧又一体成型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控制弹性 锁扣作动,该作动部的末端向外形成一按压凸部,该按压凸部在受力后抵靠在侧部的侧缘, 而可控制作动部的行程,以令弹性锁扣确实定位及更易于操作使用,并且避免作动部过度作 动而损坏。附图说明第一图 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第二图 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图。第三图 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第四图 为本技术的弹性锁扣按压时的俯视图。第五图 为本技术的弹性锁扣解除按压后的俯视图。图号说明1 、11 、12 、 122 、 124 、13 、 13112 、绝缘本体侧部挡板外侧缘作动部凸肋导电端子111 121 123端子插槽凸块131132弹性臂部 按压凸部3 、弹性锁扣31 、定位部311 、定位肋32 、突出部33 、延伸臂34 、卡扣4 、屏蔽壳体41 、遮蔽部42 、开口43 、扣合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现绘图就本技术 的较佳实施方式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弊利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第一、二及三图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另一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本技术由绝缘本体l、复数导电端子2、 一对弹性锁扣3及屏蔽壳体4所构成。以 下分述各组件的结构及本技术的特征-绝缘本体l具有一长矩形的基部ll,该基部11两侧朝后方延伸两侧部12,该基部ll上设有 复数端子插槽lll,该等端子插槽111分别用来插设复数导电端子2,该侧部12设有开口朝上的 容置槽121,该容置槽121的后方具有一挡板122,使容置槽121的后方为封闭的状态,该挡板 122上并设有一凸块123,该容置槽121的外侧又一体成型有一作动部13,该作动部13的内侧前 端与容置槽121的前端侧边相连接,该作动部13朝后方延伸一长型的弹性臂部131,在弹性臂 部131的内侧设有一凸肋1311,该弹性臂部131的末端向外形成一按压凸部132,使作动部13 的前端至按压凸部132之间形成一较长的距离,该弹性臂部131并呈悬置状态,以令按压凸部 132可受力而弹性作动,并且该按压凸部132在受力向内按压时,该按压凸部132的下方可抵靠 在侧部12的外侧缘124,以可控制按压凸部132的作动行程。弹性锁扣3由金属材质制成,该弹性锁扣3具有一平板状的定位部31,该定位部31的底端 向下突出有定位肋311,该定位部31向外弯折成U型后,再向外形成一突出部32,该突出部32 再朝前方延伸一延伸臂33,该延伸臂33的前端外侧形成一卡扣34。屏蔽壳体4由一金属制的平板弯折成形而成,其罩覆于绝缘本体l的上方,该屏蔽壳体4 的两侧向下弯折有遮蔽部41,该遮蔽部41的后方形成一开口42,该屏蔽壳体4上设有相对于绝 缘本体1上的凸块123的扣合槽43。上述构件在组装时,先将复数导电端子2由绝缘本体1的后侧分别插置定位于端子插槽 111内,然后将弹性锁扣3由上而下置入容置槽121内,利用定位部31下方的定位肋311直接插置于容置槽121内预设的槽孔,而可快速确实定位,定位后的弹性锁扣3的卡扣34由容 置槽121的前方向外凸出,最后组装屏蔽壳体4,该屏蔽壳体4也是由上往下罩覆于绝缘本 体1的基部11及两侧部12的上方,利用屏蔽壳体4的扣合槽43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凸块123 上而定位,当屏蔽壳体4定位后,其遮蔽部41罩覆于弹性臂部131的外侧,该按压凸部132 由开口42向外突出,如第三图所示,同时完成本技术整体的组构。再请参阅第四及五图所示,为本技术的弹性锁扣按压时的俯视图及弹性锁扣解除按 压后的俯视图,本技术是用来扣合于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当电连接器欲扣入对接连 接器时,朝向按压凸部132施力,该按压凸部132则带动弹性臂部131作动,使弹性臂部131 内面的凸肋1311向内推动弹性锁扣3的突出部32,以令弹性锁扣3的卡扣34向容置槽121 的内部移动,而得以插置入对接连接器上,并且在按压的时候,即使按压凸部132受到较大 的力量推挤,该按压凸部132的下方可抵止于侧部12的外侧缘124上,所以可控制作动部 13的行程,以避免按压凸部132产生过大的位移,然后当按压凸部132的按压力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包含一基部及两侧部,该基部上设有复数个端子插槽;    复数导电端子,插置于前述端子插槽内;    一对弹性锁扣,分别装设在两侧部上;    一屏蔽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的上方;    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的外侧一体成型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末端向外形成一按压凸部,该作动部控制该弹性锁扣作动,该按压凸部在受力作动后抵靠在侧部的外侧缘,以限制该作动部的按压行程,避免该作动部过度作动而损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弘梁世杰韦冠仰蔡旺昆林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