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499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一由绝缘材质制成的长矩形本体,本体具有向一侧穿透的插槽,且另一侧则凸伸有一插板,而本体两端分别具有一滑槽以供一压板滑设,使压板可进出插槽,且本体沿其长轴方向间隔埋设有多数端子片,各端子片对应插槽分别具有一夹部,使软性电路板(FPC)插入后可由压板压抵而与各端子片的夹部电性连接,而各端子片对应本体的插板分别延伸有一插接部覆盖于插板上,藉此,使软性电路板(FPC)可经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而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接触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连接器
,尤指一种可供软性电路板(FPC)插接,再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插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器概可分为缆线连接器与软性电路板(FPC)连接器两种型式。缆线连接器概如图4所示,其具有与缆线70连接的插头71,以及与PCB电路板连接的插座72,该插头71是供结合端子73的多数缆线70插接,且插接后各端子73会凸出于插头71前缘,而该插座72中埋设有多数端子片74,各端子片74均凸伸有插脚以供焊接于电路板上,且该插座72具有一插槽721以供插头71插设,使各端子73与端子片74电性连接。而软性电路板(FPC)连接器概如图5所示,其具有一插座81,该插座81具有一插槽82,并次该插槽82中间隔埋设有多数端子片83,各端子片83伸出插座81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插脚831以供焊接于电路板上,且各端子片83对应插槽82分别具有一接触部832,再者,该插座81滑设有一压板84,使该压板84进入该插槽82时能抵压软性电路板85与各接触部832电性连接。然而,由于缆线连接器与软性电路板(FPC)连接器的结构形态及作用均不相同,因此其插座72、81并无法通用,再加上目前3C设备的连接线已逐渐改采软性电路板形式,但消费者在使用的设备却多数仍是缆线形式,这么一来,设备制造商在生产设备时,其连接线便需要分成缆线与软性电路板两种规格,这会造成制造及使用上的诸多不便。而如何使采用软性电路板作为连接线的设备能通用于缆线连接器与软性电路板(FPC)连接器的插座,便成为本技术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连接器,本技术是提供转接作用,使软性电路板(FPC)可经由本技术的连接器而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接触连接。为达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连接器包括一由绝缘材质制成的本体,该本体概呈长矩形,且该本体具有向一侧穿透的插槽,另一侧则凸伸有一插板,而该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滑槽;一压板,其两端分别具有一凸臂,各凸臂是分别滑设于该本体的滑槽中,使该压板可进出该插槽;多数端子片,各端子片是沿该本体的长轴方向间隔埋设于该本体中,且各端子片对应该插槽分别具有一夹部,使于该压板进入插槽时可压抵插入插槽的软性电路板(FPC)与该夹部接触并固定,而各端子片对应该本体的插板分别延伸有一插接部,且各插接部是覆盖于该插板上。使软性电路板(FPC)可经由本技术的连接器而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接触连接。在本技术的连接器中,该压板对应各端子片的夹部的一面具有一楔形部,使由该楔形部对软性电路板(FPC)形成抵压作用。在本技术的连接器中,该本体的插板顶面对应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分别具有一凹槽,以供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嵌设于其中,而使各插接部与该插板顶齐平。在本技术的连接器中,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前端分别具有一弯折段,以供延伸至该插板的前缘。为了配合上述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前端的弯折段,该本体的插板顶面对应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分别具有一凹槽,且各凹槽是延伸至该插板前缘,以供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及弯折段嵌设于其中,而使各插接部及弯折段与该插板的顶面与前缘齐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公知的缆线连接器示图图5是公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主要是供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4插接,以供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插接连结。该连接器1包括一由绝缘材质制成的本体11,该本体11概呈长矩形,且该本体11具有向一侧穿透的插槽12,另一侧则凸伸有一插板13,而该本体1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滑槽14。一压板2,其两端分别具有一凸臂21,各凸臂21是分别滑设于该本体11的滑槽14中,使该压板2可进出该插槽12,且该压板2对应软性电路板4的一面具有一楔形部22,使该楔形部22可对软性电路板4形成抵压作用。多数端子片3,各端子片3是沿该本体11的长轴方向间隔埋设于该本体11中,且各端子片3对应该插槽12分别具有一夹部31,使于该压板2进入插槽12时可压抵插入的软性电路板4与各夹部31电性连接并固定,而各端子片3对应该本体11的插板13分别延伸有一插接部32,且各插接部前端分别具有一弯折段321,而该插板13顶面对应各端子片3分别具有一凹槽131,且各凹槽131是延伸至该插板13前缘,以供各端子片3的插接部32及弯折段321嵌设于其中,而使各插接部32及弯折段321与该插板13的顶面与前缘齐平,使该插板13各插接部32可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插接配合。本技术本体11的插槽12、压板2及各端子片3的夹部31的结构都是配合软性电路板来设计的,因此本技术可有效地与软性电路板4作电性连接,而本技术的插板13及各插接部32则是配合缆线连接器的插座5来设计的,故而,本体11凸伸出来的插板13及各插接部32能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5有效地电性连接,使得本技术的连接器即等同是一个软性电路板4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5的转接接头,如第3图所示,因此本技术可以达到有效连接软性电路板4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5的功效,而当软性电路板4未与本技术的连接器插接时,则可直接插设于软性电路板连接器6上,总之,通过本技术的设置即可使得软性电路板4可通用于缆线连接器的插座5及软性电路板连接器6。更进一步而言,通过本技术的连接器即可使采用软性电路板的设备与消费者已使用且具有缆线连接器插座的设备方便地进行连线。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一由绝缘材质制成的本体,该本体概呈长矩形,且该本体具有向一侧穿透的插槽,另一侧则凸伸有一插板,而该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滑槽;一压板,其两端分别具有一凸臂,各凸臂是分别滑设于该本体的滑槽中,使该压板可进出该插槽;多数端子片,各端子片是沿该本体的长轴方向间隔埋设于该本体中,且各端子片对应该插槽分别具有一夹部,使于该压板进入插槽时可压抵插入插槽的软性电路板(FPC)与该夹部接触并固定,而各端子片对应该本体的插板分别延伸有一插接部,且各插接部是覆盖于该插板上,以供与插座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压板对应各端子片的夹部的一面具有一楔形部,使由该楔形部对软性电路板(FPC)形成抵压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插板顶面对应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分别具有一凹槽,以供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嵌设于其中,而使各插接部与该插板顶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前端分别具有一弯折段,以供延伸至该插板的前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插板顶面对应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分别具有一凹槽,且各凹槽是延伸至该插板前缘,以供各端子片的插接部及弯折段嵌设于其中,而使各插接部及弯折段与该插板的顶面与前缘齐平。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一由绝缘材质制成的长矩形本体,本体具有向一侧穿透的插槽,且另一侧则凸伸有一插板,而本体两端分别具有一滑槽以供一压板滑设,使压板可进出插槽,且本体沿其长轴方向间隔埋设有多数端子片,各端子片对应插槽分别具有一夹部,使软性电路板(FPC)插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一由绝缘材质制成的本体,该本体概呈长矩形,且该本体具有向一侧穿透的插槽,另一侧则凸伸有一插板,而该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滑槽;    一压板,其两端分别具有一凸臂,各凸臂是分别滑设于该本体的滑槽中,使该压板可进出该插槽;    多数端子片,各端子片是沿该本体的长轴方向间隔埋设于该本体中,且各端子片对应该插槽分别具有一夹部,使于该压板进入插槽时可压抵插入插槽的软性电路板(FPC)与该夹部接触并固定,而各端子片对应该本体的插板分别延伸有一插接部,且各插接部是覆盖于该插板上,以供与插座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富铭陈彦璋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大阄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