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确认端子以及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内形成插槽,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槽口;该确认端子组设于该绝缘本体后端,确认端子具有接触部;该遮蔽壳体组设于该绝缘本体上,遮蔽壳体具有上板,该上板盖覆于该绝缘本体的插槽,上板设有弹性臂,该弹性臂凸伸于该插槽内且向该绝缘本体后端延伸,弹性臂具有倾斜部、平贴部和顶触部;当电子卡自槽口插置于插槽时,弹性臂的平贴部底面抵靠于电子卡顶面,弹性臂的顶触部接触确认端子的接触部;由此,使电子卡信号导通的状态维持更为稳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确保电子卡之信号导通稳定的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的使用普及,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器或笔记型计算机等,提供使用者随身携带的便利性。电子产品设有电子卡连接器,用以插设电子卡,以使电子产品具备更多的存储空间供数据的传输与储存。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用以插置SD电子卡7’(SECURE DIGITAL CARD),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确认端子2’、导电端子4’和遮蔽壳体6’。该绝缘本体1’内形成插槽13’,绝缘本体1’前端形成槽口131’连通于该插槽13’。该确认端子2’和导电端子4’组设于该绝缘本体1’后端,确认端子2’具有接触部22’。该遮蔽壳体6’组设于该绝缘本体1’上,遮蔽壳体6’具有上板60’,该上板60’盖覆于该绝缘本体1’的插槽13’,上板60’设有弹性臂63’,该弹性臂63’凸伸于该插槽13’内且位于该绝缘本体1’后端,弹性臂63’具有倾斜部631’和顶触部633’,该倾斜部631’一端连接于上板60’,倾斜部631’外倾向槽口131’,倾斜部631’另一端连接该顶触部633’一端,顶触部633’另一端位于该确认端子2’的接触部22’前。当电子卡7’自槽口131’插置于插槽13’时,弹性臂63’的倾斜部631’与顶触部633’之间抵靠于电子卡7’前缘,弹性臂63’的顶触部633’接触确认端子2’的接触部22’,确认导电端子4’与电子卡7’完成电性导通,以确保信号传输的正常。上述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弹性臂与电子卡之间仅为线接触,容易因震动而使顶触部与确认端子的接触部分离,导致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因此,由上可知,上述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用以增进电子卡的信号导通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使电子卡的退卡更为平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用以插置电子卡,该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确认端子以及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内形成插槽,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槽口连通于该插槽;该确认端子组设于该绝缘本体后端,确认端子具有接触部;以及该遮蔽壳体组设于该绝缘本体上,遮蔽壳体具有上板,该上板盖覆于该绝缘本体的插槽,上板设有弹性臂,该弹性臂凸伸于该插槽内且向该绝缘本体后端延伸,弹性臂具有倾斜部、平贴部和顶触部,该倾斜部一端连接于上板,倾斜部下倾于插槽内,倾斜部另一端连接该平贴部一端,平贴部向下偏移,平贴部另一端连接该顶触部一端,顶触部向下偏移,顶触部另一端位于该确认端子的接触部下;当电子卡自槽口插置于插槽时,弹性臂的平贴部底面抵靠于电子卡顶面,弹性臂的顶触部接触确认端子的接触部。通过该弹性臂的平贴部底面以面接触抵靠于该电子卡顶面,使电子卡信号导通的状态维持更为稳定,且退卡时,平贴部可施力支撑电子卡,使退卡更为平顺。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已知电子卡连接器插置电子卡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的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的左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的右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插置电子卡时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绝缘本体13’ 插槽 131’ 槽口2’ 确认端子22’ 接触部4’ 导电端子6’ 遮蔽壳体60’ 上板 63’弹性臂631’倾斜部 633’顶触部7’ 电子卡1绝缘本体10 基部 101 第一槽道102 第二槽道 103 第三槽道104 定位柱 11 第一臂部111 缺口 12 第二臂部13 插槽 131 槽口14 卡合块 15 定位槽2确认端子20 本体 21 接脚部22 接触部3检测端子30 本体 31 接脚部32 弹性部 33 接触部4导电端子40 本体 41 接脚部42 接触部5退卡机构50 滑动件 501 往复轨道51 弹性件 52 导杆6遮蔽壳体 60 上板 61 侧板611 卡合孔 62 接地部63 弹性臂 631 倾斜部632 平贴部 633 顶触部7电子卡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用以插置电子卡7<如图9所示>,该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确认端子2、检测端子3、导电端子4、退卡机构5以及遮蔽壳体6,其中绝缘本体1具有基部10、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该基部10底面凸设定位柱104,用以将该绝缘本体1定位于电路板(图略)上。该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平行连接于该基部10两个相对侧边,基部10、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内形成插槽13,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前端形成槽口131连通于该插槽13。该基部10后端设有第一槽道101、第二槽道102和第三槽道103,该第一槽道101和第二槽道102接近该第一臂部11。该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外侧设有卡合块14。该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外侧的前端分别设有定位槽15。该第一臂部11另设有缺口111。确认端子2组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后端。该确认端子2具有本体20、接脚部21和接触部22。该本体20固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的第一槽道101,该接脚部21和接触部22连接于该本体20两端,接脚部21凸伸出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外,用以焊接于电路板(图略),接触部22凸伸于该绝缘本体1的插槽13内。检测端子3组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后端。该检测端子3具有本体30、接脚部31、弹性部32和接触部33。该本体30固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的第二槽道102,该接脚部31和弹性部32连接于该本体30两端,接脚部31凸伸出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外,用以焊接于该电路板,弹性部32邻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第一臂部11内侧,该接触部33连接于弹性部32,接触部33对应于该绝缘本体1的第一臂部11的缺口111。导电端子4组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后端。该导电端子4具有本体40、接脚部41和接触部42。该本体40固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的第三槽道103,该接脚部41和接触部42连接于该本体40两端,接脚部41凸伸出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外,用以焊接于该电路板,接触部42凸伸于该绝缘本体1的插槽13内。退卡机构5包括滑动件50、弹性件51和导杆52。该滑动件50设有往复轨道501,滑动件50滑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0的第二臂部12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其内可插置电子卡,其特征在于该压推式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内形成插槽,该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槽口连通于该插槽;确认端子,其组设于该绝缘本体后端,该确认端子具有接触部;以及遮蔽壳体,其组设于 该绝缘本体上,该遮蔽壳体具有上板,该上板盖覆于该绝缘本体的插槽,上板设有弹性臂,该弹性臂凸伸于该插槽内且向该绝缘本体后端延伸,弹性臂具有倾斜部、平贴部和顶触部,该倾斜部一端连接于上板,倾斜部下倾于插槽内,倾斜部另一端连接该平贴部一端,平贴部向下偏移,平贴部另一端连接该顶触部一端,顶触部向下偏移,顶触部另一端位于该确认端子的接触部下;电子卡自槽口插置于插槽,使弹性臂的平贴部底面抵靠于电子卡顶面,弹性臂的顶触部接触确认端子的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莉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莉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