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包括底部基座,所述底部基座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墙,所述底部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承重墙,所述第一承重墙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内壁卡接有第一燕尾榫,所述第一燕尾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装配式墙体,所述装配式墙体远离第一燕尾榫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所述底部基座、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装配式墙体之间的连接较为方便,进而使得在拼装该装配式房屋本体时操作较为简便,从而极大的节约了拼装该装配式房屋墙体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了提高拼装该装配式房屋墙体的装配效率的效果。高拼装该装配式房屋墙体的装配效率的效果。高拼装该装配式房屋墙体的装配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房屋墙体
,特别是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砂浆砌块墙体,费工费材料,另外在拆掉后就成为了建筑垃圾,浪费材料、污染环境还占用耕地,装配式墙体不仅简化了传统用砂浆粘结砌块相对复杂的施工作业,更重要的是装配式砌块及其墙体在拆卸后可以多次重复利用,因此装配式房屋墙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0003]但是现在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在拼装时的操作较为麻烦,较为浪费时间,降低了装配式房屋墙体的装配效率,并且现在的装配式房屋墙体的对室内的温度保温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包括底部基座,所述底部基座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墙,所述底部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承重墙,所述第一承重墙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内壁卡接有第一燕尾榫,所述第一燕尾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装配式墙体,所述装配式墙体远离第一燕尾榫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装配式墙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装配式墙体远离定位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底部基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承重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榫。
[0006]可选的,所述装配式墙体包括保温层、隔音层、隔温层和防潮层,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隔温层,所述隔温层远离隔音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潮层。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承重墙和第二承重墙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装配式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所述第二承重墙的一侧开设有沉头孔,所述连接螺母位于沉头孔的内部。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承重墙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底部基座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底部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预埋件。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燕尾榫与第二燕尾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榫的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与定位柱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槽的数量相对应。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大小相适配。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1、该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将一个所述装配式墙体的第一燕尾榫卡进第一燕尾槽的内部,然后使所述定位柱卡进第二定位槽的内部,从而能够完成一个所述装配式墙体与第一承重墙和底部基座的连接工作,将一个所述装配式墙体的第一燕尾榫卡进另一个所述装配式墙体的第二燕尾槽的内部,使从而能够完成左右方向上的装配式墙体的连接工作,将一个所述装配式墙体的第一燕尾榫卡进第一燕尾槽的内部,然后使所述定位柱卡进第一定位槽的内部,从而完成上下方向上的装配式墙体的连接工作,将一个所述装配式墙体的第二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榫相卡接,从而能够完成所述装配式墙体与第二承重墙的连接工作,从而使得所述底部基座、第一承重墙、第二承重墙和装配式墙体之间的连接较为方便,进而使得在拼装该装配式房屋本体时操作较为简便,从而极大的节约了拼装该装配式房屋墙体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了提高拼装该装配式房屋墙体的装配效率的效果。
[0014]2、该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通过所述保温层能够对室内进行保温,通过所述隔温层能够防止外界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使室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并且通过所述防潮层能够避免外部潮气进入到室内,进而防止了室内的温度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能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保证了对室内温度的保温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环境较为舒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底部基座及其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装配式墙体及其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装配式墙体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
底部基座,2
‑
第一承重墙,3
‑
第二承重墙,4
‑
第一燕尾槽,5
‑
第一燕尾榫,6
‑
装配式墙体,601
‑
保温层,602
‑
隔音层,603
‑
隔温层,604
‑
防潮层,7
‑
第二燕尾槽,8
‑
定位柱,9
‑
第一定位槽,10
‑
第二定位槽,11
‑
第二燕尾榫,12
‑
第一通孔,13
‑
第二通孔,14
‑
加强筋,15
‑
连接螺母,16
‑
沉头孔,17
‑
连接板,18
‑
预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3]如图1
‑
6所示,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它包括底部基座1,底部基座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墙2,底部基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承重墙3,第一承重墙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4,第一燕尾槽4的内壁卡接有第一燕尾榫5,第一燕尾榫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装配式墙体6,装配式墙体6远离第一燕尾榫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燕尾槽7,装配式墙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装配式墙体6远离定位柱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9,底部基座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0,第二承重墙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榫11。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装配式墙体6包括保温层601、隔音层602、
隔温层603和防潮层604,保温层601的一侧设置有隔音层602,隔音层602远离保温层601的一侧设置有隔温层603,隔温层603远离隔音层602的一侧设置有防潮层604。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承重墙2和第二承重墙3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2,装配式轻体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15,第二承重墙3的一侧开设有沉头孔16,连接螺母15位于沉头孔16的内部。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承重墙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底部基座1固定连接。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底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基座(1),所述底部基座(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墙(2),所述底部基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承重墙(3),所述第一承重墙(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4),所述第一燕尾槽(4)的内壁卡接有第一燕尾榫(5),所述第一燕尾榫(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装配式墙体(6),所述装配式墙体(6)远离第一燕尾榫(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燕尾槽(7),所述装配式墙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所述装配式墙体(6)远离定位柱(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9),所述底部基座(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0),所述第二承重墙(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榫(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6)包括保温层(601)、隔音层(602)、隔温层(603)和防潮层(604),所述保温层(601)的一侧设置有隔音层(602),所述隔音层(602)远离保温层(601)的一侧设置有隔温层(603),所述隔温层(603)远离隔音层(602)的一侧设置有防潮层(6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控温的装配式房屋墙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舜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