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涉及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两块髋板,所述两块髋板之间设置有髋板调节机构;所述髋板调节机构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两块髋板之间的距离;髋板调节机构包括髋部固定调节板和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髋部活动调节板与相配合的髋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螺栓,通过拧动第一调节螺栓以改变髋部活动调节板和髋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保证髋部固定调节板始终位于人体后背正中间位置的前提下,改变两块髋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使用。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使用。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助力外骨骼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辅助运动或加强运动能力的穿戴式机械集成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医疗、物流、工厂作业等领域。从动力源来分,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分为有源外骨骼机器人与无源外骨骼机器人。其中,无源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没有动力源的外骨骼,它主要通过将重力引导至地面、机械蓄能等方式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包括两块髋板,所述两块髋板之间设置有髋板调节机构;所述髋板调节机构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两块髋板之间的距离。
[0006]可选的,所述髋板包括腰部连接部,所述腰部连接部位于所述髋板上部且靠近人体后背中部的位置;所述腰部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髋板调节机构相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髋板调节机构包括髋部固定调节板和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所述髋部固定调节板后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髋部固定调节板相连接;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另一端与所述髋板相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朝向所述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所述髋板与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半圆柱形光槽;所述第二半圆柱形光槽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形光槽相匹配形成第一调节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孔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
[000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0]本技术中的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主要结构包括两块髋板以及两块髋板之间设置的髋板调节机构;髋板调节机构包括髋部固定调节板和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髋部固定调节板和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螺栓,通过拧动第一调节螺栓以改变髋板与髋部活动调节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保证髋部固定调节板始终位于人体后背正中间位置的前提下,改变两块髋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使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中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中髋部固定调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中髋部固定调节板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中髋部活动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中髋部活动调节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髋板;
[0020]03、髋部调节孔;04、第二限位槽;05、第二半圆柱形光槽;
[0021]21、髋部固定调节板;22、髋部活动调节板;
[0022]211、第一限位槽;212、髋部束孔;213、髋部第一螺孔;
[0023]221、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222、髋部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包括两块髋板1,所述两块髋板1之间设置有髋板调节机构2;所述髋板调节机构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两块髋板之间的距离。
[0026]所述髋板1包括腰部连接部,所述腰部连接部位于所述髋板上部且靠近人体后背中部的位置;所述腰部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髋板调节机构相连接。
[0027]所述髋板调节机构2包括髋部固定调节板21和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22;所述髋部固定调节板21后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1,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22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1内并与所述髋部固定调节板21相连接;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22另一端与所述髋板1相连接。进一步的,腰部连接部包括第二半圆柱形光槽05和第二限位槽04,第二半圆柱形光槽05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半槽。
[0028]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22朝向所述髋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221,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221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半槽,第一限位半槽和第二限位半槽形成第一限位调节槽;所述髋板1与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22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半圆柱形光槽05;所述第二半圆柱形光槽05设置于第二限位槽04内;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22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04内;所述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221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形光槽05相匹配形成第一调节螺孔,所述第一调节螺孔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第一调节螺栓的端头位于第一限位调节槽内。
[0029]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22从髋部固定调节板21的第二限位槽04左右两侧分别插入,并通过向髋部第二螺孔222和髋部第一螺孔213中拧入螺钉进行固定连接,使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22与髋部固定调节板21固定连接。将第一调节螺栓放入第二半圆柱形螺纹槽05内,将髋部活动调节板22插入髋板1的第二限位槽04,使第二半圆柱形光槽05和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221形成第一调节螺孔,通过第一调节螺栓与第一调节螺孔的配合调整髋板1与髋部活动调节板22之间的相对位置,完成髋部的安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拧动第一调节螺栓,在髋板1远离髋部活动调节板22的一侧与第一调节螺孔同轴的设置有髋部调节孔03,通过将工具贯穿髋部调节孔03后插入第一调节螺栓以便于拧动第一调节螺栓。
[0030]髋部固定调节板21上部设置有髋部束孔212,用于安装胸带或者肩带。
[003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背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髋板,所述两块髋板之间设置有髋板调节机构;所述髋板调节机构用于连接并调节所述两块髋板之间的距离;所述髋板调节机构包括髋部固定调节板和两个髋部活动调节板;所述髋部固定调节板后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髋部固定调节板相连接;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另一端与所述髋板相连接;所述髋部活动调节板朝向所述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半圆柱形螺纹槽;所述髋板与所述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遒志,江旭东,聂天星,魏占水,周长强,刘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