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03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包括壳体、阀芯、盖板和调节杆;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壳体外侧壁形成有通向容纳腔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阀芯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阀芯与容纳腔可转动连接;阀芯下端面与容纳腔底面抵顶连接;阀芯上端与盖板底面抵顶连接;盖板与壳体螺纹连接;调节杆穿设过盖板并与阀芯粘接;连接件具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接头与第一通孔相通,第三接头与第三通孔相通;当连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头与第二通孔相通;第二接头与第一通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方便患者的进行喂食和给药,减少造瘘管的磨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员的工作效率。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胃空肠造瘘管是指通过手术或内镜或影像等技术经腹部体表、胃空肠前壁穿刺,置入的连接胃空肠与体外的造瘘管路。通过经皮胃空肠造瘘管喂食是目前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之一,医护人员会在手术时,在患者置入的经皮胃空肠造瘘管。其可能为普通胃管、复尔凯胃管或橡胶管等不同直径,不同材质的管道。传统的经皮胃空肠造瘘管外露段末端不具备通用性,与食物灌注器的接头不一定匹配;并且患者在需要给药或者用50ml注射器喂食时,不易与注射器乳头连接。存在为了封闭造瘘管外露段管道反复弯折而出现管道完整性受损,食物经破损处渗漏的情况。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其具有使用寿命长,方便对患者的喂食和给药的优点。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其中,包括壳体、阀芯、盖板和调节杆;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外侧壁形成有通向所述容纳腔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阀芯上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盖板中间形成有让位孔;所述阀芯与所述容纳腔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阀芯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底面抵顶连接;所述阀芯上端与所述盖板底面抵顶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穿设过所述盖板并与所述阀芯粘接固定;
[0007]连接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连接件具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接头处于封闭状态;当连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三接头处于封闭状态。
[0008]进一步,所述容纳腔底面形成有扇形限位槽;所述阀芯下端面形成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扇形限位槽圆周方向可转动限位连接在所述扇形限位槽内。
[0009]进一步,所述壳体上端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盖板侧面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阀芯上端形成有定位块,所述调节杆下端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孔嵌合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阀芯上端侧壁形成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
[0012]进一步,所述调节杆上端形成有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和第三凸耳;所述第一凸耳、
第二凸耳和第三凸耳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和第三凸耳的上端都形成有指示箭头。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形成有沿自由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度。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内部分别形成有限位环。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自由端分别安装有可拆卸的盖体。
[0016]进一步,所述壳体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一、使用时,将所述第一接头与患者体外的造瘘管端部连接,医护人员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杆,即可带动所述阀芯转动,从而控制连接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患者需要喂食时,医护人员控制所述调节杆,使得连接件处于第一状态,食物灌注器的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头连接,食物即可从所述第三接头流经所述阀芯和所述第一接头,最后通过造瘘管流到患者体内;同理,当患者需要用50ml注射器给药或者喂食时,医护人员将连接件调整到第二状态,此时通过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和注射器乳头,就可以给患者输送口服药物或者给患者喂食。
[0019]二、通过设置所述扇形限位槽和所述扇形限位块,保证连接件可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稳定切换,并且可以在所述阀芯装配时进行定位,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0020]三、通过设置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块,方便在装配时对所述调节杆进行定位。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喂食和给药,减少造瘘管的磨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造瘘管连接件的立体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造瘘管连接件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壳体的立体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阀芯的立体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盖板的立体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调节杆的立体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扇形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第一状态下的造瘘管连接件的剖视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中第二状态下的造瘘管连接件的剖视图。
[0032]图中:
[0033]壳体1;容纳腔11;第一接头12;
[0034]第二接头13;第三接头14;限位环15
[0035]盖体16;扇形限位槽111;锥度131;
[0036]阀芯2;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
[0037]第三通孔23;限位块24;定位块25;
[0038]密封槽26;密封圈27;
[0039]盖板3;让位孔31;
[0040]调节杆4;定位孔41;第一凸耳42;
[0041]第二凸耳43;第三凸耳44;指示箭头45;
[0042]造瘘管100;食物灌注器接头200;注射器乳头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44]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包括壳体1、阀芯2、盖板3和调节杆4;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所述壳体1外侧壁形成有通向所述容纳腔11的第一接头12、第二接头13和第三接头14;所述阀芯2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所述盖板3中间形成有让位孔31;所述阀芯2与所述容纳腔11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阀芯2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11底面抵顶连接;所述阀芯2上端与所述盖板3底面抵顶连接;所述盖板3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4穿设过所述盖板3并与所述阀芯2粘接固定;连接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连接件具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头12与所述第一通孔21相通,所述第三接头14与所述第三通孔23相通;所述第二接头13处于封闭状态;当连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头12与所述第二通孔22相通;所述第二接头13与所述第一通孔21相通;所述第三接头14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阀芯、盖板和调节杆;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外侧壁形成有通向所述容纳腔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阀芯上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盖板中间形成有让位孔;所述阀芯与所述容纳腔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阀芯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底面抵顶连接;所述阀芯上端与所述盖板底面抵顶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穿设过所述盖板并与所述阀芯粘接固定;连接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连接件具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接头处于封闭状态;当连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三接头处于封闭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底面形成有扇形限位槽;所述阀芯下端面形成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扇形限位槽圆周方向可转动限位连接在所述扇形限位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经皮胃空肠造瘘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端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盖板侧面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丽张国伟苏艺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