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8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下料工位包括X1轴滑台、X2轴滑台、Y轴滑台、Z轴滑台、支撑框架轴和下料单元;所述X1轴滑台横向位于下料工位的顶部的一侧,所述X2轴滑台横向位于下料工位的顶部的另一侧,所述Y轴滑台纵向位于下料工位的底部,所述Z轴滑台垂直位于下料单元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轴位于下料工位的底部,所述下料单元位于Z轴滑台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化气充装设备领域,主要用于液化气的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下料,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下料生产,弥补了国内下料生产线的不足,其充分利用电子传感、机械传送代替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的投入,在下料时进行重量检测,有效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线的运行效率。线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


[0001]本技术涉及液化气充装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液化气充装产线中的下料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的,其投入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工作效率较低,而在下料之前会增设合格率检测工位,不仅投入成本较高,其占地空间也大,整体运行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下料工位包括X1轴滑台、X2轴滑台、Y轴滑台、Z轴滑台、支撑框架轴和下料单元;
[0006]所述X1轴滑台横向位于下料工位的顶部的一侧;所述X1轴滑台主要由第一防尘罩连接板、第一防尘罩、第一缓冲器固定块、第一缓冲器、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减速机固定板、X1轴运动版、第一齿轮、第一导轨固定板、第一齿条和第一直线导轨组成;所述第一防尘罩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防尘罩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防尘罩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防尘罩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X1轴运动版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器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缓冲器固定块上,所述第一缓冲器固定块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齿条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与第一减速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通过螺栓与第一减速机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顶丝与第一减速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固定板通过螺栓安装于X1轴运动版上,所述X1轴运动版通过螺栓与第一直线导轨的滑块相连接。X1轴滑台用于实现下料单元沿X轴方向上的移动。
[0007]所述X2轴滑台横向位于下料工位的顶部的另一侧;所述X2轴滑台主要由第二防尘罩连接板、第二防尘罩、第二缓冲器固定块、第二缓冲器、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二减速机固定板、X2轴运动版、第二齿轮、第二导轨固定板、第二齿条和第二直线导轨组成;所述第二防尘罩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防尘罩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防尘罩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防尘罩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X2轴运动版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器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二缓冲器固定块上,所述第二缓冲器固定块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齿条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与第二减速机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通过螺栓与第二减速机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顶丝与第二减速机
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固定板通过螺栓安装于X2轴运动版上,所述X2轴运动版通过螺栓与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相连接。X2轴滑台用于实现下料单元沿X轴方向上的移动。
[0008]所述Y轴滑台纵向位于下料工位的底部;所述Y轴滑台主要由第三防尘罩连接板、第三防尘罩、第三缓冲器固定块、第三缓冲器、Y 轴第一紧固板、Y轴第二紧固板、型材连接加强板、第三电机、第三减速机、第三减速机固定板、Y轴运动版、第三齿轮、第三直线导轨、第三齿条、型材、Y轴型材连接板和第三导轨固定板组成;所述第三防尘罩连接板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三导轨固定板上,所述第三防尘罩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防尘罩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三防尘罩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Y轴运动版相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器固定块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器通过螺栓与第三缓冲器固定块相连接,所述Y轴第一紧固板分别通过螺栓与Y轴型材连接板以及Y 轴第二紧固板相连接,所述Y轴第二紧固板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型材连接加强板分别通过螺栓与型材以及第三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螺栓与第三减速机相连接,所述第三减速机通过螺栓与第三减速机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减速机固定板通过螺栓与Y轴运动版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通过顶丝与第三减速机固定板紧固连接,所述Y轴运动版通过螺栓与第三直线导轨的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的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齿条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型材相连接。Y轴滑台用于实现下料单元沿Y轴方向上的移动。
[0009]所述Z轴滑台垂直位于下料单元的顶部;所述Z轴滑台主要由第四电机、第四减速机、第四减速机固定板、第四齿轮、Z轴侧板、滑块安装板、滑块垫板、第四齿条、第四直线导轨、上防尘罩、Z轴上连接板、Z轴侧板盖板、Z轴后侧板、Z轴导轨固定方管、Z轴底板、连接加强板、Z轴下连接板、Z轴前侧板和下防尘罩组成;所述第四电机通过螺栓与第四减速机相连接,所述第四减速机通过螺栓与第四减速机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四齿轮通过顶丝与第四减速机相连接,所述第四减速机固定板通过螺栓与Z轴前侧板相连接,所述Z轴前侧板、Z轴后侧板以及两处滑块安装板这四块板通过螺栓连接组成一个方框,所述Z轴侧板盖板通过螺栓与Z轴前侧板、Z轴后侧板以及两处滑块安装板组成的方框相连接,所述滑块垫板位于滑块安装板与第四直线导轨的滑块之间,所述滑块安装板通过螺栓与第四直线导轨相连接,所述Z轴侧板通过螺栓与滑块安装板相连接,所述第四齿条通过螺栓与Z轴导轨固定方管相连接,所述第四直线导轨的导轨通过螺栓与Z轴导轨固定方管相连接,所述Z轴侧板通过螺栓与Z轴底板相连接,所述Z轴前侧板、Z轴后侧板以及两处滑块安装板组成的方框通过螺栓与Z轴底板相连接,所述Z轴上连接板、Z轴下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Z轴导轨固定方管相连接,所述连接加强板分别通过螺栓与Z轴导轨固定方管和Z轴下连接板相连接,所述上防尘罩的一端通过螺栓与Z轴上连接板相连接,所述上防尘罩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滑块安装板相连接,所述下防尘罩的一端通过螺栓与Z轴下连接板相连接,所述下防尘罩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Z轴底板相连接。Z轴滑台用于实现下料单元沿Z轴方向上的移动。
[0010]所述支撑框架轴位于下料工位的底部;所述支撑框架轴主要由中间横梁、立柱、Z轴连接横梁、底部横梁、第一连接角件、第二连接角件、地脚螺栓连接板和地脚螺栓组成;所述中间横梁通过第一连接角件在螺栓的作用下与底部横梁相连接,所述立柱通过第二连接角件在螺栓的作用下分别与底部横梁以及Z轴连接横梁相连接,所述地脚螺栓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底部横梁相连接,所述地脚螺栓通过螺母与地脚螺栓连接板紧固连接。支撑框架轴
用于整体的承载。
[0011]所述下料单元位于Z轴滑台的正下方;所述下料单元主要由气缸固定板、气缸、气缸连接头、机械手连接件、下料筒体、Z轴连接块、重力传感器、筒体连接块、第五直线导轨、机械手连接板和直线导轨固定板组成;所述气缸通过自身的螺纹以及螺母的配合将其紧固于气缸固定板上,所述气缸固定板通过螺栓安装于直线导轨固定板上,所述气缸连接头的内螺纹与气缸气缸轴的外螺纹相连接,所述气缸连接头间隙配合于机械手连接件的U型槽内,所述机械手连接板的四处连接板均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所述机械手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气自动充装生产线用下料工位,其特征在于,下料工位(1)包括X1轴滑台(1

1)、X2轴滑台(1

2)、Y轴滑台(1

3)、Z轴滑台(1

4)、支撑框架轴(1

5)和下料单元(1

6);所述X1轴滑台(1

1)横向位于下料工位(1)的顶部的一侧;所述X1轴滑台(1

1)主要由第一防尘罩连接板(1
‑1‑
1)、第一防尘罩(1
‑1‑
2)、第一缓冲器固定块(1
‑1‑
3)、第一缓冲器(1
‑1‑
4)、第一电机(1
‑1‑
5)、第一减速机(1
‑1‑
6)、第一减速机固定板(1
‑1‑
7)、X1轴运动版(1
‑1‑
8)、第一齿轮(1
‑1‑
9)、第一导轨固定板(1
‑1‑
10)、第一齿条(1
‑1‑
11)和第一直线导轨(1
‑1‑
12)组成;所述第一防尘罩连接板(1
‑1‑
1)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1
‑1‑
10)相连接,所述第一防尘罩(1
‑1‑
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防尘罩连接板(1
‑1‑
1)相连接,所述第一防尘罩(1
‑1‑
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X1轴运动版(1
‑1‑
8)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器(1
‑1‑
4)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缓冲器固定块(1
‑1‑
3)上,所述第一缓冲器固定块(1
‑1‑
3)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1
‑1‑
10)相连接,所述第一齿条(1
‑1‑
11)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1
‑1‑
10)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
‑1‑
12)的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固定板(1
‑1‑
10)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
‑1‑
5)通过螺栓与第一减速机(1
‑1‑
6)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1
‑1‑
6)通过螺栓与第一减速机固定板(1
‑1‑
7)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
‑1‑
9)通过顶丝与第一减速机(1
‑1‑
6)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固定板(1
‑1‑
7)通过螺栓安装于X1轴运动版(1
‑1‑
8)上,所述X1轴运动版(1
‑1‑
8)通过螺栓与第一直线导轨(1
‑1‑
12)的滑块相连接;所述X2轴滑台(1

2)横向位于下料工位(1)的顶部的另一侧;所述X2轴滑台(1

2)主要由第二防尘罩连接板(1
‑2‑
1)、第二防尘罩(1
‑2‑
2)、第二缓冲器固定块(1
‑2‑
3)、第二缓冲器(1
‑2‑
4)、第二电机(1
‑2‑
5)、第二减速机(1
‑2‑
6)、第二减速机固定板(1
‑2‑
7)、X2轴运动版(1
‑2‑
8)、第二齿轮(1
‑2‑
9)、第二导轨固定板(1
‑2‑
10)、第二齿条(1
‑2‑
11)和第二直线导轨(1
‑2‑
12)组成;所述第二防尘罩连接板(1
‑2‑
1)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1
‑2‑
10)相连接,所述第二防尘罩(1
‑2‑
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防尘罩连接板(1
‑2‑
1)相连接,所述第二防尘罩(1
‑2‑
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X2轴运动版(1
‑2‑
8)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器(1
‑2‑
4)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二缓冲器固定块(1
‑2‑
3)上,所述第二缓冲器固定块(1
‑2‑
3)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1
‑2‑
10)相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
‑2‑
11)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1
‑2‑
10)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
‑2‑
12)的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二导轨固定板(1
‑2‑
10)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
‑2‑
5)通过螺栓与第二减速机(1
‑2‑
6)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1
‑2‑
6)通过螺栓与第二减速机固定板(1
‑2‑
7)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
‑2‑
9)通过顶丝与第二减速机(1
‑2‑
6)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固定板(1
‑2‑
7)通过螺栓安装于X2轴运动版(1
‑2‑
8)上,所述X2轴运动版(1
‑2‑
8)通过螺栓与第二直线导轨(1
‑2‑
12)的滑块相连接;所述Y轴滑台(1

3)纵向位于下料工位(1)的底部;所述Y轴滑台(1

3)主要由第三防尘罩连接板(1
‑3‑
1)、第三防尘罩(1
‑3‑
2)、第三缓冲器固定块(1
‑3‑
3)、第三缓冲器(1
‑3‑
4)、Y轴第一紧固板(1
‑3‑
5)、Y轴第二紧固板(1
‑3‑
6)、型材连接加强板(1
‑3‑
7)、第三电机(1
‑3‑
8)、第三减速机(1
‑3‑
9)、第三减速机固定板(1
‑3‑
10)、Y轴运动版(1
‑3‑
11)、第三齿轮(1
‑3‑
12)、第三直线导轨(1
‑3‑
13)、第三齿条(1
‑3‑
14)、型材(1
‑3‑
15)、Y轴型材连接板(1
‑3‑
16)和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组成;所述第三防尘罩连接板(1
‑3‑
1)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上,所述第三防尘罩(1
‑3‑
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防尘罩连接板(1
‑3‑
1)相连接,所述第三防尘罩(1
‑3‑
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Y轴运动版(1
‑3‑
11)相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器固定块(1
‑3‑
3)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相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器
(1
‑3‑
4)通过螺栓与第三缓冲器固定块(1
‑3‑
3)相连接,所述Y轴第一紧固板(1
‑3‑
5)分别通过螺栓与Y轴型材连接板(1
‑3‑
16)以及Y轴第二紧固板(1
‑3‑
6)相连接,所述Y轴第二紧固板(1
‑3‑
6)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相连接,所述型材连接加强板(1
‑3‑
7)分别通过螺栓与型材(1
‑3‑
15)以及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
‑3‑
8)通过螺栓与第三减速机(1
‑3‑
9)相连接,所述第三减速机(1
‑3‑
9)通过螺栓与第三减速机固定板(1
‑3‑
10)相连接,所述第三减速机固定板(1
‑3‑
10)通过螺栓与Y轴运动版(1
‑3‑
11)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
‑3‑
12)通过顶丝与第三减速机固定板(1
‑3‑
10)紧固连接,所述Y轴运动版(1
‑3‑
11)通过螺栓与第三直线导轨(1
‑3‑
13)的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三直线导轨(1
‑3‑
13)的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相连接,所述第三齿条(1
‑3‑
14)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相连接,所述第三导轨固定板(1
‑3‑
17)通过螺栓与型材(1
‑3‑
15)相连接;所述Z轴滑台(1

4)垂直位于下料单元(1

6)的顶部;所述Z轴滑台(1

4)主要由第四电机(1
‑4‑
1)、第四减速机(1
‑4‑
2)、第四减速机固定板(1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善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