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73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属于发动机散热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侧板、出油管、油泵、油冷管、进油管、储油箱和活塞;底板设置在摩托车体上;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均设置在底板上,两个侧板沿横向分布;出油管和进油管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上,出油管和进油管均沿横向贯穿侧板;储油箱转动设置在出油管和进油管上,储油箱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顶部内壁上设置有注油孔,出油管和进油管的横向一端都位于储油腔内;油泵设置在侧板上,油泵与出油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能够对发动机进行很好的散热,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散热
,尤其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在市场上使用导致发动机热负荷过高,热负荷过高一直是困扰各主机厂的主要问题,热负荷过高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噪音增大,另机油不仅消耗量增大,且热负荷过高后机油润滑效果降低,最终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
[0003]现有的发动机在使用时,往往是在气缸体和气缸头上安装散热片来进行发动机的散热,主要是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散热效果不好,不利于摩托车发动机的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包括底板、侧板、出油管、油泵、油冷管、进油管、储油箱和活塞;
[0006]底板设置在摩托车体上;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均设置在底板上,两个侧板沿横向分布;出油管和进油管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上,出油管和进油管均沿横向贯穿侧板;储油箱转动设置在出油管和进油管上,储油箱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顶部内壁上设置有注油孔,出油管和进油管的横向一端都位于储油腔内;油泵设置在侧板上,油泵与出油管连通;油冷管绕设在发动机上,油冷管位于每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油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油泵和进油管连通;活塞设置在储油箱上,活塞位于注油孔内。
[0007]优选的,底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注油孔下方。
[0008]优选的,出油管和油泵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油泵和油冷管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油冷管和进油管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均为软管。
[0009]优选的,还包括拉环;拉环设置在活塞上,拉环为方形环结构或圆环结构。
[0010]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储油箱横向一侧设置有限位孔;支撑架设置在靠近限位孔的侧板外侧,支撑架为U形结构,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对储油箱进行限位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位于限位孔内。
[0011]优选的,弹性组件包括滑杆、安装块、弹簧和插杆;滑杆沿横向贯穿支撑架,滑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安装块设置在滑杆位于支撑架内的一端;插杆设置在安装块远离滑杆的横向一侧,插杆远离安装块的一端贯穿侧板位于限位孔内,插杆与侧板和储油箱均滑动连接;弹簧套设在滑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内壁和安装块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挡块;挡块设置在滑杆位于支撑架外的一端。
[0013]优选的,挡块为方形块结构或圆形块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储油箱,使得注油孔朝上,即可取下活塞,并通过注油孔向储油腔内注入冷却油。在摩托车发动机工作的同时,启动油泵,油泵抽取储油腔内的冷却油,依次经过出油管、第一连接管、油泵、第二连接管、油冷管和第三连接管,并从进油管再次回到储油腔内,实现油冷循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冷却油经过油冷管时,带走从发动机传递到散热片上的热量,实现对发动机的散热,散热效果很好,有利于发动机的长时间使用。
[0016]2、本技术使用时,加注或者更换好冷却油之后,将插杆插入限位孔内,能够防止摩托车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颠簸导致储油箱翻转,保证了储油箱的稳定性。如果需要更换冷却油,只需要先向外拉挡块,进而将插杆从限位孔中拉出,即可翻转储油箱。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1、底板;101、通孔;2、侧板;3、出油管;4、油泵;5、第一连接管;6、油冷管;7、第二连接管;8、第三连接管;9、进油管;10、储油箱;1001、储油腔;1002、注油孔;1003、限位孔;11、活塞;12、拉环;13、支撑架;14、滑杆;15、安装块;16、挡块;17、弹簧;18、插杆;19、发动机;20、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包括底板1、侧板2、出油管3、油泵4、油冷管6、进油管9、储油箱10、活塞11和拉环12。底板1设置在摩托车体上。底板1上设置有通孔101,通孔101位于注油孔1002下方,设置通孔101,能够在排放冷却油的时候避免冷却油滴在底板1上顺着底板1流到摩托车其他位置。侧板2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2均设置在底板1上,两个侧板2沿横向分布。
[0023]出油管3和进油管9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2上,出油管3和进油管9均沿横向贯穿侧板2。储油箱10转动设置在出油管3和进油管9上,储油箱10内设置有储油腔1001,储油腔1001顶部内壁上设置有注油孔1002,出油管3和进油管9的横向一端都位于储油腔1001内,储油箱10横向一侧设置有限位孔1003。油泵4设置在侧板2上,油泵4与出油管3连通。油冷管6绕设在发动机19上,油冷管6位于每相邻两个散热片20之间,油冷管6的两端分别与油泵4和进油管9连通。
[0024]活塞11设置在储油箱10上,活塞11位于注油孔1002内。拉环12设置在活塞11上,拉环12为方形环结构或圆环结构,工作人员手指穿过拉环12来取下活塞11,操作更为方便简单。出油管3和油泵4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管5,油泵4和油冷管6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油冷管6和进油管9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7和第三连接管8均为软管,能够方便用户对本实施例进行布管操作。
[0025]本实施例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储油箱10,使得注油孔1002朝上,即可取下
活塞11,并通过注油孔1002向储油腔1001内注入冷却油。在摩托车发动机工作的同时,启动油泵4,油泵4抽取储油腔1001内的冷却油,依次经过出油管3、第一连接管5、油泵4、第二连接管7、油冷管6和第三连接管8,并从进油管9再次回到储油腔1001内,实现油冷循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冷却油经过油冷管6时,带走从发动机19传递到散热片20上的热量,实现对发动机19的散热,散热效果很好,有利于发动机的长时间使用。
[0026]一段时间后,储油腔1001内的冷却油变得粘稠,流动性变差,此时转动储油箱10,使得注油孔1002朝下,此时用户即可取下活塞11放出粘稠的冷却油,然后翻转储油箱10,进行冷却油的更换。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和图3所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架13。支撑架13设置在靠近限位孔1003的侧板2外侧,支撑架13为U形结构,支撑架13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对储油箱10进行限位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位于限位孔1003内。
[0029]弹性组件包括滑杆14、安装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板(2)、出油管(3)、油泵(4)、油冷管(6)、进油管(9)、储油箱(10)和活塞(11);底板(1)设置在摩托车体上;侧板(2)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2)均设置在底板(1)上,两个侧板(2)沿横向分布;出油管(3)和进油管(9)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2)上,出油管(3)和进油管(9)均沿横向贯穿侧板(2);储油箱(10)转动设置在出油管(3)和进油管(9)上,储油箱(10)内设置有储油腔(1001),储油腔(1001)顶部内壁上设置有注油孔(1002),出油管(3)和进油管(9)的横向一端都位于储油腔(1001)内;油泵(4)设置在侧板(2)上,油泵(4)与出油管(3)连通;油冷管(6)绕设在发动机(19)上,油冷管(6)位于每相邻两个散热片(20)之间,油冷管(6)的两端分别与油泵(4)和进油管(9)连通;活塞(11)设置在储油箱(10)上,活塞(11)位于注油孔(100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设置有通孔(101),通孔(101)位于注油孔(1002)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油管(3)和油泵(4)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管(5),油泵(4)和油冷管(6)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油冷管(6)和进油管(9)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7)和第三连接管(8)均为软管。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利华房先荣许息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长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