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涉及教学装置技术领域,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一端和第二混凝土梁体第一端外侧分别安装有工作锚,两个工作锚之间安装有预应力钢筋,处于第一混凝土梁体上的工作锚外安装有可拆卸的卸载持力架,卸载持力架上安装有穿心式千斤顶,预应力钢筋分别贯穿第一混凝土梁体、工作锚和卸载持力架与穿心式千斤顶可拆卸连接;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二端和第二混凝土梁体第二端之间通过连接装置活动连接,连接装置通过卸载装置调节其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试验室的教学演示目标,适用于较短的体内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卸载装置。短的体内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卸载装置。短的体内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卸载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锚固是桥梁结构中常见且重要的施工工序,掌握其施工的相关工序及技术要点是学生的必要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后难以再将锚具等取下重复利用,故而造成试验设备的报废,教学投入相对较大,故通常教学过程中,出于费用考虑,并不演示其施工工艺,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0003]且关于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的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实际工程中的预应力钢筋卸载的,多数卸载方式是继续张拉预应力钢筋,再将夹片退出的方式,此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预应力钢筋较长的情况。但在教学中,由于场地及设备限制,预应力钢筋相对较短,若张拉伸长量较大,将引起应力激增,应力接近或超过其承载力,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可查的关于预应力钢筋的卸载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设置一种卸载持力架,持力架为空心桶状装置,使用时,一端抵在梁端锚具上,另一端安装千斤顶及工具锚,工具锚将预应力钢筋夹持住,千斤顶将预应力钢筋拉伸,拉伸时,工作锚上的夹片随预应力钢筋从工作锚上拉出,再利用尖口钳将夹片取出,然后千斤顶回缩,从而实现预应力钢筋的卸载。这种卸载方式,需要继续张拉已锚固的预应力钢筋,夹片随着预应力钢筋的伸长而被取出,此种方式适用于预应力钢筋较长的情况,若预应力钢筋较短,取出夹片所需的预应力钢筋的伸长量与预应力钢筋长度之比过大,即应变增加过大,则可能造成预应力钢筋因应力超过其承载力而断裂。
[0004]第二种是在预应力钢筋张拉时,在预应力钢筋上安装一个滑轮组装置,张拉后需要卸载时,放松滑轮组钢丝绳即可,类似于倒链装置,这种卸载方式,设置一个卸载装置与预应力钢筋相连接,适用于临时张拉,主要用于梁体加固时体外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放张,且预应力钢筋为临时施工设施,并非梁体的永久构件,故对于体内预应力钢筋的放张,则无法使用。基于以上分析,对于教学所用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演示装置,以上方法虽有借鉴之处,但不能直接使用,一是因为教学所用演示设备预应力钢筋长度有限,一般4m左右;二是教学通常演示体内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锚固,预应力钢筋为永久构件;三是现有的技术都是用于实际工程的,对于教学演示装置,并未有相关的技术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解决了在现有教学过程中,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演示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包括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二混凝土梁体、连接装置、卸载装置、工作锚和预应力钢筋;
[0007]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一端和第二混凝土梁体第一端外侧分别安装有工作锚,两个所述工作锚之间安装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混凝土梁体和第二混凝土梁体与工作锚连接;处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上的工作锚外安装有可拆卸的卸载持力架,所述卸载持力架上安装有穿心式千斤顶,所述预应力钢筋分别贯穿第一混凝土梁体、工作锚和卸载持力架与穿心式千斤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二端和第二混凝土梁体第二端之间通过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通过卸载装置调节其运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活塞筒和传力杆;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二端周侧内预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活塞筒第一端,所述第二混凝土梁体第二端周侧内预埋有若干与活塞筒相配合的传力杆第一端,所述传力杆第二端在活塞筒第二端内滑动,所述传力杆和活塞筒通过卸载装置调节其滑动。
[0009]所述卸载装置包括传力板、第一卸载螺栓、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卸载螺栓、齿轮轴、传力筒、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二端内预埋有传力筒第一端,所述预应力钢筋分别贯穿传力筒、第一混凝土梁体和第二混凝土梁体且与其外的外工作锚连接,所述传力筒第二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传力筒第二端螺接有相配合的第一卸载螺栓,所述第一卸载螺栓外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力筒第二端还活动的套设有传力板,且第一卸载螺栓与传力板抵紧接触;若干所述传力杆分别贯穿传力板与活塞筒连接;且若干所述传力杆分别与传力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另一侧啮合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均通过齿轮轴转动连接的安装在传力板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上安装有第二卸载螺栓。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第一端、传力杆第一端和传力筒第一端外侧均安装有若干铆钉,若干所述铆钉分别相配合的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梁体和第二混凝土梁体内。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和第二混凝土梁体横截面均为正方形结构。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活塞筒分别安装在第一混凝土梁体第二端四角。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卸载持力架包括四个固定柱、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四个固定柱两端均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心开设通孔,所述工作锚设置在通孔内,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中心开设有工作孔,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工作孔与穿心式千斤顶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卸载持力架、传力板和传力筒均为钢材。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的直径尺寸大于传力杆的直径尺寸。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板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传力筒第二端设置在圆孔内,且圆孔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卸载螺栓的宽度尺寸。
[0017]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是将主梁体分为第一混凝土梁体和第二混凝土梁体两端,用连接装置及卸载装置连接,连接装置保证了梁体张拉时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卸载装置实现了主梁体的自由伸缩,从而实现了预应力钢筋在低应力状态下的锚具的拆卸;本技术在卸载预应力时,并不是在预应力钢筋应力较大的状态下继续张拉进行的,而是先将预应力钢筋长度“缩短”,释放其应力后,再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筋应力较小,取出夹片相对容易,避免了因夹片无法取出而导致的设备报废;同时消除了因卸载过程中预应力钢筋张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
安全事故隐患。
[0018]本技术通过主梁体的伸缩,从而可将预应力锚具及钢筋安全方便的取出,保证了预应力张拉试验演示设备的重复使用;本技术可实现试验室的教学演示目标,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效果;适用于较短的体内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卸载装置,以实现试验装置中预应力钢筋及锚具的拆卸。
[001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凝土梁体(1)、第二混凝土梁体(2)、连接装置(3)、卸载装置(4)、工作锚(5)和预应力钢筋(7);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1)第一端和第二混凝土梁体(2)第一端外侧分别安装有工作锚(5),两个所述工作锚(5)之间安装有预应力钢筋(7),所述预应力钢筋(7)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混凝土梁体(1)和第二混凝土梁体(2)与工作锚(5)连接;处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1)上的工作锚(5)外安装有可拆卸的卸载持力架(6),所述卸载持力架(6)上安装有穿心式千斤顶(8),所述预应力钢筋(7)分别贯穿第一混凝土梁体(1)、工作锚(5)和卸载持力架(6)与穿心式千斤顶(8)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1)第二端和第二混凝土梁体(2)第二端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3)通过卸载装置(4)调节其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活塞筒(31)和传力杆(32);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1)第二端周侧内预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活塞筒(31)第一端,所述第二混凝土梁体(2)第二端周侧内预埋有若干与活塞筒(31)相配合的传力杆(32)第一端,所述传力杆(32)第二端在活塞筒(31)第二端内滑动,所述传力杆(32)和活塞筒(31)通过卸载装置(4)调节其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栓式可卸载的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装置(4)包括传力板(41)、第一卸载螺栓(42)、第一传动齿轮(43)、第二卸载螺栓(44)、齿轮轴(45)、传力筒(47)、第二传动齿轮(48)和第三传动齿轮(49);所述第一混凝土梁体(1)第二端内预埋有传力筒(47)第一端,所述预应力钢筋(7)分别贯穿传力筒(47)、第一混凝土梁体(1)和第二混凝土梁体(2)且与其外的外工作锚(5)连接,所述传力筒(47)第二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传力筒(47)第二端螺接有相配合的第一卸载螺栓(42),所述第一卸载螺栓(42)外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43),所述传力筒(47)第二端还活动的套设有传力板(41),且第一卸载螺栓(42)与传力板(41)抵紧接触;若干所述传力杆(32)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扶义,王劭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