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512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包括托体架和支撑架本体,托体架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板,侧连接板外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滑块前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支撑架本体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承重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滑槽内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连接杆、支撑架本体、侧连接板、滑槽、滑块、第一螺孔、承重板、电机、螺杆、固定板、第二螺孔和松紧带可达到适应不同脸型大小人群以及达到透气的效果。应不同脸型大小人群以及达到透气的效果。应不同脸型大小人群以及达到透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视网膜脱离是指患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相互分离,视网膜脱离患者需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复位。在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时需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利用硅油或气体的比重较轻的特性,让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后脸部朝下俯卧,使气体或硅油往上浮顶住脱离的视网膜使之复位,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需通过1

3个月的俯卧位休息。
[0003]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传统支撑架承托术后人员面部位置时不透气的问题,会造成术后人员长时间承托后呼吸不畅的现象,最后导致术后人员后续恢复不佳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包括托体架和支撑架本体,所述托体架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体,所述支撑架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外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滑块前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支撑架本体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连接,所述滑槽内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端面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连接杆、支撑架本体、侧连接板、滑槽、滑块、第一螺孔、承重板、电机、螺杆、固定板、第二螺孔和松紧带可达到适应不同脸型大小人群以及达到透气的效果。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体架上端开设有上开口槽,所述上开口槽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设置有上开口槽、连接弹簧和承托板可达到对术后人群进行身体部位进行承托的效果。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体架右侧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外端转动连接有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手臂承托架,设置有第二连接杆、阻尼转轴和手臂承托架可达到对术后人群身体部位进行承托的效果。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的尺寸与所述滑槽的尺寸匹配设置,确保滑块在滑槽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体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
设置有多个,设置有把手可达到方便对托体架进行移动搬运的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体架前端面右侧设置有控制按钮,设置有控制按钮可达到对电机进行控制的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托体架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板,侧连接板外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前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支撑架本体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承重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与第一螺孔匹配连接,滑槽内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前端面开设有第二螺孔,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完成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块以及滑块向后运动,移动块向后移动进而调节第一松紧带与第二松紧带之间的距离,当符合术后人员面部大小时即可断开电机电源,接下来,术后人员将下巴先放置到第二松紧带上,再将额头放置到第一松紧带上的动作,解决了传统支撑架承托术后人员面部位置时不透气的问题,达到了适应不同脸型大小人群以及达到透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螺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承托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托体架;2、第一连接杆;3、支撑架本体;4、上开口槽;5、连接弹簧;6、承托板;7、把手;8、控制按钮;9、第二连接杆;10、阻尼转轴;11、手臂承托架;12、侧连接板;13、滑槽;14、滑块;15、移动块;16、第一螺孔;17、螺杆;18、第一松紧带;19、承重板;20、电机;21、固定板;22、第二螺孔;23、第二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包括托体架1和支撑架本体3,托体架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体3,支撑架本体3内侧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板12,侧连接板12外端面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5,滑块14前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16,支撑架本体3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9,承重板1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0,电机2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7,螺杆17与第一螺孔16匹配连接,滑槽13内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前端面开设有第二螺孔22,移动块1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
18,固定板2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23,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连接杆2、支撑架本体3、侧连接板12、滑槽13、滑块14、第一螺孔16、承重板19、电机20、螺杆17、固定板21、第二螺孔22和松紧带可达到适应不同脸型大小人群以及达到透气的效果。
[0023]其中,托体架1上端开设有上开口槽4,上开口槽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5,连接弹簧5设置有多个,连接弹簧5上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6,设置有上开口槽4、连接弹簧5和承托板6可达到对术后人群进行身体部位进行承托的效果;
[0024]托体架1右侧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外端转动连接有阻尼转轴10,阻尼转轴10外端固定连接有手臂承托架11,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阻尼转轴10和手臂承托架11可达到对术后人群身体部位进行承托的效果;
[0025]滑块14的尺寸与滑槽13的尺寸匹配设置,确保滑块14在滑槽13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0026]托体架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7,把手7设置有多个,设置有把手7可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脱术后俯卧位的支撑架,包括托体架(1)和支撑架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体架(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体(3),所述支撑架本体(3)内侧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板(12),所述侧连接板(12)外端面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5),所述滑块(14)前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16),所述支撑架本体(3)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9),所述承重板(1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与所述第一螺孔(16)匹配连接,所述滑槽(13)内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前端面开设有第二螺孔(22),所述移动块(1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18),所述固定板(2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23)。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靓陈银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