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48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扇头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组件和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支架组件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一端与支架组件连接,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支架组件以及承托所述扇头组件;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一端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角度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支架组件上,角度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扇头组件相对支架组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循环扇,送风角度大、送风角度控制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容易拆装、维护方便、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扇。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扇能将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现有的循环扇中,大部分的俯仰调节机构都是在机头网罩后壳的后部安装,因此机头重心偏离整个机体,对于整机的平衡性和摆头传动结构的压力非常大,而且还会影响风扇头的出风效果。而且现有循环扇的机头俯仰调节机构以及摇头机构通常采用连杆、齿轮件或弹片等组件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下,俯仰机构的结构比较复杂,装配效率低,导致循环扇的维护保养困难,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全方位送风,送风角度大、送风角度控制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容易拆装、维护方便、成本低的循环扇。
[0004]一种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所述扇头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组件和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支架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组件以及承托所述扇头组件;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一端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组件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扇头组件相对所述支架组件转动。
[0005]本申请公开的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支架组件、支撑组件以及角度调节组件。其中,扇头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组件和送风组件。送风组件包括扇叶组件、风扇电机以及风网组件。风网组件与风道壳体组件连接,扇叶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与风网组件围合形成的容腔内,风扇电机驱动扇叶组件转动。角度调节组件部分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部分设置在支架组件上。在角度调节组件的作用下,扇头组件能相对支架转动。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支架组件连接,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支架组件,并进而支撑扇头组件。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组件,使循环扇的扇头组件能进行上下俯仰角度的送风,从而增大了循环扇的送风面积,提高循环扇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第二俯仰连接件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风道壳体组件以及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转动。
[0007]上述的循环扇,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第二俯仰连接件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其中,风道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俯仰连接件与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能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转动。第一驱动装置还与第二俯仰连接件紧配连接,且第二俯仰连接件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转动时驱动第二俯仰连接件,而第二俯仰连接件由于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反作用力下驱使第一驱动装置俯仰转动,从
而驱使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风道壳体组件转动。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可靠性好。
[0008]可选地,第一俯仰连接件与第二俯仰连接件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俯仰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俯仰角度限制,最终实现风道壳体组件相对支架组件俯仰转动角度调整限制。
[0009]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俯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俯仰连接件连接,第一俯仰连接件和第二俯仰连接件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俯仰连接件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转动时,第一限位部能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0010]可选地,第一俯仰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限位部,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内,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第二本体卡合于第一限位凹槽并使第二限位部能与第一限位部相抵。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循环扇还包括摇头组件,所述摇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能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0012]上述的循环扇还包括摇头组件,摇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能相对第二壳体组件转动。第二壳体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从而固定摇头组件的第二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与支架组件连接,从而使与支架组件连接的扇头组件能相对支撑组件左右转动。通过在循环扇中设置摇头组件,使循环扇的扇头组件具备了相对支撑组件左右摇头的功能,从而使循环扇同时具备了上下俯仰摇头和左右摇头的功能,送风面积能进一步扩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头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件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或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能驱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
[0014]上述的循环扇中,进一步地,摇头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转动连接件。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或第一壳体组件上。第二驱动装置的转轴与第二壳体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中的另外一个连接。并且转动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壳体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连接。转动连接件与第一壳体组件连接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的第二接触面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因此,当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上时,驱动与转轴连接的第一壳体组件相对第二壳体组件转动。当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上时,由于转轴与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从而在转动力的反作用下,驱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壳体组件相对转动。上述循环扇中,摇头机构的结构设计简单,部件少,成本低,容易装配,能够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及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
[0016]上述的循环扇,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能相对第二连接部转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分别与第一壳体组件以及第二壳体组件连接。
[0017]可选地,固定件为锁紧件、螺栓件、卡扣件、胶粘件、焊接件的其中任意一种形式。通过转动连接件与固定件的配合,以实现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能够优化循环扇的结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为轴承件。
[0019]上述的循环扇中,转动连接件为轴承件。可选地,轴承件为径向承载轴承件或轴向承载轴承件,如滚珠轴承或推力轴承。通过设置轴承件实现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性好,有利于节省空间,结构更紧凑。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还设有多个钢珠容置槽和钢珠,所述钢珠容置槽沿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钢珠分别置于所述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头组件(100),所述扇头组件(100)包括风道壳体组件(110)和送风组件(120),所述送风组件(120)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110)上;支架组件(200)和支撑组件(300),所述支撑组件(300)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件(200)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00)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组件(200)以及承托所述扇头组件(100);角度调节组件(400),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00)一端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组件(110)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0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200)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00)用于驱动所述扇头组件(100)相对所述支架组件(20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00)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第二俯仰连接件(42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430),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410)以及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420)分别与所述风道壳体组件(110)以及所述支架组件(20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相对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420)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摇头组件(500),所述摇头组件(50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510)和第二壳体组件(520),所述第一壳体组件(510)能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组件(520)转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510)与所述支架组件(20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520)与所述支撑组件(30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组件(500)还包括转动连接件(530)和第二驱动装置(540),所述第一壳体组件(510)与所述支架组件(20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520)与所述支撑组件(30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40)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510)或所述第二壳体组件(52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53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51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520),所述转动连接件(530)能驱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林文杰卢刚亮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卡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