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一个以上的锁扣装置,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相对的横向端和若干槽体,所述端子位于绝缘本体的槽体内,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钩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并与绝缘本体的横向端配合的弹片,锁扣装置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横向端内。通过这样设置,可实现保护锁扣装置不被破坏及容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第6648668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一对锁扣装置、端子模块及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对固持端,锁扣装置设有一对收容腔和弹片。当每个锁扣装置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收容腔收容绝缘本体的固持端且弹片暴露于绝缘本体之外。暴露的弹片可能被破坏以致于锁固失效。另外,现有的连接器在绝缘本体上不具有头部,因而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可能不容易推动绝缘本体。因而,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一种可保护锁扣装置不被破坏且在与对接连接器装配时能被轻易推动的绝缘本体。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至少一个锁扣装置,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相对的横向端和若干槽体,所述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槽体内,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钩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并与绝缘本体的横向端配合的弹片,其中锁扣装置部分位于绝缘本体的横向端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可以很好地保护锁扣装置,使其免遭破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9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连接器及连接到电连接器上的若干线缆5。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端子模块2、遮蔽壳体3及一对锁扣装置4。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方延伸的舌板12、设在基部11相对横向端上的一对固持部13及自固持部13分别沿对接方向向后延伸的一对延伸部14。基部11包括上壁111、下壁112及贯穿基部11的若干收容槽110,基部11的上壁111上设有一对突出部113。舌板12上设有若干槽体120,每一槽体120与对应的收容槽110相贯通并且其前部有一封闭端121。固持部13包括主体部131、自主体部131向前延伸的导引板132及自导引板132前端垂直延伸以利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的垂直端133。每个固持部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一对固持柱130以配合安装锁扣装置4。每个延伸部14包括上壁141及下壁142,其中自下壁142的外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凹陷部140,自下壁142的内侧向外凹陷形成一收容通道143。凹陷部140用来收容锁扣装置4的弹片43(如图6所示)以有效地防止锁扣装置4被损坏。凹陷部140大致呈字母“J”形且位于延伸部14的前部。在延伸部14的后部设有一矩形头部144以使得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容易推动。在上壁141上设有凸起145以与遮蔽壳体3接合。此外,绝缘本体上设有三对切口146、147、148以与遮蔽壳体3接合。端子模块2包括若干端子21和绝缘插入件22。每个端子21结构相同,均包括对接部211、安装部212和连接对接部211与安装部212的连接部213。对接部211包括一个自其前端向下弯曲以扣牢绝缘本体1的固持端210。安装部212与线缆5电性相接。绝缘插入件22包括若干收容安装部212并与端子21的连接部213接合的收容槽220及若干让线缆5穿过并伸入收容槽220(如图4所示)的开口221。绝缘插入件22的侧面设有可良好导引绝缘插入件22进入绝缘本体1的导引部222。当绝缘插入件22进入绝缘本体1时,导引部222会插入到收容通道143内。遮蔽壳体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上壳体31包括第一基板311、位于第一基板311相对侧缘上的一对下边缘312及一对自第一基板311向后横向延伸扩大的第一固持臂313。每个第一固持臂313包括相对的端部3131、3132和向内延伸以与绝缘本体1相啮合的第一、第二啮合部314、315(如图9所示)。为了与绝缘本体1相对应,第一啮合部314比第二啮合部315高得多。两对凹口310相间隔的排列在上壳体31上。下壳体32包括第二基板321和自第二基板321向后横向延伸扩大的一对第二固持臂322。接合片323自每个第二固持臂322的后端延伸,两对啮合片324、325自基板321的每个侧边垂直延伸。第二基板321的中间区域设有若干弹片320。每个锁扣装置4包括主体部41、自主体部41向前延伸的钩部42及自主体部41向后延伸并与绝缘本体1的横向端配合的弹片43。主体部41呈字母U形,其上设有顶部411、底部413及边部412,钩部42自顶部411向前向下延伸,弹片43自边部412的后边缘向前延伸并远离边部412的内表面。顶部411、底部413及边部412共同组成了一收容空间410。固持孔415贯穿顶部411和底部413。请参照图4,组装过程中,端子21和线缆5分别插入绝缘插入件22的收容槽220和开口221。请参照图5,端子模块2依靠绝缘插入件22的导引部222沿收容通道143滑动并收容在收容通道143内而与绝缘本体1装配,同时端子21的对接部211延伸入收容槽110和槽体120。每个端子21的固持端210(如图1所示)部分地进入封闭端121。请参照图6至图9,每个锁扣装置4依靠其中的主体部41包围相应绝缘本体1的固持部13实现与绝缘本体1的装配,此时,钩部42抵持在导引板132的上表面,弹片43收容在延伸部14的凹陷部140内。每个固持柱130与对应的锁扣装置4的固持孔415配合。遮蔽壳体3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其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基部11的上壁111和下壁112上。上壳体31的两对凹口310分别与对应的基部11的突出部113和延伸部14的凸起145配合,以达到上壳体31和绝缘本体1的固持。上壳体31的下边缘312沿延伸部14的上壁141的侧边向下延伸入凹陷部140。上壳体31的第一啮合部314沿头部144的外壁延伸并抓紧头部,同时上壳体31的第二啮合部315向内延伸至收容通道143并抓紧头部144。这样,遮蔽壳体3的上壳体31可牢靠地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下壳体32的接合片323及啮合片324、325分别插入切口146、147、148,这样,遮蔽壳体3的下壳体32稳固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下壳体32的弹片320紧压在绝缘插入件22上以满足牢靠性。与此同时,遮蔽壳体3的第一、第二固持臂313、322部分地包围在头部144上。当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时,把连接器的头部144推向对接连接器以使得钩部42伸入对接连接器并锁紧,藉此,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实现稳固连接。若要将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分开,将锁扣装置4的后端向内推,这样,钩部42就会沿枢轴旋转并伸出对接连接器;藉此,锁扣装置被释放,从而将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分离。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至少一个锁扣装置,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横向端和若干槽体,所述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至少一个锁扣装置,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横向端和若干槽体,所述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槽体内,所述锁扣装置可枢转地组装至绝缘本体的横向端,其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钩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的弹片;其特征在于:锁扣装置部分位于绝缘本体的横向端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维德作锦柯,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