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13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呈纵长构形的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基座具有一对接部,于该基座内设有收容空间、横向狭缝及若干通道,基座还包括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设于基座两端的一对第二表面;盖体包括中央部及设于中央部两侧的一对框架,前述中央部设有狭槽及与基座的第一表面邻接的第三表面,每一框架设有与相应第二表面邻接的第四表面;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收容于相应通道中的臂部、收容于横向狭缝内的主体部及收容于盖体的狭槽内的音叉状接触臂。(*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容易组装的绝缘刺破型(IDC)连接器。美国专利第5,577,930号案揭示了一种现有的IDC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于其内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对应导电端子,于前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末端设有一对彼此分离且相对设置的侧翼,于这些侧翼之间形成一用以供对接导线通过的插槽。但是由于上述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结构复杂,使得连接器不易组装,常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将导线准确而顺利地压入到连接器的对应插槽内。因此,此种IDC连接器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组装的IDC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纵长构形的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的若干导电端子。基座包括一对接部及从对接部向盖体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引柱,其中对接部包括收容空间、若干通道及设于两导引柱之间的第一表面。盖体包括中央部、设置于中央部两侧的一对框架及设于框架与中央部之间的两导引槽,其中中央部设有狭槽及与前述第一表面相抵接的第二表面,所述导引槽用以收容对应导引柱。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收容空间中的臂部、收容于相应通道的主体部及收容于狭槽的音叉状接触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就能将导线准确压入到电连接器中。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IDC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IDC连接器基座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如图2所示的连接器基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IDC连接器盖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如图4所示的连接器盖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收容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7为如图6所示导电端子的前视图。图8为如图6所示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9为如图2所示基座的俯视图。图10为沿图9A-A线方向的剖视图。图11为如图2所示基座的前视图。图12为本技术IDC连接器盖体与基座对准的配合示意图。图13、14为如图12所示连接器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如图12所示连接器另一视角的俯视示意图。图16为沿图15B-B线方向的剖视图。图17为本技术IDC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18为如图17所示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9为沿图18C-C线方向的剖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IDC连接器2包括基座4、盖体6及收容于基座4内的若干导电端子8。基座4包括有后端设有横向狭缝11的纵长构形的对接部10、前后贯通延伸的若干通道12、分别从对接部10上下表面凸起并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对平台22及从对接部10纵向两端向盖体6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引柱24。对接部10设有一对接面9、与对接面9相对的第一表面23及设置于对接部10前端且与通道12相连通的收容空间14,前述对接面9即基座4的前端面,前述第一表面即基座4的后端面。于对接部10纵向的一端向外设有一凸缘18,于其另一端则凹陷形成有一缺口20。前述凸缘18与缺口20的结构设计在连接器2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时提供较佳的防呆作用,避免出现误插情形。于收容空间14内紧邻对接面9处设有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应构件相配合的一对挡块16。于基座4纵向两端均设有一第二表面26,于每一个第二表面26上均凸设有若干个楔形凸块28。每一楔形凸块28各具有导引面30。请参阅图4及图5,盖体6包括中央部32及由中央部32两端向基座4方向垂直延伸出的一对框架34。中央部32具有与框架34垂直的第三表面44,于前述第三表面44上凹陷形成贯通盖体6上下表面的若干凹槽42,该凹槽42平行于第三表面44并排设置。于中央部32的第三表面44上水平设置有狭槽45,该狭槽45垂直于前述凹槽42且与凹槽42相连通。中央部32与框架34之间形成导引槽40。框架34具有设置于前端的前梁36及与中央部32第三表面44垂直的第四表面38。请参阅图6至图8,导电端子8包括主体部46、一对音叉状接触臂48及从主体部46朝与音叉状接触臂48相反方向延伸出的臂部50,其中音叉状接触臂48和臂部50均与主体部46不在同一平面上。臂部50包括与主体部46相连的固定部52、自固定部52延伸的连接部54及位于连接部54末端的V型接触部56。于臂部50的固定部52两侧设有倒刺,可与相应通道12内壁干涉配合,从而使导电端子8固定于基座4中。请参阅图9至图11,导电端子8组入基座4中后,其主体部46收容于横向狭缝11中,音叉状接触臂48凸伸出第一表面23外,其所在平面与基座4的第二表面26相垂直,臂部50分别收容在相应的通道12中并凸伸至对接部10的收容空间14中。图12至图16揭示了IDC连接器2的盖体6与基座4的组装过程。组装时,先使框架34的前梁36滑过楔形凸块28的导引面30,此时基座4的第二表面26沿框架34的第四表面38滑动,导引柱24对准相应的导引槽40,导电端子8的音叉状接触臂48则与盖体6的狭槽45对准。然后将导线58(如图15、16点划线所示)穿过盖体6的对应凹槽42。请参阅图17至图19,组装后,前梁36完全穿过楔形凸块28,导引柱24收容于导引槽40中,基座4的第一表面23与盖体6的第三表面44相抵接,音叉状接触臂48完全收容于狭槽45中。经过上述过程后,便形成本技术IDC连接器2。另外,该IDC连接器2通过绝缘刺破技术达成导线58与对应电气装置(未图示)之间的电性连接。由于音叉状接触臂48及导引柱24同时且分别收容于盖体6的狭槽45及导引槽40内,故导线58与对应电气组件之间可达成可靠的电性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呈纵长构形的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基座具有一对接部,于该基座内设有收容空间、横向狭缝及若干通道,基座还包括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设于基座两端的一对第二表面;盖体包括中央部及设于中央部两侧的一对框架,前述中央部设有狭槽及与基座的第一表面邻接的第三表面,每一框架设有与相应第二表面邻接的第四表面;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收容于相应通道中的臂部、收容于横向狭缝内的主体部及收容于盖体的狭槽内的音叉状接触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包括从对接部向盖体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引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导引柱的每一第二表面延伸设有用以与盖体的框架配合的楔形凸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的框架与中央部之间设有用以收容基座的导引柱的导引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的中央部设有若干凹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臂部及音叉状接触臂均与主体部不在同平面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对接部的一端设有凸缘,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与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缺口。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引柱向后延伸并超出导电端子的音叉状接触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绝缘刺破型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盖体及收容于基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基座包括对接部及一对导引柱,其中对接部设有一收容空间及若干通道。基座具有第一表面及设置于两侧的第二表面。盖体包括中央部及设置于中央部两侧的一对框架。中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