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03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和盖板,其中第一楼板通过第一侧壁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楼板通过第二侧壁与底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连接形成凹形结构,且底板的中部设有后浇带,后浇带的下部设置有超前止水带,超前止水带内设有止水钢板,盖板装设在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盖板的一端支承在第一楼板所设的第一凹槽上,盖板的另一端支承在第二楼板所设的第二凹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伸缩缝,从根本上杜绝漏水的问题,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超长楼板的连接结构。方便实用的超长楼板的连接结构。方便实用的超长楼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


[0001]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
[0002]本技术是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超长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属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0003]建筑楼板超出规范设定的结构长度后,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拉应力逐渐积累,将引起楼板开裂,需设置伸缩缝。设置伸缩缝将结构断开,可以将楼板应力清零,但对于屋面、露台、空中花园、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底板等与土、水直接接触的楼面,很难确保伸缩缝的密封,有较大的漏水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本技术取消伸缩缝,从根本上杜绝漏水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和盖板,其中第一楼板通过第一侧壁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楼板通过第二侧壁与底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连接形成凹形结构,且底板的中部设有后浇带,后浇带的下部设置有超前止水带,超前止水带内设有止水钢板,盖板装设在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盖板的一端支承在第一楼板所设的第一凹槽上,盖板的另一端支承在第二楼板所设的第二凹槽上。
[0006]本技术采用楼板下凹的方式显著降低楼板的轴向刚度,有效降低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起到类似于伸缩缝的作用,可使得楼盖结构在不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楼板开裂,且由于混凝土连续浇筑,整体封闭完整,不会发生漏水的现象,设置盖板保证楼板面完整,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
[0010]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底板5和盖板9,其中第一楼板1通过第一侧壁3与底板5的一端连接,第二楼板2通过第二侧壁4与底板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底板5连接形成凹形结构,且底板5的中部设有后浇带6,
后浇带6的下部设置有超前止水带7,超前止水带7内设有止水钢板8,盖板9装设在第一楼板1与第二楼板2之间,盖板9的一端支承在第一楼板1所设的第一凹槽11上,盖板9的另一端支承在第二楼板2所设的第二凹槽21上。
[0011]本实施例中,上述底板5的中部在后浇带6的区域绑扎钢筋,止水钢板8嵌于止水带7内部,底板5和超前止水带7再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成一体。
[0012]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底板5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成一体。
[0013]本实施例中,上述盖板9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0014]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壁3及第二侧壁4的厚度比第一楼板1及第二楼板2的厚度小。
[0015]上述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底板5的钢筋配置根据受力计算确定,钢筋连接构造满足标准图集16G101的相关规定,为连续受力结构构件。
[0016]本技术工作时,由于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底板5连接形成凹形结构,当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下凹,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的减薄的结构,对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的轴向约束显著降低,再通过第一侧壁3、底板5、第二侧壁4的多次折线,释放约束,由于整个地下室底板厚度较大,通过下凹的方式还不能完全实现将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之间轴向断开,在底板5的中央设置后浇带6,并采用超前止水做法,可以进一步减小应力,进一步在混凝土龄期上将两者分开,温度应力和收缩作用清零,保证包括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底板5等的整个地下室底板不开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和盖板,其中第一楼板通过第一侧壁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楼板通过第二侧壁与底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连接形成凹形结构,且底板的中部设有后浇带,后浇带的下部设置有超前止水带,超前止水带内设有止水钢板,盖板装设在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盖板的一端支承在第一楼板所设的第一凹槽上,盖板的另一端支承在第二楼板所设的第二凹槽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用军何志力何远明骆年红贺逸云吴军高康钟文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