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7798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包括:在将管道布设于沟槽内并向沟槽内填筑流态土时,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依据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向沟槽内填筑流态土;待填筑的流态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向沟槽内再次填筑流态土以埋设管道,从而完成了抗浮施工。本申请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管道在填筑流态土的过程中发生上浮偏移,通过设定合适的初次填筑高度h0以控制初次填筑量,缩短初凝时间,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现有技术额外设置抗浮机构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开号为CN110566722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管道防位移抗浮机构及管道抗浮施工方法,包括,横杆平行的设置在管道的上方的横杆、至少一组斜撑组件,以及至少两组限位组件,两组限位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横杆的底部上,并分别处于管道的相对两侧,两组限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基坑的相对两个内侧壁抵接。该专利通过设置在管道两侧的限位组件将管道夹住定位,以对管道进行横向限位,并通过斜撑组件顶撑于横杆和基坑侧壁之间,以对横杆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横杆能够抵靠于管道的顶部,以对管道进行竖向限位,由于需要额外设置管道防位移抗浮机构,进而增加了施工难度、减缓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还会影响管道的填筑质量,而且设置管道防位移抗浮机构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导致沟槽开挖断面较大,增大了施工风险,而且对地层要求高,尤其在软土地层中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管道防位移抗浮机构避免管道上浮偏移的方式增加了施工难度、减缓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影响了管道的填筑质量、增大了施工风险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包括:
[0005]在将管道布设于沟槽内并向所述沟槽内填筑流态土时,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
[0006]依据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向所述沟槽内填筑流态土;
[0007]待填筑的流态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向所述沟槽内再次填筑流态土以埋设管道,从而完成了抗浮施工。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管道在填筑流态土的过程中发生上浮偏移,通过设定合适的初次填筑高度h0以控制初次填筑量,缩短初凝时间,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现有技术额外设置抗浮机构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0]在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时,将填筑至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时管道所受浮力F
浮1
和初凝后继续填筑时管道所受最大浮力F
浮2,max
进行比较以获得其中的最大值,将所获得的最大值与管道的重量G

进行比较判断;
[0011]若管道的重量大于或等于所获得的最大值,则输出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
[0012]若管道的重量G

小于所获得的最大值时,则向所述管道内增加填充物以让所述管道的重量G

大于或等于所获得的最大值,并输出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以及对应的填充物的重量G


[0013]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4]在将所获得的最大值与管道的重量G

进行比较判断时,将所获得的最大值乘以安全系数K
a
后再与管道的重量G

进行比较判断。
[0015]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6]初次填筑完成时管道所受浮力F
浮1
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7][0018][0019]其中,F


为流态土实际对管道起作用的粘结力,h0为初次填筑高度,θ为流态土填筑高度处对应管道圆心的圆心角度(弧度),ρ

为流态土的密度,L为管道的长度,R为管道的外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
[0020]在初凝后继续填筑过程中,当填筑的高度h=2R

h0时,管道所受最大浮力达到最大值,即为F
浮2,max
,F
浮2,max
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1][0022][0023]其中,F


为流态土实际对管道起作用的粘结力,h0为初次填筑高度,h为初凝后继续填筑后的高度,θ

为流态土初次填筑高度处对应管道圆心的圆心角度(弧度),ρ

为流态土的密度,L为管道的长度,R为管道的外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
[0024]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流态土实际对管道起作用的粘结力F


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5]F


=K
υ
F

[0026][0027]F

=F
τ粘
+F
σ粘
[0028][0029][0030][0031]其中,F

为流态土完全对管道起作用时的粘结力,K
υ
为粘结力未充分发挥作用的修正系数,h
e
为流态土粘结影响高度,F
τ粘
为切向粘结力,F
σ粘
为法向粘结力,h为流态土填筑的设计高度,L为管道的长度,R为管道的外半径,τ

为流态土切向粘结强度,σ

为流态土法
向粘结强度。
[0032]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3]在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时,设定多个初次填筑高度h0,并从输出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中选择最小的值作为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
[0034]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5]在向所述管道内增加填充物时,设定多个填充物的重量G

,并从输出的填充物的重量G

中选择最小的值作为设定的填充物的重量。
[0036]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7]根据所需增加填充物的重量G

计算增加填充物的高度h

,计算公式如下:
[0038][0039][0040]其中,G

为填充物的重量,h

为填充物的高度,θ

为填充物高度位置处对应管道圆心的圆心角度(弧度),R

为管道的内半径,L为管道的长度,ρ

为填充物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0041]在向所述管道内增加填充物时,将所述填充物沿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通长布设于所述管道内,并使所述填充物的高度为h


[0042]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43]通过向所述管道内填充水袋或沙袋的方式向所述管道内增加填充物。
[0044]本专利技术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45]在所述沟槽内布设管道之前,于所述沟槽的槽底铺设垫层,沿所述管道的设计位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将管道布设于沟槽内并向所述沟槽内填筑流态土时,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依据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向所述沟槽内填筑流态土;待填筑的流态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向所述沟槽内再次填筑流态土以埋设管道,从而完成了抗浮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时,将填筑至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时管道所受浮力F
浮1
和初凝后继续填筑时管道所受最大浮力F
浮2,max
进行比较以获得其中的最大值,将所获得的最大值与管道的重量G

进行比较判断;若管道的重量G

大于或等于所获得的最大值,则输出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若管道的重量G

小于所获得的最大值时,则向所述管道内增加填充物以让所述管道的重量G

大于或等于所获得的最大值,并输出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以及对应的填充物的重量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获得的最大值与管道的重量G

进行比较判断时,将所获得的最大值乘以安全系数K
a
后再与管道的重量G

进行比较判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次填筑完成时管道所受浮力F
浮1
的计算公式如下: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


为流态土实际对管道起作用的粘结力,h0为初次填筑高度,θ为流态土填筑高度处对应管道圆心的圆心角度(弧度),ρ

为流态土的密度,L为管道的长度,R为管道的外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在初凝后继续填筑过程中,当填筑的高度h=2R

h0时,管道所受最大浮力达到最大值,即为F
浮2,max
,F
浮2,max
的计算公式如下: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


为流态土实际对管道起作用的粘结力,h0为初次填筑高度,h为初凝后继续填筑后的高度,θ

为流态土初次填筑高度处对应管道圆心的圆心角度(弧度),ρ

为流态土的密度,L为管道的长度,R为管道的外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敏张冠军侯永茂朱雁飞董欢任翔陶后兴陈龙肖晓春李欢欢汪涛陈妍希郑宜枫邵耳东胡超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