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59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包括长直体段、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相对设置并与长直体段拼接形成Y形结构;Y形沉降式导流墩布置于闸站结合中水闸和泵站的联结处,长直体段与水闸和泵站联结处的闸墩相连接,第一圆弧体段位于水闸侧,第二圆弧体段位于泵站侧;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由底部的液压式升降台支撑,泵站单独运行是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二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水闸单独运行时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一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通过隔绝回流,优化了边壁的进水条件,进而改善了闸站结合工程的进水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

技术介绍

[0002]水闸和泵站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两种水工建筑物,通过水闸闸门启闭可以实现挡潮、泄洪、排涝等多种功能。在有引水或调水要求时,水闸闸门关闭,用水泵从水位较低一侧向另一侧抽水,因而常将泵站与水闸进行联合布置以实现功能的互补。除此之外闸站结合工程布置紧凑,泵站和水闸的基础联在一起,施工时所需的围堰工程小,施工周期短。因此闸站结合式泵站成为平原地区常见的布置形式。
[0003]然而由于闸站结合工程本身结构上的限制,相比于水闸和泵站分建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枢纽上下游的流态的复杂性。当水闸和泵站单独运行时,由于水流的流向与河床形成夹角,在闸站枢纽的上下游易产生回流和斜流,导致进水流态的复杂化。枢纽上下游的回流和斜流等不良流态将严重影响到泵站进水流道内的流态,使进入水泵的水流方向发生变化,导致水泵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下降。同时由于泵站的存在,水闸的闸孔有效过水宽度将会减小,导致水闸的过流能力下降。
[0004]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闸站结合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对闸站结合工程的进水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不良流态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保证闸站结合工程布置的合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适用于闸站结合工程整流措施的的需要。
[0006]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包括长直体段、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长直体段拼接形成Y形结构;所述Y形沉降式导流墩布置于闸站结合中水闸和泵站的联结处,所述长直体段与水闸和泵站联结处的闸墩相连接,所述第一圆弧体段位于水闸侧,所述第二圆弧体段位于泵站侧;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由底部的液压式升降台支撑,泵站单独运行是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二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水闸单独运行时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一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均由两段圆弧体平顺联结构成,所述长直体段的末端两侧分别接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上游侧圆弧体的上游侧末端竖直面与水流方向垂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上游侧圆弧体的弧半径均为24m,圆心角分别为45
°
和55
°
;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下游侧圆弧体的弧半径均为24m,圆心角分别为45
°
和55
°

[0010]进一步的,所述长直体段与泵站前池和水闸的基础底板整体浇筑。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由多台液压式升降台支撑。
[0012]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式升降台包括基座、液压缸、伸缩杆以及支撑台;所述液压缸布置于基座上,伸缩杆与液压缸连接,支撑台连接在伸缩杆的顶端;所述液压式升降台的周侧设有环状导轨,所述支撑台通过圆周上的传动块连接环状导轨;所述液压缸的上端面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台下降位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环状导轨上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台上升位置的第二传感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四台液压式升降台支撑,并沿顺水流方向分别布置于上游侧圆弧体的上游侧末端下方、上游侧圆弧体中心下方、上游侧圆弧体的下游侧末端下方、下游侧圆弧体的下游侧末端下方;所述第一圆弧体段的四台液压式升降台布置于泵站前池基础下方,所述第二圆弧体段的四台液压式升降台布置于水闸底板下方。
[0014]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导轨上部设有扇形的卡槽,卡槽内壁上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扇形,扇形的第二传感器能够绕下部的连接点转动,侧面与所述弹簧连接;当所述支撑台上升到第二传感器位置时,所述第二传感器收到支撑台的挤压而嵌入所述卡槽内。
[0015]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结构合理、简单且科学,其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空间几何学和泵站设计、水闸设计的原理,通过隔绝回流,优化了边壁的进水条件,进而改善了闸站结合工程的进水情况。
[0016]2、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能够根据闸站结合工程的运行条件自动改变其布置形式,适用于各种级别的闸站结合工程。
[0017]3、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通过隔绝回流,使得泵站前池内获得较均匀的流速分布进入进水流道;水闸闸前获得较均匀的流速分布通过闸门。
[0018]4、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利用旋涡作用将泥沙集中沉积在上游侧圆弧段的内侧,有利于减少泵站进水流道和水闸闸前的泥沙淤积。
[0019]5、本专利的应用和实施,对于前池中存在不良流态的泵站,有显著的流态改善效果,同时闸站结合式泵站目前也是平原地区常见的布置形式,这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总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的液压式升降台位置布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液压式升降台下降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液压式升降台A

A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液压式升降台上升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液压式升降台B

B截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在泵站运行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在水闸运行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的导流墩平面布置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泵站运行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水闸运行示意图;图12为常规一字形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泵站运行流态图;图14为常规一字形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泵站运行流态图;图15为常规一字形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水闸运行流态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水闸运行流态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Y形沉降式导流墩和一字形导流墩应用于某一闸站结合工程时各进水流道进口断面流速均匀度分布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包括长直体段1、第一圆弧体段2和第二圆弧体段3,第一圆弧体段2和第二圆弧体段3相对设置并与长直体段1拼接形成Y形结构。Y形沉降式导流墩布置于闸站结合中水闸和泵站的联结处,长直体段1与水闸和泵站联结处的闸墩相连接,长直体段1与泵站前池和水闸的基础底板整体浇筑;第一圆弧体段2位于水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包括长直体段、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长直体段拼接形成Y形结构;所述Y形沉降式导流墩布置于闸站结合中水闸和泵站的联结处,所述长直体段与水闸和泵站联结处的闸墩相连接,所述第一圆弧体段位于水闸侧,所述第二圆弧体段位于泵站侧;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由底部的液压式升降台支撑,泵站单独运行是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二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水闸单独运行时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一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均由两段圆弧体平顺联结构成,所述长直体段的末端两侧分别接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上游侧圆弧体的上游侧末端竖直面与水流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上游侧圆弧体的弧半径均为24m,圆心角分别为45
°
和55
°
;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下游侧圆弧体的弧半径均为24m,圆心角分别为45
°
和55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直体段与泵站前池和水闸的基础底板整体浇筑。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适用于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刘健峰陆伟刚陆林广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