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7552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渔船作业季节内对各船位点的状态通过VMS数据提取,生成渔船作业状态的轨迹图,根据轨迹图的变化趋势分析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并根据鱼类生活习性,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基于实时船位和航行轨迹,通过船位监控平台即可全面掌握渔场动态和可能的渔场位置情况,并据此预测未来1~2天的中心渔场,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生产指挥作用。分析比较航行轨迹图、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并结合鱼类生活习性判断渔获种类和产量等级,使其能够适用于从长时间间隔的远洋平台数据进行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产量等级。台数据进行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产量等级。台数据进行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产量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船船舶数据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监控系统(VMS,Vessel Monitoring System)和远洋监测平台能够提供渔船实时位置、航向、航速、远洋风浪数据等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精度高等特点,通过对船位数据和风浪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地监测我国渔船状态。
[0003]近年来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船兴起,作业特点相对比较复杂,作业航速变化较小,数据挖掘困难。基于船位和轨迹分析渔场和捕捞鱼种是一种不依赖于海洋环境和每天产量及时获知的渔场分析方法,此种方法非常简便,通过船位监控平台即可全面掌握渔场动态和可能的渔场位置情况,并据此预测未来1~2天的中心渔场。因此,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生产指挥作用,然而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判断基于实时船位数据、航行轨迹、作业特点和鱼类生活习性的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船渔获种类(鱿鱼、鲣鱼)和渔场等级划分(高产、低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此种方法非常简便,通过船位监控平台即可全面掌握渔场动态和可能的渔场位置情况,并据此预测未来1~2天的中心渔场,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生产指挥作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渔船作业季节内对各船位点的状态通过VMS数据提取,生成渔船作业状态的轨迹图,根据轨迹图的变化趋势分析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并根据鱼类生活习性,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
[0008]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渔船作业季节,根据VMS数据生成渔船作业航行轨迹图,通过渔船航向和洋流流向的方向差判断渔获种类:
[0009]F=|D

Y|
[0010]其中:F代表渔获种类,D代表渔船航向,Y代表洋流流向,
[0011](1)F≤15
°
则判断渔获鲣鱼比例高于鱿鱼比例;
[0012](2)F>15
°
则判断渔获鱿鱼比例高于鲣鱼比例;
[0013]本步骤能够适用于从长时间间隔的远洋平台数据进行掩罩掩网渔获种类的判别。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渔船作业季节,根据VMS数据生成渔船作业轨迹图,分析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和鱼类生活习性,根据2021年渔捞日志和一线船长提供的捕捞数据,验证渔
场产量等级,本步骤能够适用于长时间间隔的远洋平台数据进行掩罩掩网渔场产量等级的划分。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渔船作业季节选择9月份至次年5月份。
[0016]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VMS数据包括速度、航向。
[001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渔场产量等级包括高产、低产。
[0018]作为优选实施例,根据掩罩掩网实际作业特点和航行轨迹图,分析掩罩掩网渔船在作业季节中,根据昨天和今天的渔船船位平均变动距离大小来判断渔场是否发生变化。
[0019]作为优选实施例,当渔船船位距离变动不超过10海里时,判定该渔场未发生变化,渔场等级为高产。
[0020]作为优选实施例,当渔船船位距离变动超过10海里时,判定该渔场已发生变化,原渔场等级为低产,需要转移渔场。
[0021]作为优选实施例,判断渔场等级的公式为:
[0022](a)渔场高产=∑(S1+S2+S3)+

)≤10海里;
[0023](b)渔场低产=∑(S1+S2+S3)+

)﹥10海里;
[0024]其中,S为渔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该距离的单位为:海里。
[002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基于实时船位和航行轨迹,通过船位监控平台即可全面掌握渔场动态和可能的渔场位置情况,并据此预测未来1~2天的中心渔场,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生产指挥作用。分析比较航行轨迹图、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并结合鱼类生活习性判断渔获种类和产量等级,使其能够适用于从长时间间隔的远洋平台数据进行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产量等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基于印度洋掩罩掩网船某渔船F1在2021年11月17日至11月21作业周期内航行轨迹图的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划分示意图。
[0027]图2是基于印度洋掩罩掩网船某渔船F2在2021年10月23日至10月30日作业周期内航行轨迹图的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9]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此种方法非常简便,通过船位监控平台即可全面掌握渔场动态和可能的渔场位置情况,并据此预测未来1~2天的中心渔场,具有很强的实际生产指挥作用。在渔船作业季节(9月份至次年5月份)内对渔船船位状态通过VMS数据(船速、航向)提取,生成渔船作业状态的轨迹图,根据轨迹图的变化趋势分析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并根据鱼类生活习性,判断渔获种类(鱿鱼、鲣鱼)和渔场等级(高产、低产)。
[0030]渔船监测系统(VMS,Vessel Monitoring System)能够提供渔船在海上的时间、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精度高等特点,通过对船位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地监
测我国渔船状态,但远渔平台实际收到的VMS数据时间间隔较长,航向变化较大,故结合其历史渔捞日志、相关文献和一线生产数据,分析轨迹图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渔船轨迹图与洋流方向的差值在15
°
以内,则判断渔获鲣鱼比例高于鱿鱼比例;如图2所示,渔船轨迹图与洋流方向的差值大于15
°
,则判断渔获鱿鱼比例高于鲣鱼比例。
[0031]掩罩掩网渔船生产通过集鱼灯把趋光性鱼类诱集成群,等待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然后通过绞机等收网捞取渔获物,作业过程中,船速变化较小,大多是漂流状态。根据昨天和今天的渔船船位平均变动距离大小来判断渔场是否发生变化,以渔船船位距离变动不超过10海里判断该渔场未发生变化,渔场等级高产;以渔船船位距离变动超过10海里判断该渔场已发生变化,原渔场等级低产,需要转移渔场;判断是渔场等级公式为:
[0032](a)渔场高产=∑(S1+S2+S3)+

)≤10海里;
[0033](b)渔场低产=∑(S1+S2+S3)+

)﹥10海里;
[0034]其中,S为渔船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渔船作业季节内对各船位点的状态通过VMS数据提取,生成渔船作业状态的轨迹图,根据轨迹图的变化趋势分析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并根据鱼类生活习性,判断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渔船作业季节,根据VMS数据生成渔船作业航行轨迹图,通过渔船航向和洋流流向的方向差判断渔获种类:F=|D

Y|其中:F代表渔获种类,D代表渔船航向,Y代表洋流流向,(1)F≤15
°
则判断渔获鲣鱼比例高于鱿鱼比例;(2)F>15
°
则判断渔获鱿鱼比例高于鲣鱼比例;本步骤能够适用于从长时间间隔的远洋平台数据进行掩罩掩网渔获种类的判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渔船作业季节,根据VMS数据生成渔船作业轨迹图,分析船位空间移动距离和鱼类生活习性,根据2021年渔捞日志和一线船长提供的捕捞数据,验证渔场产量等级,本步骤能够适用于长时间间隔的远洋平台数据进行掩罩掩网渔场产量等级的划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船位和航行轨迹特征的印度洋撑开掩网掩罩类渔获种类和渔场等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渔船作业季节选择9月份至次年5月份。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衡韩海斌苏冰杨超蒋沛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