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695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并根据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根据第一惯性系数值和第一粘性系数值建立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初始模型;对初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或者对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修正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根据第二惯性系数值和第二粘性系数值建立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修正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减小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误差的效果。了减小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误差的效果。了减小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误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仿真
,尤其涉及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换电装置是车辆换电站的关键部件,换电装置热管理性能好坏关系到其能否正常工作,要保证热管理性能就需要保证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流场的性能,因此需要在换电装置的设计初期通过仿真手段对换电装置液冷管路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校核其流场均匀性及流阻。
[0003]在设计初期,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流道未能详细设计,往往仅能给出大致的流阻要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流道的流阻一般较大,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仿真时,如果直接忽略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流道的流阻,会使得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结果的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设备,以实现减小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误差,提高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准确性。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0006]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并根据所述设定流阻、所述计算流阻、所述第一流速和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
[0007]根据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建立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初始模型;
[0008]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或者对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
[0009]根据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值建立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修正模型。
[0010]可选地,根据所述设定流阻、所述计算流阻、所述第一流速和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包括:
[0011]根据所述设定流阻与所述计算流阻确定第一介质边界流阻;
[0012]根据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一介质边界流阻和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
[0013]可选地,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包括:
[0014]确定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
[0015]获取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并根据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获取所述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
[0016]可选地,根据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获取所述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包括:
[0017]根据设定流量确定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的各支路流量;
[0018]根据所述支路流量确定所述第一流速,并根据所述支路流量确定所述计算流阻。
[0019]可选地,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包括直管或U型管。
[0020]可选地,在确定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之前,还包括:
[0021]确定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定性温度、流体介质、介质进口位置和介质出口位置。
[0022]可选地,对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包括:
[0023]根据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仿真计算至少两种流量下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第一仿真流阻;
[0024]根据各流量对应的所述第一仿真流阻、第二仿真流阻及各流量对应的第二流速计算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值。
[0025]可选地,根据各流量对应的所述第一仿真流阻、第二仿真流阻及各流量对应的第二流速计算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包括:
[0026]根据各流量对应的所述第一仿真流阻和第二仿真流阻确定各流量对应的第二介质边界流阻;
[0027]确定所述第二介质边界流阻与所述第二流速的关系式;
[0028]根据所述关系式计算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值。
[0029]可选地,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包括:
[0030]根据所述初始模型仿真计算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第三仿真流阻、计算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的第四仿真流阻,并确定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第一流场均匀性;
[0031]对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获取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第一实体流阻、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第二实体流阻及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第二流场均匀性;
[0032]确定所述第一实体流阻与所述第三仿真流阻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或所述第二实体流阻与所述第四仿真流阻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或所述第二流场均匀性与所述第一流场均匀性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差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体流阻、所述第二实体流阻或所述第二流场均匀性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值。
[003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设备,该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设备包括:
[0034]初始值获取模块,所述初始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并根据所述设定流阻、所述计算流阻、所述第
一流速和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
[0035]初始模型建立模块,所述初始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建立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初始模型;
[0036]修正模块,所述修正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或者对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
[0037]修正模型建立模块,所述修正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值建立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修正模型。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并根据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就可以确定多孔介质边界,就可以确定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模型,就可以建立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初始模型,对初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将仿真计算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流阻与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实体测试获取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流阻做差,如果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可以根据实体测试获取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流阻修正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并修正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并根据所述设定流阻、所述计算流阻、所述第一流速和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根据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建立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初始模型;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换电装置液冷系统进行实体测试,或者对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根据所述第二惯性系数值和所述第二粘性系数值建立所述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的修正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定流阻、所述计算流阻、所述第一流速和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包括:根据所述设定流阻与所述计算流阻确定第一介质边界流阻;根据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一介质边界流阻和第一惯性系数值确定第一粘性系数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包括:确定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获取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的设定流阻,并根据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获取所述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获取所述计算流阻、第一流速和第一惯性系数值包括:根据设定流量确定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的各支路流量;根据所述支路流量确定所述第一流速,并根据所述支路流量确定所述计算流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包括直管或U型管。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流道对应的构型管路之前,还包括:确定换电装置液冷系统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定性温度、流体介质、介质进口位置和介质出口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装置液冷系统流场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修正所述第一惯性系数值为第二惯性系数值,修正所述第一粘性系数值为第二粘性系数值,包括:根据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模型仿真计算至少两种流量下所述电池包热管理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龙高敏侯艳丽石岩石李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