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墙壁进行打磨的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包括有外壳、连接框、打磨块、电机和打磨机构,外壳顶部两侧均设有连接框,外壳顶部中间设有电机,外壳内设有打磨机构,打磨机构上设有多个打磨块。在有大块的凸起物时,可抬起外壳,推动第二连接杆向右移动,如此可使第一车轮与地面脱离,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此时切换为手动推动状态,使外壳可停留在此位置,从而打磨块可对大块凸起物打磨更长的时间。块凸起物打磨更长的时间。块凸起物打磨更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是指建设用于人们日常需求的建筑物,如房屋,剧院和商店等,房屋建造完毕后,内壁通常凹凸不平,因此就需要对内壁进行打磨,目前都是人工手持打磨机在墙壁上来回移动对墙壁进行打磨,打磨机较重,长时间工作后手臂会较为酸痛,从而无法持续性的进行打磨工作,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0003]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无需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墙壁进行打磨的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墙壁进行打磨工作时,长时间工作后手臂会较为酸痛,从而无法持续性的进行打磨工作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墙壁进行打磨的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包括有外壳、连接框、打磨块、电机、打磨机构和驱动机构,外壳顶部两侧均设有连接框,外壳顶部中间设有电机,外壳顶部与电机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外壳内设有打磨机构,打磨机构上设有多个打磨块,打磨块与连接框活动式配合。
[0006]进一步的是,打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轮、导向板、第一连接杆和导向块,外壳顶部两侧均对称设有导向块,两侧的导向块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与相邻的导向块之间均连接有弹性件,导向板上均匀转动式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中部均设有第一齿轮,打磨块对应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外侧。
[0007]进一步的是,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皮带、固定块、第一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一安装块,外壳顶部设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处于导向块内侧,固定块一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与导向板均活动式配合,第一转杆与电机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轮连接有第一传动皮带,第一转杆两侧均设有第二齿轮,外壳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块,电机输出轴与第一安装块转动式连接。
[000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三齿轮、第一推杆、第一车轮、第二转杆、第二安装块、第二传动皮带和第四齿轮,外壳底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安装块,两侧的第二安装块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车轮,外壳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推杆,电机输出轴一侧设有第三齿轮,外壳底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一侧第二转杆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皮带。
[000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手推机构,手推机构包括有推把、导向杆、第二连接杆、第三安装块、第四安装块、卡块、第二车轮、连接板、扭力弹簧和第一弹簧,第一推杆一侧均设有
导向杆,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推把,外壳一侧设有第三安装块,第三安装块处于第一推杆中间,外壳底部一侧对称设有第四安装块,第四安装块处于一侧第二安装块一侧,外壳底部一侧对称设有卡块,卡块处于第四安装块一侧,第三安装块内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安装块之间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弹簧,第四安装块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二车轮,连接板与第四安装块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第二连接杆与连接板活动式连接。
[0010]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推挤机构,推挤机构包括有顶杆、第二推杆、第二弹簧和第五安装块,外壳顶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五安装块,第五安装块上均滑动式设有顶杆,顶杆一侧均设有第二推杆,顶杆与相邻的第五安装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挡框、把手和第六安装块,外壳顶部一侧设有第六安装块,第六安装块上转动式设有挡框,挡框一侧设有把手。
[0012]进一步的是,第一推杆上均开有孔。
[0013]本专利技术达到了的效果:1、在有大块的凸起物时,可抬起外壳,推动第二连接杆向右移动,如此可使第一车轮与地面脱离,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此时切换为手动推动状态,使外壳可停留在此位置,从而打磨块可对大块凸起物打磨更长的时间。
[0014]2、当有大块凸起物时,第二连接杆向右移动最终还可使第二推杆向右移动,从而可使打磨块向外侧移动,此时打磨块凸出连接框的部分更多,可对大块凸起物进行深度的打磨,如此使打磨效果更好。
[0015]3、进行打磨工作时,挡框挡在外壳的上方,使外壳的前后两侧处于封闭状态,如此即可避免进行打磨时,会有碎屑飞进外壳内,对内部部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打磨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和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安装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和手推机构的立体结构安装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手推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推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以上附图中:1_外壳,2_连接框,3_打磨块,4_电机,5_打磨机构,51_第一齿轮,52_导向板,53_第一连接杆,54_导向块,6_驱动机构,61_第一传动皮带,62_固定块,63_第一转杆,64_第二齿轮,65_第一安装块,7_移动机构,71_第三齿轮,72_第一推杆,73_第一车轮,74_第二转杆,75_第二安装块,76_第二传动皮带,77_第四齿轮,8_手推机构,81_推把,82_导向杆,83_第二连接杆,84_第三安装块,85_第四安装块,86_卡块,87_第二车轮,88_连接板,89_扭力弹簧,810_第一弹簧,9_推挤机构,91_顶杆,92_第二推杆,93_第二弹簧,94_第
五安装块,10_防护机构,1001_挡框,1002_把手,1003_第六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如图1
‑
10所示,包括有外壳1、连接框2、打磨块3、电机4、打磨机构5和驱动机构6,外壳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连接框2,外壳1顶部中间设有电机4,外壳1顶部与电机4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6,外壳1内设有打磨机构5,打磨机构5上设有八个打磨块3,打磨块3与连接框2活动式配合。
[0029]打磨机构5包括有第一齿轮51、导向板52、第一连接杆53和导向块54,外壳1顶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导向块54,前后两侧的导向块54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导向板52,导向板52与相邻的导向块54之间均连接有弹性件,导向板52上均匀转动式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3中部均设有第一齿轮51,打磨块3对应连接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外壳(1)、连接框(2)、打磨块(3)、电机(4)、打磨机构(5)和驱动机构(6),外壳(1)顶部两侧均设有连接框(2),外壳(1)顶部中间设有电机(4),外壳(1)顶部与电机(4)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6),外壳(1)内设有打磨机构(5),打磨机构(5)上设有多个打磨块(3),打磨块(3)与连接框(2)活动式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其特征是,打磨机构(5)包括有第一齿轮(51)、导向板(52)、第一连接杆(53)和导向块(54),外壳(1)顶部两侧均对称设有导向块(54),两侧的导向块(54)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导向板(52),导向板(52)与相邻的导向块(54)之间均连接有弹性件,导向板(52)上均匀转动式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3)中部均设有第一齿轮(51),打磨块(3)对应连接在第一连接杆(53)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其特征是,驱动机构(6)包括有第一传动皮带(61)、固定块(62)、第一转杆(63)、第二齿轮(64)和第一安装块(65),外壳(1)顶部设有两个固定块(62),固定块(62)处于导向块(54)内侧,固定块(62)一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杆(63),第一转杆(63)与导向板(52)均活动式配合,第一转杆(63)与电机(4)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轮连接有第一传动皮带(61),第一转杆(63)两侧均设有第二齿轮(64),外壳(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块(65),电机(4)输出轴与第一安装块(65)转动式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房屋内壁凹凸不平打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移动机构(7),移动机构(7)包括有第三齿轮(71)、第一推杆(72)、第一车轮(73)、第二转杆(74)、第二安装块(75)、第二传动皮带(76)和第四齿轮(77),外壳(1)底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安装块(75),两侧的第二安装块(75)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杆(74),第二转杆(74)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车轮(73),外壳(1)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推杆(72),电机(4)输出轴一侧设有第三齿轮(71),外壳(1)底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郭小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