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及其生产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585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的生产工艺方法,步骤如下:转炉控制:铁水硫含量不超过0.035%,磷含量不超过0.130%;LF精炼炉冶炼;连铸拉速波动小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角钢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耐侯性能结构钢是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型、焊割、磨蚀、高温、抗疲劳等特性;耐候性为普碳钢的2~8倍,涂装性为普碳钢的1.5~10倍。同时,它具有耐锈,使构件抗腐蚀延寿、减薄降耗,省工节能等特点。耐候钢主要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塔架、光伏、高速工程等长期暴露在大气中使用的钢结构。用于制造集装箱、铁道车辆、石油井架、海港建筑、采油平台及化工石油设备中含硫化氢腐蚀介质的容器等结构件。
[0003]耐候钢是新一代先进钢铁材料,耐候钢及其防腐蚀的研发和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其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C:0.06%~0.10%,Si:0.30%~0.50%,Mn:0.70%~1.10%,S≤0.010%,P≤0.015%,Cr:0.45%~0.65%,Ni:0.50%~0.65%,Cu:0.35%~0.55%,V:0.080%~0.120%;Alt:>0.02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坯。
[0006]高韧性耐候型钢的生产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转炉控制:铁水硫含量不超过0.035%,磷含量不超过0.130%,转炉出钢使用挡渣锥挡渣,转炉出钢回磷量控制在0.003%以内,转炉底吹、钢包底吹使用氩气;S2、LF精炼炉冶炼:精炼过程硅铁粉、铝粒脱氧,使用少量碳化硅确保埋弧效果,保持白渣精炼,精炼过程使用硅铁、金属锰、低碳铬铁材料对成分进行微调,化学成分、温度合适后出钢;S3、连铸控制:连铸拉速波动小于
±
0.03m/min,中间包使用塞棒包,并采取全保护浇注措施;S4、轧机控制:钢坯组批时按照单炉单批,不允许热送,加二段、均热段加热温度1180℃~1220℃,开高压水除鳞,入精轧待轧时间30~90秒。
[0007]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转炉终点控制:[C]≤0.05%、[P]≤0.006%、T≤1660℃。
[0008]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精炼出钢后进行软吹氩,严禁钢水裸露,保证软吹氩时间不小于15min。
[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白渣精炼保持在15min以上。
[0010]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连铸使用微碳钢保护渣,中包使用Al

Ca质覆盖剂。
[0011]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转炉出钢后先使用钢芯铝脱氧,之后按照程序对出钢进行
合金化。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本生产方法,结合冶炼过程和成分的控制,钢在入精轧前待轧30~90秒,提高了耐候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时效试验与时效分析,拉伸性能、冲击功、断后伸长率等指标随气候变化、时间推移,其变化量小,性能稳定,耐腐蚀性强。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试样测试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6]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韧性耐候角钢及其生产工艺方法,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转炉控制:铁水硫含量不能超过0.035%,磷含量不能超过0.130%。入炉钢铁料严格执行精料方针,转炉出钢使用挡渣锥挡渣,转炉出钢回磷量控制在0.003%以内,转炉底吹、钢包底吹使用氩气,转炉终点控制:[C]≤0.05%、[P]≤0.006%、T≤1660℃。出钢后先使用钢芯铝等脱氧,之后按照特定程序进行合金化;LF精炼炉冶炼:精炼过程硅铁粉、铝粒脱氧,使用少量碳化硅确保埋弧效果,保持白渣精炼15min以上,精炼过程使用硅铁、金属锰、低碳铬铁等材料对成分进行微调。精炼出钢后进行软吹氩,严禁钢水裸露,保证软吹氩时间不小于15min;连铸机控制:连铸拉速波动小于0.02m/min,中间包使用塞棒包,并采取全保护浇注措施。连铸使用微碳钢保护渣,中包使用Al

Ca质覆盖剂。
[0017]轧机控制:钢坯组批时按照单炉单批,不允许热送。加二段、均热段加热温度1180℃,开高压水除鳞,入精轧待轧时间40秒(现场根据终轧温度变化临时调整),K1成品出口记录相应温度,精整区域单独收集、标识、打捆及存放。
[0018]经以上步骤得到的高韧性耐候型钢的化学成分为:C:0.07%,Si:0.35%,Mn:0.74%,S:0.009%,P:0.0:12%,Cr:0.50%,Ni:0.56%,Cu:0.39%,V:0.105%;Alt:0.02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坯。
[0019]其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468MPa,抗拉强度570MPa,断后伸长率24.0%,冲击功198J、205J、213J,相对腐蚀速率,钢种Q345B:49%,钢种09CuPCrNi:90%。
[0020]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韧性耐候角钢及其生产工艺方法,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转炉控制:铁水硫含量不能超过0.035%,磷含量不能超过0.130%。入炉钢铁料严格执行精料方针,转炉出钢使用挡渣锥挡渣,转炉出钢回磷量控制在0.003%以内,转炉底吹、钢包底吹使用氩气,转炉终点控制:[C]≤0.05%、[P]≤0.006%、T≤1660℃。出钢后先使用钢芯铝等脱氧,之后按照特定程序进行合金化;LF精炼炉冶炼:精炼过程硅铁粉、铝粒脱氧,使用少量碳化硅确保埋弧效果,保持白渣精炼15min以上,精炼过程使用硅铁、金属锰、低碳铬铁等材料对成分进行微调。精炼出钢后进行软吹氩,严禁钢水裸露,保证软吹氩时间不小于15min;连铸机控制:连铸拉速波动小于0.03m/min,中间包使用塞棒包,并采取全保护浇注措施。连铸使用微碳钢保护渣,中包使用Al

Ca质覆盖剂。
[0021]轧机控制:钢坯组批时按照单炉单批,不允许热送。加二段、均热段加热温度1200℃,开高压水除鳞,入精轧待轧时间60秒(现场根据终轧温度变化临时调整),K1成品出口记录相应温度,精整区域单独收集、标识、打捆及存放。
[0022]经以上步骤得到的高韧性耐候型钢的化学成分为:C:0.08%,Si:0.36%,Mn:0.77%,S:0.007%,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耐候型钢,其特征在于,其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C:0.06%~0.10%,Si:0.30%~0.50%,Mn:0.70%~1.10%,S≤0.010%,P≤0.015%,Cr:0.45%~0.65%,Ni:0.50%~0.65%,Cu:0.35%~0.55%,V:0.080%~0.120%;Alt:>0.02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耐候型钢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转炉控制:铁水硫含量不超过0.035%,磷含量不超过0.130%,转炉出钢使用挡渣锥挡渣,转炉出钢回磷量控制在0.003%以内,转炉底吹、钢包底吹使用氩气;S2、LF精炼炉冶炼:精炼过程硅铁粉、铝粒脱氧,使用少量碳化硅确保埋弧效果,保持白渣精炼,精炼过程使用硅铁、金属锰、低碳铬铁材料对成分进行微调,化学成分、温度合适后出钢;S3、连铸控制:连铸拉速波动小于
±
0.03m/min,中间包使用塞棒包,并采取全保护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生张忠峰肖立军姚建伟陈亚倩周志军马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