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625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联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毛细盘管换热器和第一控制阀。其中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毛细盘管换热器构造出制冷剂循环回路。室内换热器包括多组并联的室内换热盘管,每个室内换热盘管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回气口均连通,每个室内换热盘管均对应设有阀体,以控制该室内换热盘管的通断,毛细盘管换热器连接在第四阀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毛细盘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路的通断。这样,通过在多联空调系统上设有毛细盘管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让多联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和制暖循环分开独立循环,从而让制冷、制热循环分离,用户感受到的舒适性得到提升。升。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联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联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多联式空调器进行制热或者制冷时,都使用同一室内换热器,频繁的冷热切换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舒适性下降。同时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采用吹风换热,用户的使用感受较差。此外,多联式空调器内通常使用水进行循环,具有较高的腐蚀性,使得多联式空调器的使用寿命下降,需要进行频繁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空调系统,所述多联空调系统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较长、用户使用较为舒适的效果。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毛细盘管换热器、总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多组并联的室内换热盘管,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盘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所述回气口均连通,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盘管均对应设有阀体,以控制该室内换热盘管的通断,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总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路的通断,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毛细盘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路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内制冷剂流路的通断。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联空调系统,通过在多联空调系统上设有毛细盘管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让多联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和制暖循环分开独立循环,即多联空调系统的输出末端得到独立分开,制热循环和制冷循环都分别具有相对应的输出末端,从而让制冷、制热循环分离,用户感受到的舒适性得到提升,同时多联空调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提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包括多组并联的毛细盘管组件,每个所述毛细盘管组件与所述第四阀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设有低压储液器,所述低压储液器处设有低压压力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制冷剂的低压的压力。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低压储液器的进口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卸载旁通支路,所述第一卸载旁通支路连接且连通所述低压储液器的进口和所述排气口。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卸载旁通支路包括串联的电磁阀和第一毛细管。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所述第一阀口之间设有油分离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第一阀口之间设有高压压力传感器,以检测制冷剂的高压的压力。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卸载旁通支路,所述第二卸载旁通支路连接且连通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回气口。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卸载旁通支路包括串联的过滤器和第二毛细管。
[00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空调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多联空调系统100,
[0021]压缩机110,排气口111,回气口112,油分离器113,高压压力传感器114,
[0022]四通阀120,第一阀口121,第二阀口122,第三阀口123,第四阀口124,低压储液器125,低压压力传感器126,
[0023]室外换热器130,
[0024]室内换热器140,室内换热盘管141,阀体142,
[0025]毛细盘管换热器150,毛细盘管组件151,
[0026]第一控制阀160,第二控制阀162
[0027]第一卸载旁通支路170,电磁阀171,第一毛细管172,
[0028]第二卸载旁通支路180,过滤器181,第二毛细管18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0]本申请中多联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换热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0031]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0032]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换热来实现制冷效
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0033]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外机可以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0034]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0035]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10、四通阀120、室外换热器130、室内换热器140、毛细盘管换热器150、总控制阀、第一控制阀160和第二控制阀161。
[0036]具体而言,压缩机110具有排气口111和回气口112,四通阀120具有第一阀口121、第二阀口122、第三阀口123和第四阀口124,第一阀口121和排气口111连通,第二阀口122与回气口112连通,室外换热器130的一端与第三阀口123连通,室内换热器140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30的另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14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12连通。
[0037]如图1所示,室内换热器140包括多组并联的室内换热盘管141,每个室内换热盘管141与室外换热器130的另一端、回气口112均连通,每个室内换热盘管141均对应设有阀体142,以控制该室内换热盘管141的通断,毛细盘管换热器150的一端与第四阀口124连通,毛细盘管换热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多组并联的室内换热盘管,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盘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所述回气口均连通,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盘管均对应设有阀体,以控制该室内换热盘管的通断;毛细盘管换热器,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总控制阀,所述总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路的通断;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毛细盘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内制冷剂流路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盘管换热器包括多组并联的毛细盘管组件,每个所述毛细盘管组件与所述第四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站稳闫付强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