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永林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95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包括沉淀箱,沉淀箱一端的内部与排水管一端的曲面固定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一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橡胶密封环一的内表面与U形管的内表面滑动连接,U形管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二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橡胶密封环二一端的内部与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该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通过滤板、推板与设置在底部的泥渣集中池的配合,可以对建筑污水中的漂浮及大块杂质进行集中分离,避免了工作人员去水中打捞,达到了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漂浮及大块杂质分离彻底的效果,解决了漂浮及大块杂质清理困难、人工打捞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工打捞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工打捞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建筑施工时需要使用的大量的水资源,且建筑工地中的建筑垃圾长时间以来都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在这些建筑垃圾中建筑污水无疑是最为常见也最难处理的,这些建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沙石及其他生活垃圾,但现有的建筑施工污水大部分都是经过简单的过滤,然后直接排放,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污染环境。
[0003]目前的处理设备对于过滤出来的大颗粒沙石与生活垃圾没有针对性的处理,很容易对设备进行堵塞,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具备了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漂浮及大块杂质分离彻底、减少能源损耗、避免搅动底部沉淀等优点,解决了漂浮及大块杂质清理困难、人工打捞无法保证安全、水泵抽水搅动底部沉淀、浪费能源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漂浮及大块杂质分离彻底、减少能源损耗、避免搅动底部沉淀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包括沉淀箱,沉淀箱一端的内部与排水管一端的曲面固定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一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橡胶密封环一的内表面与U形管的内表面滑动连接,U形管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二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橡胶密封环二一端的内部与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侧与沉淀箱一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U形管的中部与套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套环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一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一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推杆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杆一另一端的曲面与连接块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沉淀箱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
[0008]沉淀箱另一端的内部与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滤板的另一侧与挡板下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的一端与沉淀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沉淀箱另一端的上侧与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定位板的另一侧与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滑槽开设在推板的一端,推板的下表面与连接板二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二的另一端与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板中部的一侧与推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二的另一端与沉淀箱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沉淀箱一端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中部与推杆二的中部固定连接,滤板另一侧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沉淀箱另一端内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沉淀箱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泥渣集中池,泥渣集中池宽五十厘米、深三十厘米。
[0010]优选的,推杆二可以使推板左右移动的距离为五十厘米。
[0011]优选的,橡胶密封环一与橡胶密封环二共有两个,橡胶密封环一与橡胶密封环二的规格相同。
[0012]优选的,排水管的规格与进水管的规格相同,排水管的出水口比进水管的进水口低十五厘米。
[0013]优选的,支撑杆共有五个,支撑杆均匀分布在滤板的下表面。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通过滤板、推板与设置在底部的泥渣集中池的配合,可以对建筑污水中的漂浮及大块杂质进行集中分离,避免了工作人员去水中打捞,达到了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漂浮及大块杂质分离彻底的效果,解决了漂浮及大块杂质清理困难、人工打捞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
[0017]2、该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通过推杆一、橡胶密封环与可以调节的U形管,可以根据沉淀箱内部的情况对污水进行抽取,同时避免水泵抽取搅动底部沉淀,达到了减少能源损耗、避免搅动底部沉淀的效果,解决了水泵抽水搅动底部沉淀、浪费能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三维主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横向剖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沉淀箱、2排水管、3推杆一、4连接板、5连接杆、6套环、7U形管、8连接块、9泥渣集中池、10挡板、11支撑杆、12滤板、13刮板、14连接板、15定位板、16滑槽、17推板、18固定板、19推杆二、20进水管、21橡胶密封环一、22橡胶密封环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包括沉淀箱1,沉淀箱1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泥渣集中池9,泥渣集中池9宽五十厘米、深三十厘米,使泥渣集中沉淀便于清理,沉淀箱1一端的内部与排水管2一端的曲面固定连接,排水管2的规格与进水管20的规格相同,排水管2的出水口比进水管20的进水口低十五厘米,利用虹吸原理避免底部沉淀杂质导致水质再次浑浊,排水管2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一21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橡胶密封环一21与橡胶密封环二22共有两个,橡胶密封环一21与橡胶密封环二22的规格相同,便与对
橡胶密封环的更换,橡胶密封环一21的内表面与U形管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U形管7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二2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橡胶密封环二22一端的内部与进水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20的一侧与沉淀箱1一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U形管7的中部与套环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套环6的上端与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一4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一4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推杆一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杆一3另一端的曲面与连接块8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连接块8的另一端与沉淀箱1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
[0025]沉淀箱1另一端的内部与滤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滤板12的另一侧与挡板10下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10的一端与沉淀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沉淀箱1另一端的上侧与定位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定位板15的另一侧与滑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滑槽16开设在推板17的一端,推板17的下表面与连接板二14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二14的另一端与刮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板17中部的一侧与推杆二19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二19可以使推板17左右移动的距离为五十厘米,使推板17移动的距离内没有固体杂质堆积,推杆二19的另一端与沉淀箱1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沉淀箱1一端的一侧与固定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8的中部与推杆二1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污水净化处理循环装置,包括沉淀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一端的内部与排水管(2)一端的曲面固定连接,排水管(2)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一(21)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橡胶密封环一(21)的内表面与U形管(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U形管(7)的另一端与橡胶密封环二(2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橡胶密封环二(22)一端的内部与进水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20)的一侧与沉淀箱(1)一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U形管(7)的中部与套环(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套环(6)的上端与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一(4)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一(4)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推杆一(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杆一(3)另一端的曲面与连接块(8)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连接块(8)的另一端与沉淀箱(1)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沉淀箱(1)另一端的内部与滤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滤板(12)的另一侧与挡板(10)下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10)的一端与沉淀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沉淀箱(1)另一端的上侧与定位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定位板(15)的另一侧与滑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滑槽(16)开设在推板(17)的一端,推板(17)的下表面与连接板二(14)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二(14)的另一端与刮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孟发
申请(专利权)人:夏永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