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多通路回转接头。它能实现高压水、压力油、电信号在相对转动的两个部件之间传输。该中心回转接头的拨叉总成带动水路回转体、电路回转体的转子与油路回转体同步转动。芯轴为圆柱形,上面有多个轴向和径向通道。水路回转体为筒形,其径向的通孔经内圆柱面上的环形槽与芯轴径向水通道相通。油路回转体也为筒形,其径向的通孔经内圆柱面上的环形槽与芯轴径向油道相通。电路回转体的定子由定子叠加片和导电环相间叠加而成,导电环上扣接着通向下车的电缆。电路回转体的转子由转子叠加片叠加而成,每个薄片上镶嵌有导电丝,导电丝的一端扣接着通向上车的电缆,另一端与导电环始终接触,实现电信号的传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多通路活动铰接管接头,又称中心回转接头。通过它可以把回转平台(以下简称上车)上的的压力油、高压水、电信号输往固定不动的下部行走机构或其它工作装置(以下简称下车),或者把下车上的压力油、高压水、电信号输往装于上车上的工作装置,实现上车、下车之间的相互控制和各个工作装置的动作。中心回转接头是包括起重机、挖掘机等多种工程机械必须的重要液压元件。普通的中心回转接头由旋转芯子、外壳和密封件构成,旋转芯子与回转平台固连,跟随回转平台回转;外壳与底盘连接,相对于底盘为固定不动。上部油管安装在旋转芯子上端的小孔上,这些小孔经过轴线方向的内孔和径向孔与外壳上的径向孔相通,而外壳上的径向孔与下部油管相连。为了使旋转芯子在回转时,其上的油孔仍能保持与外壳上的相应油口相通,在外壳的内圆柱面上与径向小孔相对应处,各开有环形油槽,这些油槽保证了外壳与旋转芯子上的对应油口始终相通。有些结构采用外壳与回转平台固连,芯子与底盘连接。为了防止各条油路之间的泄漏和外漏,在各环形油槽之间还开有环形密封槽,装以密封件,密封件采用方形橡胶圈和尼龙环,也可用O形密封圈或其他的密封件。一般这种中心回转接头都没有电通道和水通道,只能完成压力油的传输。对于高空消防车、高喷车等特种工程车辆,中心回转接头则必须完成水、压力油、电信号在上车、下车之间传输。目前这类车辆所用的中心回转接头的电信号通道的结构与压力油通道类似,只是增加了导电环和导电棒。随着油气悬挂技术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工程车辆的通过性、乘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起重机也逐渐采用拥有油气悬挂技术的汽车底盘,车辆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增加,需要传输的电信号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中心回转接头有足够多的电信号通道,若要在传统结构的中心回转接头上增加电信号通道的数量,受到中心回转接头结构的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的多通道的中心回转接头。该中心回转接头的突出特点是体积小,电信号通道数量多。适应高性能工程车辆控制系统的要求,实现压力油、高压水、电信号等介质在上车、下车之间安全可靠的传输,适用于起重机、挖掘机、高空消防车、高喷车等多种工程车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中心回转接头由芯轴、水路回转体、油路回转体、电路回转体、拨叉总成、密封件六部分构成,芯轴用螺钉安装在下车安装板上,水路回转体、油路回转体、电路回转体依次装配于芯轴上。油路回转体位于电路回转体和水路回转体的中间,拨叉总成用螺钉紧固在油路回转体上,当油路回转体随上车发生转动时,拨叉带动水路回转体、电路回转体的转子同步转动。芯轴为圆柱形,上面有多个轴向和径向通道。水路回转体为筒形,安装在芯轴的下部,径向有一个通孔,内圆柱面上与径向通孔相对应处开有环形槽,径向通孔通过环形槽与芯轴上的径向水通道、轴向水通道相通,实现高压水的输送;环形槽两边开有环形密封槽,装有旋转密封,实现水路回转体与芯轴的密封。油路回转体也为筒形,安装在芯轴的上部,径向有四个油口,内圆柱面上与径向油口相对应处,各开有环形油槽,这些油槽保证了油路回转体与芯轴上的对应径向油道、轴向油道相通,实现压力油的输送;环形油槽之间还开有环形密封槽,装以密封件,实现油路回转体与芯轴的密封。电路回转体通过顶盖连接在芯轴的上端面上,它由定子、转子和外壳三部分组成,定子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圆环形薄片和环形导电环相间叠加而成,用三个螺杆紧固在顶盖上,导电环上扣接着通向下车的电缆;转子由半圆形的薄片叠加而成,用四个螺杆紧固在电路回转体下部的端盖上,每个薄片上镶嵌有具有弹性的导电丝,导电丝的一端扣接着通向上车的电缆,另一端与导电环始终接触,这样,在定子和转子发生相对转动时,就能够实现电信号的传输。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图。图中1螺钉一、2垫圈一、3安装板、4油路回转体、5电路回转体、6螺钉二、7拨叉总成、8水路回转体、9芯轴。附图2为附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0O形圈一、11铜垫一、12水通道口一、13铜垫二、14密封一、15铜垫三、16固定块、17电缆一、18顶盖、19螺钉二、20电缆二、21密封二、22O形圈二、23水通道口二。附图3为附图2局部放大图。图中24垫块、25扣盖、26压板、27压盖、28螺母、29垫圈二、30转子叠加片、31螺杆一、32定子叠加片、33导电环、34导电丝、35支承块、36轴承、37螺杆二、38挡圈、39端盖、40螺钉三、41垫圈三、42壳体。附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附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中43堵头一。附图6是图4的C--C剖视图。图中44堵头二。附图7是图4的D--D剖视图。图中45堵头三。在附图1中,该中心回转接头由芯轴(9)、水路回转体(8)、油路回转体(4)、电路回转体(5)、拨叉总成(7)、密封件六部分构成,用螺钉一(1)、垫圈一(2)紧固在下车的安装板(3)上。拨叉总成(7)用螺钉二(6)紧固在油路回转体(4)上,当油路回转体(4)随上车发生转动时,拨叉总成(7)带动水路回转体(8)、电路回转体(5)的转子同步转动。在附图2中,芯轴(9)为圆柱形,上面有多个轴向和径向通道,在水通道口二(23)处,装有O形圈一(10),用来实现中心回转接头和外接水管的密封。水路回转体(8)为筒形,安装在芯轴(9)的下部,内圆柱面上与水通道口一(12)相对应处开有环形槽,水通道口一(12)通过环形槽与芯轴(9)上的径向水通道和水通道口二(23)相通,实现高压水的输送;环形槽两边分别开有两条环形密封槽,装有密封二(21)和O形圈二(22),防止水的泄漏。油路回转体(4)也为筒形,安装在芯轴(9)的上部,径向有四个油口,内圆柱面上与径向油口相对应处,各开有环形油槽,这些油槽保证了油路回转体(4)与芯轴(9)上的对应径向油道和轴向油道相通,实现压力油的输送;环形油槽之间还开有环形密封槽,安装有密封件一(14),实现油路回转体(4)与芯轴(9)的密封,防止油道之间窜通和油液外泄。电路回转体(5)安装在顶盖(18)上,顶盖(18)用螺钉(19)紧固在芯轴(9)的上端面上。固定块(16)用来固定通向下车的电缆(20),防止因外力使电缆扣接处损坏。铜垫一(11)、铜垫二(13)、铜垫三(15)用来防止芯轴(9)、水路回转体(8)、油路回转体(4)接合面的磨损。在附图3中,电路回转体(5)由定子、转子、外壳三部分组成,定子由定子叠加片(32)和导电环(33)相间叠加而成,它被用三个螺杆(31)、螺母(28)、垫圈二(29)和一个压盖(27)紧固在顶盖(18)上,定子的下面装有支承块(35),用来调节定子与转子的相对位置,使导电丝(34)和相对应的导电环(33)在同一回转平面上,定子叠加片(32)具有绝缘性能,导电环(33)上扣接着通向下车的电缆(20);转子由转子叠加片(30)叠加而成,用四个螺杆(37)、螺母(28)、垫圈二(29)和一个压板(26)紧固在端盖(39)上,端盖(39)通过轴承(36)、挡圈(38)连接在顶盖(18)上,转子叠加片(30)呈半圆形,每个转子叠加片(30)上镶嵌有具有弹性的导电丝(34),导电丝(34)的一端扣接着通向上车的接线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液多通路中心回转接头,其特征是:电路回转体通过顶盖连接在芯轴的上端面,油路回转体套装在芯轴的上部,水路回转体套装在芯轴的下部,拨叉总成用螺钉紧固在油路回转体上,当油路回转体随上车发生转动时,拨叉带动水路回转体、电路回转体的转子同步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民,游善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工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