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69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移动设备的输电技术,涉及一种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该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包括有一个具有矩形截面内腔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供集电器通过的导槽,壳体的两侧壁板和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截面呈燕尾形的纵向筋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导体安装方便、封闭性好、运行可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移动设备的输电技术,涉及一种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
技术介绍
滑触线是用来保证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导电接触的装置,它一般由固定的导体和随设备一同移动的集电器及碳刷组成,绝缘罩壳是用来对滑触线导体进行固定和保护的部件。现有结构中导体与绝缘罩壳的配合连接结构大多较复杂,制造和安装不便,运行的可靠性也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导体安装方便、封闭性好、运行可靠的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本技术的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包括有一个具有矩形截面内腔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供集电器通过的导槽,壳体的两侧壁板和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截面呈燕尾形的纵向筋条。燕尾形纵向筋条的底面上还可开有纵向的凹槽。壳体的外部还可设置有辅助插槽,在辅助插槽中插有弹性密封条,弹性密封条连接有一个护翼,该护翼遮挡在壳体底部的导槽处。本技术可能燕尾形的纵向筋条与具有燕尾槽的导体插接配合,使得绝缘罩壳与导体的安装方便快捷;在燕尾形纵向筋条的底面上的纵向凹槽减少了导体与罩壳安装时的接触面,方便导体安装,同时有利于导体的散热;由于壳体具有矩形截面内腔,并可通过弹性密封条的护翼对导槽处的开口进行遮挡,因而能较好地防止灰尘的进入,有利于设备的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壳体1有一个矩形截面的内腔2,内腔底部为供集电器通过的导槽3,内腔两侧和顶部设置有燕尾形的纵向筋条4,具有燕尾槽的导体9可插接在纵向筋条上,纵向筋条的底面上开有纵向的凹槽5。壳体外部的辅助插槽6中插有弹性密封条7,弹性密封条的护翼8遮挡在导槽3的开口处。运行过程中,当集电器通过时弹性密封条的护翼可被撑开,集电器通过后弹性密封条的护翼可再次将导槽的开口遮挡住。权利要求1.一种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个具有矩形截面内腔(2)的壳体(1),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供集电器通过的导槽(3),壳体的两侧壁板和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截面呈燕尾形的纵向筋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其特征是燕尾形纵向筋条(4)的底面上开有纵向的凹槽(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其特征是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辅助插槽(6),在辅助插槽中插有弹性密封条(7),弹性密封条连接有一个护翼(8),该护翼遮挡在壳体底部的导槽(3)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移动设备的输电技术,涉及一种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该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包括有一个具有矩形截面内腔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供集电器通过的导槽,壳体的两侧壁板和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截面呈燕尾形的纵向筋条。本技术结构简单、导体安装方便、封闭性好、运行可靠。文档编号B60L5/00GK2819540SQ200520074709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陈卫国, 许跃宏, 孙林 申请人: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极滑触线绝缘罩壳,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个具有矩形截面内腔(2)的壳体(1),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供集电器通过的导槽(3),壳体的两侧壁板和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截面呈燕尾形的纵向筋条(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国许跃宏孙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