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及石墨电刷烧结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550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及石墨电刷烧结设备,其中,该电刷生产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嵌合设置有塑模件;第一料箱,第一料箱固定设置在架体上,且与塑模件对应;第二料箱,第二料箱固定设置在架体上,且与塑模件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架体上嵌合设置有塑模件,在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分别与塑模件对应,在实际使用时,在第一料箱内放置石墨,在第二料箱内放置铜粉,通过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同时在塑模件内填充不同物料,使铜粉与石墨形成空间上不同浓度的分布,从而在塑模件内制作出具有优秀导电性和结构强度更高的石墨电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制作石墨电刷的性能。有效提高制作石墨电刷的性能。有效提高制作石墨电刷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及石墨电刷烧结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刷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及石墨电刷烧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汽车配套的微型驱动电机领域,当前多采用2极的设计方案,工作电压多为12V低压,能量密度及扭矩密度低、电机尺寸较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为此,部分微电机生产商开始尝试采用更高性能的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替代传统的铁氧体永磁材料,以改善了产品的小型化及轻量化等的性能指标。但是,这种设计的改变也带来了成本上的急剧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设计方案。因此,以现有铁氧体永磁材料为基础,通过改用4极或者以上的多极设计,并采用24V或者更高的工作电压的电机新设计方案,是当前最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0003]但是,采用了多极、高压设计的电机,由于功率密度大幅提升,电刷在跨槽前、后的电抗电势变化情况更加明显,造成电刷边缘位置的电火花腐蚀情况非常严重,从而带出电机的寿命及电磁干扰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639925A公开了一种多层电刷的制造方法,但是该方法由导电层与绝缘层相结合的结构,削弱了电刷需要导电的基本性能要求,实用性不强。而中国专利CN200810211249.1也公开了多层电刷的压制成型方法,但是该专利只是简单的通过多个推料器而用多层堆积的工艺方法,一方面成型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另一方面,每层粉末的成分不同,并且层数过多,存在较大的分层风险。因此,这些专利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电刷位置的电火花腐蚀情况十分严重,传统电刷难以兼顾导电性和结构强度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及石墨电刷烧结设备。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电刷生产装置包括:
[0008]架体,所述架体上嵌合设置有塑模件;
[0009]第一料箱,所述第一料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塑模件对应;
[0010]第二料箱,所述第二料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塑模件对应。
[0011]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架体上与所述塑模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储料盒,所述储料盒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料箱和所述第二料箱与所述储料盒贯通连接。
[0012]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料箱与所述储料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输料管组件,所述第一输料管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震动装置;
[0013]所述第二料箱与所述储料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输料管组件,所述第二输料管
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震动装置;
[0014]所述第一输料管组件和所述第二输料管组件在所述储料盒上交错布置。
[0015]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料管组件包括:
[0016]第一硬管,所述第一硬管贯穿所述第一震动装置,所述第一震动装置内灌注有介质液,所述介质液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硬管的上端面;
[0017]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设置有两段,一段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料箱密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硬管密合连接;另一段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硬管密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盒密合连接。
[0018]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输料管组件包括:
[0019]第二硬管,所述第二硬管贯穿所述第二震动装置,所述第二震动装置内灌注有介质液,所述介质液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硬管的上端面;
[0020]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设置有两段,一段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料箱密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硬管密合连接;另一段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硬管密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盒密合连接。
[0021]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架体上设置所述第一料箱和所述第二料箱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冲头;
[0022]所述塑模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塑模件滑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料盒和所述第一冲头的位置对应。
[0023]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冲头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冲头的直径尺寸与所述塑模件的内径尺寸适配,所述第一冲头由电力驱动。
[0024]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塑模件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冲头,所述第二冲头密合套设在所述塑模件内,且与所述塑模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冲头由电力驱动。
[0025]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中,所述架体上与所述储料盒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架体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的一端水平插拔设置在所述储料盒内靠近所述塑模件的一端内。
[0026]一种石墨电刷烧结设备,其中,所述电刷生产装置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架体上嵌合设置有塑模件,在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分别与塑模件对应,在实际使用时,在第一料箱内放置石墨,在第二料箱内放置铜粉,通过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同时在塑模件内填充不同物料,使铜粉与石墨形成空间上不同浓度的分布,从而在塑模件内制作出具有优秀导电性和结构强度更高的石墨电刷,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制作石墨电刷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电刷生产装置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电刷生产装置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在图1至图2中:100、架体;110、塑模件;200、第一料箱; 210、第一输料管组件;211、第一软管;212、第一硬管;220、第一震动装置;300、第二料箱;310、第二输料管组件;
311、第二软管; 312、第二硬管;320、第二震动装置;400、储料盒;410、控制板; 510、第一冲头;520、第二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刷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生产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嵌合设置有塑模件;第一料箱,所述第一料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塑模件对应;第二料箱,所述第二料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塑模件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与所述塑模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储料盒,所述储料盒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料箱和所述第二料箱与所述储料盒贯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箱与所述储料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输料管组件,所述第一输料管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震动装置;所述第二料箱与所述储料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输料管组件,所述第二输料管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震动装置;所述第一输料管组件和所述第二输料管组件在所述储料盒上交错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料管组件包括:第一硬管,所述第一硬管贯穿所述第一震动装置,所述第一震动装置内灌注有介质液,所述介质液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硬管的上端面;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设置有两段,一段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料箱密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硬管密合连接;另一段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硬管密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盒密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刷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料管组件包括:第二硬管,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谢盛辉赵建鑫苏佳鑫王镜宇
申请(专利权)人:捷和电机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