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35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种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所述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包括上池体、下池体和气体预热系统;上池体底部设有凹陷部,上池体还设有分别与凹陷部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I,下池体设有与凹陷部连通的出气通道II,气体预热系统包括通过预热通道连接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出气端与上池体的进气通道连通;所述预热通道设有用于加热预热通道内气体的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气体预热慢、池内温度与恒温浴有偏差、性能评价不准确等问题,对测试气体进行快速预热,快速精确控制渗透评价池内的测试温度,提高了测试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测试纯气的渗透性能,或混合气体的渗透性能。或混合气体的渗透性能。或混合气体的渗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


[0001]本技术属于膜分离
,涉及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尤其涉及一种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对气体膜分离技术方面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性能优异的新型膜材料不断涌现,在氢气的分离和回收、空气分离、酸性气体分离、气体脱湿和有机蒸气回收等几个方面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应用。在气体分离膜的应用中,各厂家的处理工艺不同,实际工况中的温度存在着差异,在工程模拟计算和工艺设计中,如何准确给出不同温度下膜的渗透性能至关重要。
[0003]现有的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很少,且存在气体预热速度慢、恒温浴或者恒温箱对气体渗透评价池的控温性差、性能评价不准确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存在的气体预热速度慢、气体渗透评价池内温度与恒温浴有偏差、性能评价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电加热的方式对测试气体进行快速预热,并在气体预热系统上设加热设备,测温元件与原料气通道相连,通过温控表快速精确控制评价池内的测试温度,以达到提高测试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包括池体和气体预热系统;
[0006]所述池体包括检测部、原料气通道和渗透气通道;所述原料气通道和渗透气通道分别与检测部连通;
[0007]所述气体预热系统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原料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通过预热通道连接;所述预热通道内设有加热元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包括上池体和下池体;
[0009]所述检测部包括所述上池体底部设有的凹陷部;
[0010]所述原料气通道设于上池体内部;
[0011]所述渗透气通道设于下池体内部;
[0012]所述上池体和下池体密封连接;所述下池体和气体预热系统固定连接。
[0013]所述下池体还设有吹扫气通道;所述吹扫气通道与所述检测部连通。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池体还设有渗余气通道;所述渗余气通道与所述检测部连通;
[0015]所述检测部还包括所述下池体顶部设有的凹陷部;
[0016]所述下池体顶部设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通孔;
[0017]所述下池体内部还设有缓冲腔;
[0018]所述上池体的凹陷部依次通过导流孔、缓冲腔与渗透气通道连通。
[0019]所述加热元件选自电加热管或电加热棒;
[0020]所述加热元件至少为2个。
[0021]所述原料气通道内设置有测温元件;
[0022]所述测温元件选自热电偶、热电阻或双金属片。
[0023]所述上池体和下池体之间以密封圈进行密封;
[0024]所述密封圈材质选自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和氟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0025]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1.0~5.0mm。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 1.0mm、2.0mm、3.0mm、4.0mm、5.0mm。
[0026]所述上池体和下池体通过螺栓固定。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下池体和气体预热系统通过焊接固定。
[0028]所述述检测部还包括膜片和支撑板;
[0029]所述膜片材质选自聚丙烯腈、聚砜、聚偏氟乙烯、聚醚砜、硅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0030]所述膜片的厚度为120~220μm。
[0031]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的厚度为120μm、130μm、140μm、150μm、 160μm、170μm、180μm、190μm、200μm、210μm、220μm。
[0032]所述支撑板材质为不锈钢烧结板。
[0033]所述支撑板支撑膜片;
[0034]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上池体底部的凹陷部与导流孔之间。
[003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预热的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6]1、本技术的平板膜渗透性能评价池设有气体预热系统,可以快速的将测试气体的温度加热到测试温度;
[0037]2、本技术的评价池,不仅可以测试纯气的渗透性能,也可以测试混合气体的渗透性能,用途较广。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一种含有本申请所述的评价池的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0039]图2是一种本申请所述的评价池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40]图3是一种本申请所述的评价池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41]图4是图3的A

A断面图;
[0042]图5是图3的B

B断面图;
[0043]图6是图4的C部放大图。
[0044]附图标记列表:
[0045]1:原料气;
[0046]2a:三通I;2b:三通II;2c:三通III;2d:三通IV;
[0047]3a:球阀I;3b:球阀II;3c:球阀III;
[0048]4a;针型截止阀I;4b;针型截止阀II;
[0049]5a:压力表I;5b:压力表II;5c:压力表III;
[0050]6:背压阀;
[0051]7:针型节流阀;
[0052]8a:三通阀I;8b:三通阀II;
[0053]9a:皂泡流量计I;9b:皂泡流量计II;
[0054]10:四通阀;
[0055]11a:气体预热系统;11b:原料气预热入口(气体预热系统的进气端);11c:原料气预热出口(气体预热系统的出气端);11d:测温元件; 11e:电加热管;11f:原料气预热通道;11g:温控表;
[0056]12:吹扫气;
[0057]13:评价池;13a:上池体;13b:下池体;13c:原料气通道(上池体的进气通道);13d:渗余气通道(上池体的出气通道I);13e:吹扫气通道;13f:渗透气通道(下池体的出气通道II);13g:导流层;13h:导流孔;13i:上气池腔(上池体的凹陷部);13j:下气池腔(下池体的缓冲腔);13k:支撑板;13l:膜片;13m:密封圈;13n:固定螺栓;
[0058]14:气相色谱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60]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0061]实施例1
[0062]如图2、3、4、5、6所示,其中图2是一种本申请所述的评价池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气体预热系统;所述池体包括检测部、原料气通道和渗透气通道;所述原料气通道和渗透气通道分别与检测部连通;所述气体预热系统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原料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通过预热通道连接;所述预热通道内设有加热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上池体和下池体;所述检测部包括所述上池体底部设有的凹陷部;所述原料气通道设于上池体内部;所述渗透气通道设于下池体内部;所述上池体和下池体密封连接;所述下池体和气体预热系统固定连接;所述下池体还设有吹扫气通道;所述吹扫气通道与所述检测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池体还设有渗余气通道;所述渗余气通道与所述检测部连通;所述检测部还包括所述下池体顶部设有的凹陷部;所述下池体顶部设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通孔;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吉中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