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23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位于罐体前端的进水口、位于罐体后端的出水口,罐体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调节区、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厌氧区由产酸菌富集区和产甲烷菌富集区组成,所述产酸菌富集区位于产甲烷菌富集区上游,所述好氧区底部敷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有若干曝气出口,所述曝气装置上设有曝气调节板。为了克服现有生活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不彻底、出水水质较差的不足,用调节区去除固体悬浮物,在厌氧区生化处理,在好氧区降解降低COD、BOD、氨氮,在沉淀区经斜管填料处理的结合,使生活污水能够稳定达到(GB897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生活污水不断增多,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有利于减轻环境负担,提高环境质量,减少疾病传播。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759013A,公开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和生物除臭池,沉淀池一侧顶部通过进水管与供水泵连接,且供水泵另一端连接有进水口,进水管与沉淀池连接处设有隔栏,沉淀池顶部设有污水输送泵,沉淀池一侧固定有生物除臭池,且生物除臭池一侧设有厌氧池,厌氧池的一侧固定有消毒反应池,沉淀池底部通过清污泵连通有排污管,生物除臭池内部设有微生物培养架,且物生物培养架内部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质,卫生培养架顶部扩展管与水管接口连通,扩展管与微生物培养架连接处内部嵌入有均流板。其不足之处在于,厌氧池可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但厌氧池出水对污水中有机物降解不够完全,仍需进一步生化处理方可完成完整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消毒池内进行消毒的过程中,消毒剂也没有进行去除,出水的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生活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不彻底、出水水质较差的不足,公开一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彻底、出水水质优良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位于罐体前端的进水口、位于罐体后端的出水口,罐体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调节区、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厌氧区由产酸菌富集区和产甲烷菌富集区组成,产酸菌富集区位于产甲烷菌富集区上游,好氧区底部敷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设有若干曝气出口,曝气装置上设有曝气调节板。生活污水在调节区收集并均匀水质水量;随后导入厌氧区进行厌氧生化处理,利用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有机物分子量高的特点,降低污水COD、提高可生化性,其中,生长快、对毒物敏感性差的产酸菌富集区设置于产甲烷菌富集区上游,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冲击复合能力,保证整个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厌氧区出水进入好氧区,利用好氧菌进一步降解厌氧菌未完全降解的有机物,并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去除,设置曝气调节板改善曝气效果,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好氧处理效果;好氧区出水再进入沉淀区进行沉淀,完成固液分离,上清达标排放,污泥外运或回流。一体化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优良,适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0007]优选的,曝气调节板在曝气装置曝气出口竖直方向以外区域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气微孔。空气密度比水小,曝气出口的气体射流在压力和浮力作用下快速溢出水面,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本就十分有限,气体的快速溢出使溶解氧含量也就偏低,在曝气出口竖直方向上不设置出气微孔,射流在撞击曝气调节板后被破碎成微小气泡,增大气体与污水的接触
面积,同时抵消曝气装置赋予气流的初速度,减缓气流的上升溢出,延长与污水的接触时间,均匀分布的出气微孔也有利于气体在体系内的均匀分散,增加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解氧含量,有利于好氧菌的生化处理作用的提升。
[0008]优选的,曝气调节板水平设置于曝气装置上方,曝气调节板大小与好氧区横截面尺寸相同。曝气调节板将好氧区分隔为两部分,曝气管道的出气被限制于曝气调节板以下,又只能由出气微孔放出,开启曝气后,曝气调节板以下区域压力增大,将出气微孔以上以及堵塞出气微孔的污泥冲开,有利于好氧菌在体系内的均匀分布,同时也避免活性污泥在曝气管道以下区域的富集,提高对菌群的利用效果。
[0009]优选的,调节区内设置有提篮格栅,提篮格栅与进水口相连。提篮格栅可对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初步过滤,降低污水中固体悬浮物浓度,增强后续处理的连续稳定性,也方便对固体污染物的外运处理。
[0010]优选的,沉淀区上端设有三角堰。设置三角堰避免短流,使出流均匀。
[0011]优选的,沉淀区中间设有斜管填料,沉淀区进水口位于斜管填料以下,出水口位于沉淀区上端。好氧区出水由沉淀区进水口进入沉淀区,在斜管填料的作用下,污泥和菌群被拦阻在沉淀区底部,处理后的清水则由出水口达标排放。
[0012]优选的,沉淀区底部设有气提装置。沉淀区积累的污泥经由气体装置回送至前段好氧区,重复利用。
[0013]由于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曝气均匀,菌群分散效果好,利用率高,生化处理效果优良;对生活污水的有机物、氨氮、COD具有进行了充分的处理,保证了出水质量;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适用于各种生活污水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0015]图2是图1中曝气管道和曝气调节板的剖面图。
[0016]其中,1、罐体;2、进水口;3、出水口;4、调节区;5、厌氧区;6、好氧区;7、沉淀区;8、产酸菌富集区;9、产甲烷菌富集区;10、曝气管道;11、曝气出口;12、曝气调节板;13、提篮格栅;14、搅拌器;15、潜水泵;16、斜管填料;17、气提泵;18、三角堰;19、出气微孔;20、沉淀区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1、位于罐体1前端的进水口2、位于罐体1后端的出水口3,罐体1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调节区4、厌氧区5、好氧区6、沉淀区7,厌氧区5由产酸菌富集区8和产甲烷菌富集区9组成,产酸菌富集区8位于产甲烷菌富集区9上游,好氧区6底部敷设有曝气管道10,曝气管道10设有若干曝气出口11,曝气装置10上设有曝气调节板12。
[0019]为了降低污水中固体悬浮物浓度,调节区4内设有提篮格栅13,提篮格栅13与进水口2连接。
[0020]为了提升曝气效果、增强菌群利用率,曝气调节板12水平设置,曝气调节板12的尺
寸与好氧区6的大小相同,如图2所示,曝气调节板12在曝气管道10曝气出口11竖直方向以外区域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气微孔19。
[0021]为了提高出水品质,沉淀区7中间设有斜管填料16,斜管填料16下方设有沉淀区进水口20。
[0022]为了对沉淀区7内积累的污泥重复利用,沉淀区7底部设有气提泵17。
[0023]为了均匀出水,防止短流,沉淀区7上端设有三角堰18。
[0024]以某公司生活废水处理工程为例,某日单日生活废水产量为15m3,其COD为412mg/L,氨氮为43mg/L,BOD为223mg/L,固体悬浮物浓度SS为214mg/L。将生活废水由进水口2进入罐体1内,经提篮格栅13过滤后导入调节区4内,开动搅拌器14调节均匀水质,打开潜水泵15,将污水泵入厌氧区5内,在厌氧区5的产酸菌富集区8内,经厌氧产酸菌的初步作用后导入产甲烷菌富集区9内,在厌氧区5内完成厌氧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好氧区6内进行好氧处理,经曝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位于罐体前端的进水口、位于罐体后端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调节区、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厌氧区由产酸菌富集区和产甲烷菌富集区组成,所述产酸菌富集区位于产甲烷菌富集区上游,所述好氧区底部敷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有若干曝气出口,所述曝气装置上设有曝气调节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调节板在曝气装置曝气出口竖直方向以外区域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气微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计鸣刘苗苗任荣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