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多通阀及流体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012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多通阀及流体回路,包括阀芯及阀体,阀芯可转动地设于阀体内;阀芯被构造成纵向三层结构,包括依次的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每层与设于阀体上的流道配合,底层包括设有径向流通口的环形柱体,中间层设有若干个中间层流体通道,至少将中间层流体通道分为各自互相连通的两组;顶层径向设有若干相连的顶层流体通道,所述顶层流体通道与中间层流体通道布置间隔相同且开口方位一致,流体回路包含该多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阀及具有该多通阀的流体回路,使得回路系统成本降低、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体积更小。体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多通阀及流体回路


[0001]本技术属于流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控制多个流体回路的多通阀门及流体回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的改进,对流体回路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拥有该流体回路的设备功能越来越齐全,涉及到车辆、新能源车等多种设备装置,特别是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交换控制,比如乘员舱、空调系统、动力电池、电子控制系统等的温度控制。
[0003]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管路系统越趋复杂,流体回路中会使用到数个控制流体流向的阀门,如公开号CN112389162A的专利公开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三通阀、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的数个阀门,以配合热管理系统的控制,由此导致车机系统复杂,体积庞大,控制的执行器数量更多,重量也更重,制造成本也不具有优势,因此需要对流体回路进行改进,由此提出该新型的阀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多通阀及具有该多通阀的流体回路。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该技术的阀门的技术方案包括:阀芯及阀体,阀芯可转动地设于阀体内;为了达到设有的技术效果,所述阀芯被构造成纵向三层结构,包括依次的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每层与设于阀体上的流道配合,达到连通/阻断流体流路的目的;所述底层包括设有径向或趋向于径向或类似于径向流通口的环形柱体;所述中间层设有若干个中间层流体通道,至少将中间层流体通道分为各自互相连通的两组;顶层径向或趋向于径向或类似于径向流通口设有若干相连的顶层流体通道,所述顶层流体通道与中间层流体通道布置间隔相同且开口方位一致,顶层流体通道、中间层流体通道所在平面与阀芯轴线垂直;
[0007]所述阀体被构造为具有可通向阀芯中间层流体通道的中层壳体流道及可通向阀芯顶层流体通道的顶层壳体流道,中层壳体流道与顶层壳体流道相互间隔或部分相互间隔布置且相邻流道口的夹角与相邻阀芯中间层流体通道口夹角相同或相对应,所述阀芯转动能够调整阀体流体通道与阀芯流体通道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阀体与环形柱体外周配合,将环形柱体与阀体内侧组成的空间分为至少两部分,根据流体流路的需求控制需求进行;阀芯转动至工位,至少一个中层壳体流道与底层流道连通,至少一个中层壳体流道与顶层壳体流道连通。
[0008]可以通过改变地,形成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顶层及顶层流体通道与中间层及中间层流体通道的布置位置可互换,成为该方案的变换结构。
[0009]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在未有外部连接/连通部件的作用时,在所述中间层内形成互不相通的两组或多组的中间层流体通道组。
[0010]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设有与环形柱体外侧密封配合且将环形柱体外周与阀体内侧组成的空间对称分隔的分隔部,分隔部与环形柱体外周配合将环形柱体与阀体内侧组成的空间分为两部分。
[0011]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所述顶层流体通道被构造为在阀芯转动至工作位置能够连通至少两个顶层壳体流道,所述中间层流体通道被构造成阀芯转动至工作位置能够连通至少两个中层壳体流道。
[0012]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及阀体的密封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如密封橡胶圈/橡胶环。
[0013]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流体通道的数量设为8个,每四个相邻的中间层流体通道相连,形成两组对称流体通路结构,中间层流体通道被一隔断部分为两组对称的流体通路结构;所述顶层径向或趋向于径向或类似于径向流通口设有四个相连的顶层流体通道,顶层流体通道与中间层流体通道布置间隔相同且开口方位一致,开口方向一致为在径向方向上朝向一致;
[0014]所述中层壳体流道与顶层壳体流道数量均为4个,相间隔均布在阀芯的外周,所述一个中层壳体流道连通至环形柱体与阀体内侧组成的空间,另一中层壳体流道与顶层壳体流道流体连通,且两中层壳体流道分别连接至分隔开的不同组的中间层流体通道,与顶层壳体流道连通的可为与之相邻的中层壳体流道。
[0015]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及顶层的顶部与底部构成为圆形的板体,所述四个顶层流体通道组成半圆形或近似半圆形,且通过轴向设于圆周位置的分隔柱形成流通口,分隔柱与板体共同构成阀芯的外圆柱面,所述四个顶层流体通道布置设置为阀芯位于其工位时,顶层流体通道中的两个与相邻的两个顶层壳体流道相连,所述多通阀具有8种工位设定,阀芯每转动45
°
更换一次工位;
[0016]与阀体底部连通的顶层壳体流道依次分别为T1、T2、T3、T4流体通道,与阀体底部连通的中层壳体流道依次分别为M1、M2、M3、M4流体通道,从阀体底部看,T1设定在M1的顺时针方向且相邻,依次间隔排列,且T3与M4连通,M1与M4之间相隔有T4, 底层形成有三个流体通道,N2、N3流道口分别在N1流道口的两侧;
[0017]位于第一工位时,此时N1与N2、M1与M2连通,T3与M3、M4连通,T1与T4连通
[0018]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45
°
,位于第二工位时,此时N1与N3连通,N2与M1、M2连通,T4与T3、M3、M4连通;
[0019]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90
°
,位于第三工位时,此时N1与N3连通,N1与N2连通,MI与M4、T3、T4连通,M2与M3连通;
[0020]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135
°
,位于第四工位时,此时N1与N2连通,N3与M1、M4、T3、T2连接,M2与M3连通;
[0021]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180
°
,位于第五工位时,此时N1与N2连通, M1与M2连接,M3与M4、T3、T2连通;
[0022]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225
°
,位于第六工位时,此时N1与N3连通,M1与M2连接,M3与M4、T3连通,T1与T4连通;
[0023]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270
°
,位于第七工位时,此时N1与N2连通,M1与M4、T3连通,M2与M3连通,T1与T2连通;
[0024]阀芯在第一工位逆时针转动315
°
,位于第八工位时,此时N1与N2连通,M1与M4、T3连通,M2与M3连通,T1与T4连通,形成不同的液体流通控制方式。
[0025]在上述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部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引导流体从中层壳体流道流通的弧形面。
[0026]基于上述部分/全部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车辆的流体回路为包括上述解耦股的多通阀,从而对流体回路进行控制。
[002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8]本技术的种汽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多通阀能够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多个单一阀门整合到一起,使得流体回路的控制原本需要多个单一阀门组合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多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01)及阀体(02),阀芯(01)可转动地设于阀体(02)内;所述阀芯(01)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依次的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所述底层(03)包括设有流通口(06)的环形柱体(07);所述中间层(04)设有若干个中间层流体通道(09),至少将中间层流体通道(09)分为各自互相连通的两组;所述顶层(05)设有若干相连的顶层流体通道(10),所述顶层流体通道(10)与中间层流体通道(09)布置间隔相同且开口方位一致;所述阀体(02)被构造为具有可通向阀芯中间层流体通道(09)的中层壳体流道(11)及可通向阀芯顶层流体通道(10)的顶层壳体流道(12),所述阀芯(01)转动能够调整阀体(02)流体通道与阀芯(01)流体通道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阀体(02)与环形柱体(07)外周配合,将环形柱体(07)与阀体(02)内侧组成的空间分为至少两部分;阀芯(01)转动至工位时,至少一个中层壳体流道(11)与底层(03)流道连通,至少一个中层壳体流道(11)与顶层壳体流道(1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中层壳体流道(11)与顶层壳体流道(12)相互间隔或部分相互间隔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05)及顶层流体通道(10)与中间层(04)及中间层流体通道(09)的布置位置可互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04)内形成互不相通的两组或多组的中间层流体通道(09)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02)上设有与环形柱体(07)外侧密封配合且将环形柱体(07)外周与阀体(02)内侧组成的空间对称分隔的分隔部(13),分隔部(13)与环形柱体(07)外周配合将环形柱体(07)与阀体(02)内侧组成的空间分为两部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流体通道(10)被构造为在阀芯转动至工作位置能够连通至少两个顶层壳体流道(12),所述中间层流体通道(09)被构造成阀芯转动至工作位置能够连通至少两个中层壳体流道(1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01)及阀体(02)的密封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8.如权利要求1

7之一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流体通道(09)的数量设为8个,每四个相邻的中间层流体通道(09)相连,形成两组对称流体通路结构,中间层流体通道(09)被一隔断部(08)分为两组对称的流体通路结构;所述顶层(05)设有四个相连的顶层流体通道(10),顶层流体通道(10)与中间层流体通道(09)布置间隔相同且开口方位一致;所述中层壳体流道(11)与顶层壳体流道(12)数量均为4个,相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坤唐俊曹威屈怀利江均杨曦赵小军齐邱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友滤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