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98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中央处理器与电路板间电性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端子孔,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中,包括可与端子孔干涉配合的基部及于基部两相对侧缘分别延伸出的接触部与接合部,接触部包括一呈悬臂状态延伸的弹性部及设于弹性部末端的导接部,而接合部是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基部未设接触部与接合部的相对两侧缘可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干涉配合,且该基部是设于靠近端子接合部的一端,借以提供端子较长的弹性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6,186,797号,请参阅图6、图7及图8所示,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连接器9是用于电性连接一平面格栅阵列封装8与电路板7,其包括绝缘本体91以及端子92。其中绝缘本体91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端子孔911,且该端子孔911是沿绝缘本体91的对角线排列。端子92包括基部921、于基部921相对侧边缘分别延伸出的两弹性部922及于各弹性部922末端分别弯折延伸出的接触部923。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平面格栅阵列封装8与电路板7分别设于连接器9的相对两侧,端子92的弹性部922是呈悬臂状态设置。当平面格栅阵列封装8与电路板7分别贴近连接器9时,端子92的弹性部922向绝缘本体91的端子孔911内变形,并借弹性部922的弹性回复力将接触部923分别抵持于平面格栅阵列封装8与电路板7上的第一导片81及第二导片71,从而与电子装置8电性连接。但是,由于端子92基部921相对两侧缘延伸出两弹性部922,且用于端子92定位的基部921是设于两弹性部922中间,因此导致每一个弹性部922的长度较短,从而降低端子92的弹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可在保证较高端子组装密度的前提下,提供端子较佳的弹性性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端子孔,于端子孔的相对两侧设有卡槽。端子是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中,包括基部,以及于基部两侧相对延伸出的接触部和接合部。其中接触部包括弹性部及于弹性部末端延伸出的导接部,而基部是设于靠近端子接合部的一端,其未设接触部和接合部的相对两侧缘是用于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干涉配合,以提供端子较长的弹性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基部是设于靠近端子接合部的一端,其未设接触部和接合部的相对两侧缘是用于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干涉配合,以提供端子较长的弹性部,从而增加端子的弹性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电路板及中央处理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沿II-II方向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端子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与中央处理器装配时的初始位置侧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与中央处理器接触时的最终位置侧剖视图。图6是现有电连接器及平面格栅阵列封装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的若干端子孔的放大俯视图。图8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现有电连接器的一部分及平面格栅阵列封装与连接器装配时的初始位置侧剖视图。图10是现有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及平面格栅阵列封装与连接器触时的最终位置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是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2与电路板3,其包括绝缘本体10以及端子11。其中绝缘本体10于靠近电路板3与中央处理器2的两侧设有一接合面101及一对接面102。于对接面102的四周靠近中央处理器2的一侧凸设有凸侧边103,于相邻的凸侧边103上设有用于定位中央处理器2的第一弹性臂1031及第二弹性臂1032。于接合面101和对接面102间开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倾斜端子孔104(如图2所示),且于该端子孔104的相对两侧设有卡槽105。请参阅图3所示,端子11装设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孔104中,包括基部111,以及于基部111两相对侧边缘分别延伸出的接合部112及接触部113。其中基部111设于较靠近接合部112的一端,且于其未设接触部113及接合部112的另外两侧缘设有凸刺1111,以与绝缘本体10的卡槽105相干涉配合。接触部113包括一扁平长条形弹性部1131及于弹性部1131末端弯曲延伸出一用以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2的导接部1132。且接合部112上设有一植球面1121。请参阅图4所示,中央处理器2与电路板3分别设于连接器1的相对两侧。端子11接合部112自端子孔104内延伸出接合面101并借设于其上的植球面1121以锡球4为介质与电路板3导接。端子11弹性部113于端子孔104内呈悬臂设置且保持自由状态,并借端子孔104与电路板3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使装配于该端子孔104内的两相邻端子11于电路板3上的投影呈部分迭置状态,如此可有效的利用绝缘本体10的空间,使弹性部1131的长度增加,从而增加端子11的弹性,且设于弹性部1131末端的导接部1132自端子孔104内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102。请参阅图5所示,随着中央处理器2的进一步动作,端子11的弹性部1131因外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借该弹性变形的回复力,将端子11的导接部1132抵持于设于中央处理器2的导片21上,从而实现与中央处理器2的电性连连接。且当中央处理器2与端子11接触稳定后,端子11的导接部1132露出端子孔104外并靠持于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102上。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中央处理器与电路板间电性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端子孔,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中,包括可与端子孔干涉配合的基部及于基部两相对侧缘分别延伸出的接触部与接合部,接触部包括一呈悬臂状态延伸的弹性部及设于弹性部末端的导接部,而接合部是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基部未设接触部与接合部的相对两侧缘可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干涉配合,且该基部是设于靠近端子接合部的一端,借以提供端子较长的弹性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靠近电路板与中央处理器的两侧设有一接合面及一对接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接合部是自端子孔内延伸出绝缘本体接合面而与电路板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接部是自端子孔内延伸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面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其与电路板及中央处理器稳定电性连接后,该端子导接部仍露出端子孔外,且抵持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面上。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中央处理器与电路板间电性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端子孔,于端子孔相对两侧设有卡槽。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中,包括基部以及于基部两侧相对延伸出的接触部和接合部。其中接触部包括弹性部及于弹性部末端延伸出的导接部,而基部是设于靠近端子接合部的一端,其未设接触部和接合部的相对两侧缘是用于与绝缘本体的端子孔干涉配合,以提供端子较长的弹性部,从而增加端子的弹性性能。文档编号H01R12/71GK2523042SQ01280419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黄建荣, 司明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荣司明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