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94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6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包括支架、配合安装在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单元以及用于连接支架、光伏组件单元的连接单元,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二支撑梁;第二导水槽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上,第二导水槽与第一导水槽之间相联通,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中。本方案通过对各部件的合理、科学设计设计,减少了建筑用支架中零部件的使用,避免台风暴雨时雨水会从缝隙进入到一体屋面内部,密封性、稳定性、安全性更高;本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构件,节约成本,且安装、维护方便,为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开拓、创新。创新。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光伏板组件会被应用到天台及建筑物表面,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这一类的光伏系统主要分为BAPV 和BIPV ,BAPV是指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不替代原有建筑物的功能;BIPV是指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作为建筑物外部构件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
[0003]BAPV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传统的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是用铝合金边框四周固定,再用支架固定在建筑屋面上,其屋面较凌乱、整体性较差,这种技术会对原建筑屋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牢固性欠佳,容易被台风、暴雨侵袭、损坏,目前市场上多数还是采用BAPV光伏发电系统。目前现有的BIPV解决方案中,比如中国专利CN213572699U于2021年06月29日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为“202020838921.6”、名称为《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屋顶》的技术专利中,参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1至附图6,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屋顶,包括平铺在屋顶部的光伏板组件,屋顶部设有横向檩条,在横向檩条与光伏板组件之间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纵向水槽和横向水槽,在纵向装置间隔中设有中压构件,纵向水槽上装有用于安装中压构件的横担,所述纵向水槽由两侧立板和底板构成的槽构件,立板顶部设有外翻的承载面,纵向水槽通过固定卡箍与横向檩条相接;横向水槽包括设置在纵向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横向装配缝中的竖向板,在竖向板的顶部设有弯向下方光伏组件并盖在下方光伏组件上表面的顺水板,在竖向板的底部设有弯向上方光伏组件并托在上方光伏组件下表面的接水板。对比文件1的构件属于传统的带有铝合金边框的光伏组件,是在光伏组件下面设接雨水槽,但是这种构件没有完全阻断雨水,如遇台风暴雨,雨水会从缝隙中进入屋内,纵向水槽和横向水槽连接点模糊,不能保证连接点处不漏水。
[0004]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包括支架、配合安装在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单元以及用于连接支架、光伏组件单元的连接单元,其创新点在于:
[0007]所述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二支撑梁;
[0008]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第一支撑梁在第一导水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平台;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端部具有用于与建筑结构固定的支撑座;
[0009]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水槽,第二支撑梁在第二导水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平台;
[0010]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相邻的第一支撑梁之间搭接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第二导水槽搭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平台上,第二导水槽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上,第二导水槽与第一导水槽之间相联通,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中;
[0011]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被配置成:由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两个第二支撑梁之间构成用于装配光伏组件单元的装配框架,光伏组件单元装配在该装配框架中,光伏组件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支架定位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建筑用支架中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光伏组件单元、连接单元的设计,不需要传统光伏组件边框和固定在屋面上的支架,用压板把光伏组件直接固定在横、纵梁构筑的框架上,解决光伏组件传统安装工艺对建筑屋面造成破坏的问题,且能解决整体防雨漏水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通过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建筑用支架中零部件的使用,特别是能减少铝合金边框、过渡连接金属件的使用;对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的配合设计,避免台风暴雨时雨水会从缝隙进入到一体屋面内部;对其中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梁进行了更加优化的设计,整合了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功能,密封性、稳定性、安全性更高;能有利于建筑用支架的安装和后续维护维修,拆除替换方便。
[0014]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梁为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这种腔体的设计,让第一支撑梁的力学结构更加合理,其结构强度高、能承受的载荷大,能让第一支撑梁的各功能部分合理划分区域,不冲突、不干涉,方便施工,腔体也可作为延展连续的过渡部位;第二支撑梁也可以是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
[0015]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支撑座上设置有托举平台,该托举平台位于第一安装平台的下方,且该托举平台相对于第一安装平台远离第一支撑梁的横剖面竖直中心,第二支撑梁的底部搭接在托举平台上,托举平台的设计有效得与第一安装平台相结合,托举平台搭接第二支撑梁下端部的底面,第一安装平台搭接第二支撑梁的第二导水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托举平台与第一安装平台的设计能够让支架的整体结构相较现有的比较复杂的框架结构更加合理、科学。
[0016]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限位压板、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丝和螺母,限位压板与光伏组件单元之间设置有缓冲胶条,所述限位压板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下表面与螺母的上表面配合以构成对限位压板向下的位置限制。
[0017]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水槽作为工艺缝结构填充结构胶或密封胶,用
以提升一体屋面的稳定性。
[0018]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第二导水槽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在加强筋处设置防滑动挡块,以让本方案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安装在坡屋面上或立面墙上时,防止倾斜或竖直设置的光伏组件单元的滑动脱落,进一步增加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安全性、稳定性。
[0019]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支撑座为弓字形结构,弓字形的支撑座在相同截面积下可以增高型材的屈服强度。支撑座底部具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在一个支撑面,“弓”字形结构是为了增加强度和牢固、稳定性,支撑座既能用于支撑、又能有安装固定一体作用。支撑座固定方式有二种:一、紧固件直接穿过支撑座连接固定在其它屋架上;二、通过另设固定压块,压住支撑座。
[0020]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包括支架、配合安装在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单元(3)以及用于连接支架、光伏组件单元(3)的连接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1)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1)上的第二支撑梁(2);所述第一支撑梁(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111);第一支撑梁(1)在第一导水槽(1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平台(113);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下端部具有用于与建筑结构(501)固定的支撑座(120);所述第二支撑梁(2)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水槽(211),第二支撑梁(2)在第二导水槽(211)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平台(212);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1)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在建筑结构(501)上,相邻的第一支撑梁(1)之间搭接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梁(2);第二支撑梁(2)的第二导水槽(211)搭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平台(113)上,第二导水槽(211)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111)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113)上,第二导水槽(211)与第一导水槽(111)之间相联通,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211)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111)中;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被配置成:由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两个第二支撑梁(2)之间构成用于装配光伏组件单元(3)的装配框架,光伏组件单元(3)装配在该装配框架中,光伏组件单元(3)通过连接单元(4)与支架定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为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东郎一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好洁清洁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