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92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一合路组件、第二合路组件和阻抗匹配器;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阻抗匹配器顺次设置;第二管体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阻抗匹配器;第二合路组件设置在第二管体内,第二合路组件还贯穿第二管体靠近地面的一端并向外伸出;第二合路组件与阻抗匹配器电性连接;第一管体环绕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一合路组件设置;第一管体远离地面的一端封闭,第一管体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密封连接;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均与第一合路组件电性连接,第一合路组件还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合路组件电性连接。电性连接。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


[0001]本技术涉及天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

技术介绍

[0002]天线作为无线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于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实现高频电流与无线电波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实现无线电信号的传递。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移动设备的滥用也会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如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考试区域使用手机涉嫌作弊,保密区域存在泄密风险等。在特定的区域或者特定场合,使用固定式的永久信号干扰设备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开发一种适用频带较宽、性能可靠的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整体性好、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性能可靠的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第一合路组件5、第二合路组件6和阻抗匹配器7;
[0005]所述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阻抗匹配器7顺次设置;第二管体2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阻抗匹配器7;
[0006]第二合路组件6设置在第二管体2内,第二合路组件6还贯穿第二管体2 靠近地面的一端并向外伸出;第二合路组件6与阻抗匹配器7电性连接;
[0007]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与第一合路组件5顺次设置;第一管体1 环绕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与第一合路组件5设置;第一管体1远离地面的一端封闭,第一管体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管体1 与第二管体2密封连接;第一辐射单元3与第二辐射单元4均与第一合路组件5 电性连接,第一合路组件5还穿过第一通孔11与第二合路组件6电性连接。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单元3包括第一固定件 31、两第一辐射体32和第一电缆33,两第一辐射体32沿着第一管体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一辐射体3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31设置在两第一辐射体32之间,且第一固定件31分别与第一管体1内壁以及两第一辐射体3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缆3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一辐射体32相邻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电缆33的另一端与第一合路组件5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辐射单元4包括第二固定件41、两第二辐射体42 和第二电缆43,两第二辐射体42沿着第一管体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二辐射体4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固定件41设置在两第二辐射体42之间,且第二固定件41分别与第一管体1内壁以及
两第二辐射体4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靠近地面一侧的第二辐射体4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4,第二电缆4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二辐射体42相邻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电缆4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44 伸入第二辐射体42内并与第一合路组件5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合路组件5的输出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第二合路组件6电性连接。
[001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体32与第二辐射体42沿着第一管体1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度不相等。
[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单元3与第二辐射单元4之间的第一管体1 内还设置有第一选频组件8,第一选频组件8分别与相邻的一个第一辐射体32 和一个第二辐射体42相抵持,经过第一选频组件8的第一电缆33绕设在第一选频组件8的外表面;第二辐射单元4与第一合路组件5之间设置有第二选频组件9;第二选频组件9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一第二辐射体42和第一合路组件5相抵持;经过第二选频组件9的第一电缆33与第二电缆43绕设在第二选频组件9的外表面。
[0012]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合路组件6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合路组件5的输出端及第二管体2靠近第一管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合路组件6的输出端贯通第二管体2向外伸出。
[0013]更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2内还设置有第三选频组件10;第一合路组件5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线缆45与第二合路组件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经过第三选频组件10的第三线缆45绕设在第三选频组件10的外表面上。
[0014]再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第一选频组件8、第二选频组件9或者第三选频组件10由磁性材料制成。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体32和第二辐射体42均设置有圆锥形的端部。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整体结构的第一管体对其内部的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一合路组件进行封闭式的防护,减少与外部环境接触的可能,使其能在户外长期稳定工作;阻抗匹配器能对信号进行匹配,便于调节信号频段及强度;
[0018](2)第一辐射单元及第二辐射单元可以在不同频段辐射信号,可提高天线适用的频段范围,扩展天线的适用性;
[0019](3)合路器单元将不同频段的信号组合在一起进行输出,可节约馈线,并免去频段切换过程;
[0020](4)各选频组件能选择性的使相应频段的信号正常通过,对其他频段信号产生阻碍作用;
[0021](5)第二管体用于连接阻抗匹配器及外部信号端,也用于与地面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的半剖前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的第一管体的半剖前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的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一合路组件的组合状态半剖前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的第二管体、第二合路组件与阻抗匹配器的组合状态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第一合路组件5、第二合路组件6和阻抗匹配器7等;
[0029]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阻抗匹配器7顺次设置;第二管体2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阻抗匹配器7;为保证天线辐射区域足够大,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 2和阻抗匹配器7可沿着铅垂方向朝下分布。...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第一合路组件(5)、第二合路组件(6)和阻抗匹配器(7);所述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阻抗匹配器(7)顺次设置;第二管体(2)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阻抗匹配器(7);第二合路组件(6)设置在第二管体(2)内,第二合路组件(6)还贯穿第二管体(2)靠近地面的一端并向外伸出;第二合路组件(6)与阻抗匹配器(7)电性连接;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与第一合路组件(5)顺次设置;第一管体(1)环绕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与第一合路组件(5)设置;第一管体(1)远离地面的一端封闭,第一管体(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密封连接;第一辐射单元(3)与第二辐射单元(4)均与第一合路组件(5)电性连接,第一合路组件(5)还穿过第一通孔(11)与第二合路组件(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3)包括第一固定件(31)、两第一辐射体(32)和第一电缆(33),两第一辐射体(32)沿着第一管体(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一辐射体(3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31)设置在两第一辐射体(32)之间,且第一固定件(31)分别与第一管体(1)内壁以及两第一辐射体(3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缆(3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一辐射体(32)相邻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电缆(33)的另一端与第一合路组件(5)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站式宽频干扰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4)包括第二固定件(41)、两第二辐射体(42)和第二电缆(43),两第二辐射体(42)沿着第一管体(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二辐射体(4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固定件(41)设置在两第二辐射体(42)之间,且第二固定件(41)分别与第一管体(1)内壁以及两第二辐射体(4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靠近地面一侧的第二辐射体(42)上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郭翠王杰殷世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致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