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腾飞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478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碰撞吸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装置整体、受力块和联动杆,装置整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右侧四周活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受力块,受力块的外围活动连接有缓冲槽,受力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连杆的右端活动连接有防撞板,防撞板能够在受到撞击而与连接板的间距缩短的同时,将碰撞力传递至受力块上,使其能够经由压簧对碰撞力进行缓冲削弱,而减速机构能够在防撞板受到撞击而与连接板的间距缩小的同时,由撞击力带动联动杆进行相应的翻转,使得减速板能够向下与地面进行接触,增加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辅助车辆刹车的效果,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


[0001]本实用涉及车辆碰撞吸能装置
,具体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0003]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无法在车辆与撞击物之间以一个缓冲状态对撞击力进行吸能工作,从而使得最终传递至车辆上的撞击力无法得到削弱,导致其容易对车辆造成重大损失,并且无法以撞击力辅助车辆进行刹车工作,从而使得车辆在撞击时,车辆容易受前冲的惯性而对其它物体造成而成伤害,导致其实用效果不佳。
[000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无法在车辆与撞击物之间以一个缓冲状态对撞击力进行吸能工作和无法以撞击力辅助车辆进行刹车工作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装置整体、受力块和联动杆,所述装置整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四周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外围活动连接有缓冲槽,所述受力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平衡板,所述连杆的右端活动连接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中间外围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定位轴,所述联动杆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减速板,所述减速板的底部嵌入连接有卡齿,所述防撞板的右侧嵌入连接有警示条。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四周贯穿连接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设置有四个。
[0010]优选的,所述受力块的俯视剖面图设置为H型形状,且每个受力块分别与两个连杆呈交叉状进行连接,所述受力块、缓冲槽及压簧各设置有四个。
[0011]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联动杆的直径,所述所述卡齿设置成凹凸均匀的形状。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吸能机构,能够在防撞板受到撞击而与连接板的间距缩短的同时,将碰撞力传递至受力块上,使其能够经由压簧对碰撞力进行缓冲削弱,以此能够让最终传递至车辆上的力度得到削弱,由此能够间接地达到减小车辆产生碰撞后的损失。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速机构,能够在防撞板受到撞击而与连接板的间距缩小的同时,由撞击力带动联动杆进行相应的翻转,使得减速板能够向下偏移,并与地面进行接触,以此增加车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由此达到辅助车辆刹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的局部正面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联动机构的俯视剖面示意简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
[0020]图中:1、装置整体;2、连接板;3、螺纹槽;4、连杆;5、受力块;6、缓冲槽;7、压簧;8、防撞板;9、平衡板;10、联动杆;11、活动轴;12、减速板;13、定位轴;14、套筒;15、警示条;16、连接轴;17、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装置整体1、受力块5和联动杆10,装置整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右侧四周活动连接有连杆4,连杆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受力块5,受力块5的外围活动连接有缓冲槽6,受力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7,压簧7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平衡板9,连杆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防撞板8,防撞板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联动杆10,联动杆10的中间外围活动连接有套筒14,套筒1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定位轴13,联动杆10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1,活动轴1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减速板12,减速板12的底部嵌入连接有卡齿17,防撞板8的右侧嵌入连接有警示条15。
[0025]优选的,连接板2的内侧四周贯穿连接有螺纹槽3,螺纹槽3设置有四个,螺纹槽3设置于连接板2的内侧四周,并设置有四个,能够在用户使用装置整体1用于车辆发生碰撞时进行吸能时,能够让用户使用与螺纹槽3内径相匹配的螺栓从螺纹槽3的右侧插入,并将螺纹槽3进行贯穿,使其螺栓的左端能够与车辆相接触,以此能够将装置整体1与车辆进行连接。
[0026]优选的,受力块5的俯视剖面图设置为H型形状,且每个受力块5分别与两个连杆4呈交叉状进行连接,受力块5、缓冲槽6及压簧7各设置有四个,连接板2右侧四周的连杆4、连杆4右侧的受力块5、受力块5外围的缓冲槽6、受力块5顶部的压簧7和连杆4右端的防撞板8共同组成吸能机构,连杆4设置于连接板2的右侧四周,并在连杆4的右侧设置有受力块5,且受力块5的俯视剖面图设置为H型形状,然后每个受力块5分别与两个连杆4呈交叉状进行连接,并由于受力块5的顶部与压簧7相互固定,以此能够在压簧7的弹性作用下,让压簧7对受力块5施加向下的弹力,使得受力块5能够在缓冲槽6内向下偏移,从而能够带动与受力块5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装置整体(1)、受力块(5)和联动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整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右侧四周活动连接有连杆(4),所述连杆(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受力块(5),所述受力块(5)的外围活动连接有缓冲槽(6),所述受力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7),所述压簧(7)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平衡板(9),所述连杆(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防撞板(8),所述防撞板(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轴(16),所述连接轴(16)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联动杆(10),所述联动杆(10)的中间外围活动连接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定位轴(13),所述联动杆(10)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1),所述活动轴(1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减速板(12),所述减速板(12)的底部嵌入连接有卡齿(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腾飞杜鹏杨行
申请(专利权)人:毛腾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