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75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质量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以及车辆,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总成包括前下防护、左脚踏板支架和右脚踏板支架。所述左脚踏板支架穿套固定在所述前下防护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附近;所述右脚踏板支架穿套固定在所述前下防护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附近;所述右脚踏板支架与所述左脚踏板支架位于所述前下防护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以及车辆,在满足产品性能、功能和寿命的同时,质量大大降低,也更容易加工。也更容易加工。也更容易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前下防护是指专门的前下防护装置或者依靠自身的外形和特性能够具有前下部防护功能的车辆的车体、车架部件或其他部件。目前的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中,主要结构以铁为主,采用焊接、丝接等方式组合。这也造成了总成质量较大,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质量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以及车辆。在满足产品性能、功能和寿命的同时,本技术中的总成质量大大降低,也更容易加工。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所述总成包括:
[0006]前下防护;
[0007]左脚踏板支架,所述左脚踏板支架穿套固定在所述前下防护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附近;
[0008]右脚踏板支架,所述右脚踏板支架穿套固定在所述前下防护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附近;所述右脚踏板支架与所述左脚踏板支架位于所述前下防护的同一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下防护包括:
[0010]防撞梁;
[0011]防撞梁连接件,所述防撞梁连接件焊接在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左脚踏板支架和所述右脚踏板支架之间的区域。
[0012]进一步地,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所述防撞梁的横截面呈矩框状,且所述防撞梁的内部具有上下两个矩形空腔。
[0013]进一步地,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所述防撞梁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厚度一致,且大于所述防撞梁的顶壁和底壁的厚度;将所述防撞梁的内部分隔为两个矩形空腔的中间支撑壁的厚度与所述防撞梁的顶壁或底壁的厚度一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左脚踏板支架包括:
[0015]第一左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一左脚踏板连接件包括均呈开口槽状的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卡持部槽内形状与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的所述防撞梁的横截面形状配合,其槽顶边缘向槽内区域弯折;所述防撞梁穿套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持部内;
[0016]第二左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二左脚踏板连接件具有第一槽型部和第一多孔支撑板部;所述第一槽型部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右脚踏板支架,其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卡持部
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持部之间焊接;所述第一多孔支撑板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槽型部的槽口附近,两者合围构成一个中空的四棱柱结构;
[0017]第三左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三左脚踏板连接件具有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呈倒置的F字状;所述第一板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左脚踏板连接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外;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同一侧;
[0018]左脚踏板支撑件,所述左脚踏板支撑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区域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一槽型部连接的一侧板面上开设第一台阶,所述第一槽型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台阶的表面接触。
[0020]进一步地,所述总成还包括:
[0021]辅助加强件,所述辅助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焊接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多孔支撑板部,并安装在第一槽型部内。
[0022]进一步地,所述右踏板支架包括:
[0023]第一右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一右脚踏板连接件包括均呈开口槽状的第三卡持部和第四卡持部,所述第三卡持部和所述第四卡持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卡持部槽内形状与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的所述防撞梁的横截面形状配合,其槽顶边缘向槽内区域弯折;所述防撞梁穿套固定在所述第三卡持部内;
[0024]第二右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二右脚踏板连接件具有第二槽型部和第二多孔支撑板部;所述第二槽型部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左脚踏板支架,其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三卡持部内,并与所述第三卡持部之间焊接;所述第二多孔支撑板部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槽型部的槽口附近,两者合围构成一个中空的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二多孔支撑板部的另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槽型部的槽口外区域偏折后插入到第四卡持部内;
[0025]第三右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三右脚踏板连接件具有第四板部、第五板部和第六板部,呈倒置的F字状;所述第四板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右脚踏板连接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外;所述第五板部与所述第六板部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四板部的同一侧;
[0026]右脚踏板支撑件,所述右脚踏板支撑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五板部与所述第六板部之间的区域内。
[0027]进一步地, 所述第四板部与所述第二槽型部连接的一侧板面上开设第二台阶,所述第二槽型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台阶的表面接触。
[0028]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为解决现有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质量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该总成包括前下防护、左脚踏板支架和右脚踏板支架,三者主要结构部分均由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左脚踏板支架和右脚踏板支架分别穿套固定在前下防护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并位于前下防护的同侧。与传统的总成结构相比,在满足产品性能、功能和寿命的同时,本技术中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质量大大降低,也更容易加工。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实施例中,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的示意图一。
[0033]图2为实施例中,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的示意图二。
[0034]图3为实施例中,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的示意图三。
[0035]图4为实施例中,前下防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实施例中,左脚踏板支架的示意图。
[0037]图6为实施例中,右脚踏板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包括:前下防护;左脚踏板支架,所述左脚踏板支架穿套固定在所述前下防护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附近;右脚踏板支架,所述右脚踏板支架穿套固定在所述前下防护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附近;所述右脚踏板支架与所述左脚踏板支架位于所述前下防护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防护包括:防撞梁;防撞梁连接件,所述防撞梁连接件焊接在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左脚踏板支架和所述右脚踏板支架之间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所述防撞梁的横截面呈矩框状,且所述防撞梁的内部具有上下两个矩形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所述防撞梁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厚度一致,且大于所述防撞梁的顶壁和底壁的厚度;将所述防撞梁的内部分隔为两个矩形空腔的中间支撑壁的厚度与所述防撞梁的顶壁或底壁的厚度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前下防护与脚踏板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脚踏板支架包括:第一左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一左脚踏板连接件包括均呈开口槽状的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卡持部的槽内形状与沿所述防撞梁的宽度方向的所述防撞梁的横截面形状配合,其槽顶边缘向槽内区域弯折;所述防撞梁穿套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持部内;第二左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二左脚踏板连接件具有第一槽型部和第一多孔支撑板部;所述第一槽型部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右脚踏板支架,其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卡持部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持部之间焊接;所述第一多孔支撑板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槽型部的槽口附近,两者合围构成一个中空的四棱柱结构;第三左脚踏板连接件,所述第三左脚踏板连接件具有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呈倒置的F字状;所述第一板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左脚踏板连接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外;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同一侧;左脚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俊阳马浩东熊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商科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