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干式电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03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2
一种中压干式电抗器,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线圈与树脂浇筑为一体且构成芯套,铁芯插装在芯套中,铁芯与芯套之间还套设有绝缘筒,铁芯的高度大于芯套的高度,绝缘筒的高度介于铁芯的高度与芯套的高度之间,铁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夹件和下夹件,上垫块的上部与上夹件相接,上垫块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芯套的上端压接在第一定位台阶上。所述芯套的外侧设置有与其浇筑为一体的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第一凸台沿轴向设置在芯套的外壁上,二个第二凸台上下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凸台上,接线螺母嵌设在第二凸台中,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与二个接线螺母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稳定好的特点。型具有稳定好的特点。型具有稳定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干式电抗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压干式电抗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01780853 U于2011年03月30日公开了一种装有新型限位上垫块的电抗器。在生产电抗器过程中,常常采用电抗器上垫块,为的是在电抗器线圈与夹件之间起支撑作用。通常的情况,由于电抗器长时间运行产生振动会使上垫块的位置发生移动。装有新型限位上垫块的电抗器,其组成包括:带有铁芯的电抗器、带有凹槽和台阶凹槽的环氧树脂上垫块、带有第一凸台的硅橡胶垫,所述的硅橡胶垫的第一凸台嵌入连接环氧树脂上垫块的凹槽,所述的硅橡胶垫带有台阶,所述的环氧树脂上垫块带有直角台阶,所述的硅橡胶垫的台阶卡入电抗器线圈的内壁,所述的环氧树脂上垫块的直角台阶卡入电抗器内的绝缘筒的端面上,所述的环氧树脂上垫块的台阶凹槽连接压钉碗。这种电抗器的稳定性不足,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稳定好的中压干式电抗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中压干式电抗器,包括铁芯和线圈,其结构特征是所述线圈与树脂浇筑为一体且构成芯套,铁芯插装在芯套中,铁芯与芯套之间还套设有绝缘筒,铁芯的高度大于芯套的高度,绝缘筒的高度介于铁芯的高度与芯套的高度之间,铁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夹件和下夹件,上垫块的上部与上夹件相接,上垫块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芯套的上端压接在第一定位台阶上。
[0005]进一步,所述芯套的外侧设置有与其浇筑为一体的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第一凸台沿轴向设置在芯套的外壁上,二个第二凸台上下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凸台上,接线螺母嵌设在第二凸台中,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与二个接线螺母电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芯套的前侧或后侧。
[0007]进一步,所述接线螺母与线圈的进线端和/或出线端的高度距离为80mm~300mm。
[0008]进一步,所述绝缘筒的高度与芯套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25mm~200mm。
[0009]进一步,所述上垫块的下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台阶,第一定位台阶与第二定位台阶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凸台,该第一分隔凸台位于芯套的上端与绝缘筒的上端之间,绝缘筒的上端压接在第二定位台阶上。
[0010]进一步,所述中压干式电抗器还包括与下夹件相接的下垫块,该下垫块的上部外侧设置有第三定位台阶,芯套的下端压接在第三定位台阶上,下垫块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第四定位台阶,第三定位台阶与第四定位台阶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凸台,该第二分隔凸台位于芯套的下端与绝缘筒的下端之间,绝缘筒的下端压接在第四定位台阶上。
[0011]进一步,所述上夹件的下部设置有翻边,上垫块的上部设置有定位槽,压钉的一端
插装在定位槽中,压钉的另一端插入位于翻边上的定位孔中。
[0012]进一步,所述绝缘筒与铁芯之间构成第一散热通道,芯套与绝缘筒之间构成第二散热通道;翻边上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一导风槽,上垫块位于第一导风槽的外侧,定位孔位于第一导风槽的旁边,第一导风槽分别与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相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呈矩形,第二凸台呈圆台状。
[0014]本技术中的线圈与树脂浇筑为一体且构成芯套,铁芯插装在芯套中,铁芯与芯套之间还套设有绝缘筒,铁芯的高度大于芯套的高度,绝缘筒的高度介于铁芯的高度与芯套的高度之间,铁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夹件和下夹件,上垫块的上部与上夹件相接,上垫块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芯套的上端压接在第一定位台阶上。上垫块在上夹件与电抗器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具备限位功能,防止电抗器运行产生的振动带来的垫块位移。
[0015]本技术中的芯套的外侧设置有与其浇筑为一体的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第一凸台沿轴向设置在芯套的外壁上,二个第二凸台上下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凸台上,接线螺母嵌设在第二凸台中,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与二个接线螺母电连接。本产品的进线和出线由设置在芯套上的接线螺母引出,而不是由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引出,于是,有效的增加了进线和出线与铁芯、上夹件和下夹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提高了本产品的耐冲击性能。
[0016]本技术中的绝缘筒与铁芯之间构成第一散热通道,芯套与绝缘筒之间构成第二散热通道;翻边上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一导风槽,上垫块位于第一导风槽的外侧,定位孔位于第一导风槽的旁边,第一导风槽分别与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相连通。外界空气通过从产品下方分别进入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后将第一散热通道以及第二散热通道内的热量带走,带有热量的空气从第一导风槽排出,完成对电抗器的散热,第一导风槽与第二导风槽确保了空气能够进行自然对流,从而增强了产品的散热效果以及安全性能。
[0017]本技术中的第一凸台的横截面呈矩形。第一凸台由树脂构成,以往的第一凸台的前端均与线圈表面相切,即第一凸台的外壁与芯套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梯形,此时树脂的使用量增大,并且树脂过多的遮挡了芯套的表面,影响散热效率,因此在本技术中第一凸台的外壁与芯套的表面接近垂直设置,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大了芯套表面的散热面积。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稳定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铁芯、绝缘筒以及线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上垫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下垫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为铁芯,3为上夹件,3.1为翻边,3.1.1为第一导风槽,4为芯套,4.1为第一凸台,4.2为第二凸台,5为上垫块,5.1为第一定位台阶,5.2为第二定位台阶,5.3为第一分隔凸台,5.4为定位槽,6为绝缘筒,13为下夹件,14为压钉,15为下垫块,15.1为第三定位台阶,15.2为第四定位台阶,15.3为第二分隔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参见图1

图4,本中压干式电抗器,包括铁芯1和线圈,所述线圈与树脂浇筑为一体且构成芯套4,铁芯1插装在芯套4中,铁芯1与芯套4之间还套设有绝缘筒6,铁芯1的高度大于芯套4的高度,绝缘筒6的高度介于铁芯1的高度与芯套4的高度之间,铁芯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夹件3和下夹件13,上垫块5的上部与上夹件3相接,上垫块5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5.1,芯套4的上端压接在第一定位台阶5.1上。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筒的高度高于芯套的高度,防止芯套的端部放电,提高安全性能。通过绝缘筒能够缩小铁芯与芯套之间的空气间隙,增加电抗器的绝缘强度。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套4的外侧设置有与其浇筑为一体的第一凸台4.1以及第二凸台4.2,第一凸台4.1沿轴向设置在芯套4的外壁上,二个第二凸台4.2上下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凸台4.1上,接线螺母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干式电抗器,包括铁芯(1)和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线圈与树脂浇筑为一体且构成芯套(4),铁芯(1)插装在芯套(4)中,铁芯(1)与芯套(4)之间还套设有绝缘筒(6),铁芯(1)的高度大于芯套(4)的高度,绝缘筒(6)的高度介于铁芯(1)的高度与芯套(4)的高度之间,铁芯(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夹件(3)和下夹件(13),上垫块(5)的上部与上夹件(3)相接,上垫块(5)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5.1),芯套(4)的上端压接在第一定位台阶(5.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芯套(4)的外侧设置有与其浇筑为一体的第一凸台(4.1)以及第二凸台(4.2),第一凸台(4.1)沿轴向设置在芯套(4)的外壁上,二个第二凸台(4.2)上下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凸台(4.1)上,接线螺母嵌设在第二凸台(4.2)中,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与二个接线螺母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压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凸台(4.1)设置在芯套(4)的前侧或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压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接线螺母与线圈的进线端和/或出线端的高度距离为80mm~3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绝缘筒(6)的高度与芯套(4)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25mm~2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压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垫块(5)的下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台阶(5.2),第一定位台阶(5.1)与第二定位台阶(5.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海波陈刚彭大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本原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