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99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涉及机械抓取技术领域,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旋杆,该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通过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柱与夹板,使得本机械手与工件之间弹性接触,防止在夹持时,将工件夹坏,通过设置有负压腔、连接管与软管,使得将工件固定在两块夹板之间时,负压泵启动,使得负压腔内部的空气通过电磁阀进入至连接管,然后通过软管进入至固定管,然后通过气管吸入至负压泵内部,使得负压腔内部产生气压降低,使得负压腔内部产生吸力,对工件进行限位,使得在对工件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对工件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对工件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抓取
,具体为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
[0003]但是现有的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夹持工件时,容易对工件造成损伤,同时夹持工件进行移动时,工件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旋杆,所述安装板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旋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双向螺旋杆外侧螺纹方向相反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块的外侧并设置有夹板,所述缓冲柱的外侧均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移动块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且位于移动块的一侧均设置有收卷箱,所述收卷箱内腔均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管辊,一块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与管辊的一端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管辊的外侧均缠绕有软管,所述管辊内部均设置有固定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均与固定管的一端相连接,另一块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均与旋转接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均与负压泵的一端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移动块内部并延伸至缓冲柱内部,所述夹板内部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均与缓冲柱内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夹板内部且位于连接管的一侧均开设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均与连接管的外侧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负压腔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压强传感器,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均延伸至夹板的外侧并设置有开关阀。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通过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柱与夹板,使得本机械手与工件之间弹性接触,防止在夹持时,将工件夹坏,通过设置有负压腔、连接管与软管,使得
将工件固定在两块夹板之间时,负压泵启动,使得负压腔内部的空气通过电磁阀进入至连接管,然后通过软管进入至固定管,然后通过气管吸入至负压泵内部,使得负压腔内部产生气压降低,使得负压腔内部产生吸力,对工件进行限位,使得在对工件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0013]2、该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通过设置有软管、第二伺服电机与管辊,当放下工件时,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双向螺旋杆转动,使得推板带动移动块复位移动,使得移动块通过移动板带动夹板复位移动,同时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管辊反向转动,使得软管重新缠绕在管辊的外侧,防止软管堆积在外界中,软管缠绕住或者软管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的B处放大图。
[0017]图中:1、安装臂;2、固定架;3、负压泵;4、安装板;5、第一伺服电机;6、双向螺旋杆;7、推板;8、移动块;9、夹板;10、移动板;11、缓冲柱;12、缓冲弹簧;14、连接管;15、电磁阀;16、负压腔;17、压强传感器;18、开关阀;19、压力传感器;20、收卷箱;21、固定板;22、管辊;23、软管;24、固定管;25、旋转接头;26、气管;27、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包括安装臂1,安装臂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4,安装板4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旋杆6,安装板4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旋杆6的一端相连接,双向螺旋杆6外侧螺纹方向相反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推板7,推板7的一端均延伸至安装板4的外侧并设置有移动块8,移动块8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移动板10的一端均设置有缓冲柱11,缓冲柱11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块8的外侧并设置有夹板9,缓冲柱11的外侧均套设有缓冲弹簧12,缓冲弹簧12的一端均与移动块8的一侧相连接,缓冲弹簧12的另一端均与夹板9的底部相连接,移动块8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19。
[0020]安装板4的一侧且位于移动块8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存储有软管23的收卷箱20,收卷箱20内腔均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21,两块固定板21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管辊22,一块固定板2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27,第二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均与管辊22的一端相连接,使得第二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能够带动软管23转动,管辊22的外侧均缠绕有用于与缓冲柱11进行连通的软管23,管辊22内部均设置有固定管24,软管23的一端均与固定管24的一端相连接,另一块固定板21的一侧均设置有旋转接头25,固定管24的另一端均与旋转接头25的一端相连接,旋转接头25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气管26,气管26的一端均与负压泵3的一端相连接,使得负压泵3能够将软管23内部的气体吸出,软管23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移动块8
内部并延伸至缓冲柱11内部,缓冲柱11内部为中空结构,夹板9内部均设置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底端均与缓冲柱11内腔连通,使得负压泵3启动,能够将连接管14内腔的气体吸出,夹板9内部且位于连接管14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负压腔16,负压腔16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负压腔16与连接管14连通的电磁阀15,电磁阀15的一端均与连接管14的外侧相连接,能够使得负压腔16内部产生负压吸力,负压腔16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压强传感器17,连接管14的一端均延伸至夹板9的外侧并设置有开关阀18,通过打开开关阀18,使得负压腔16内腔气压恢复正常,使得负压腔16内腔的负压吸力消失。
[0021]综上,该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使用时,通过安装臂1将本机械手安装在机械臂上,然后当需要夹取时,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带动双向螺旋杆6转动,使得推板7带动移动块8移动,使得夹板9移动,同时第二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带动固定板21转动,使得软管23放出,使得移动块8与夹板9能够移动,当夹板9接触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包括安装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旋杆(6),所述安装板(4)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旋杆(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双向螺旋杆(6)外侧螺纹方向相反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推板(7),所述推板(7)的一端均设置有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所述移动板(10)的一端均设置有缓冲柱(11),所述缓冲柱(11)的一端均延伸至移动块(8)的外侧并设置有夹板(9),所述缓冲柱(11)的外侧均套设有缓冲弹簧(12),所述移动块(8)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感应螺旋杆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一侧且位于移动块(8)的一侧均设置有收卷箱(20),所述收卷箱(20)内腔均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21),两块所述固定板(21)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管辊(22),一块所述固定板(2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2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均与管辊(22)的一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清廖江豪黄阿娣张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