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91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全站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包括高精度全站仪,所述高精度全站仪的下侧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柱,安装底座内分别开设有三个内置收缩腔,第一支撑柱的上端贯穿进内置收缩腔内,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贯穿进第一支撑柱内部。该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通过将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以及第三支撑柱完全收缩进安装底座内,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该支架长度为现有支架长度的三分之一,大幅度缩小了支架的携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架的便携性,避免了在携带过程中对人员造成影响。人员造成影响。人员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全站仪支架
,具体为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全站仪使用时要放置在全站仪支架上,现有全站仪支架结构简单,但人力携带0.8米高的全站仪支架很不方便,尤其在进门、乘公交车时影响尤为明显;
[0003]根据上述问题对比现有公开专利:CN206177303U,公开了全站仪支架,该方案通过将支撑腿设置成外节、中间节、内节共三节,这样外节、中间节、内节在0.5米左右,加上支撑台的高度,全站仪支架收缩后的高度在0.55米左右,通过狭小空间时更为方便,便于携带,但是该方案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将支架长度收缩至0.5米左右,但是0.5米左右支架同样会给人力携带带来不便,不能完美解决支架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解决了0.5米左右支架同样会给人力携带带来不便,不能完美解决支架不便于携带的问题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包括高精度全站仪,所述高精度全站仪的下侧设置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br/>[0008]安装底座的下表面分别开设有三个限制放置槽,安装底座内分别开设有三个与三个限制放置槽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内置收缩腔,第一支撑柱的上端通过限制放置槽贯穿进内置收缩腔内并且与安装底座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贯穿进第一支撑柱内部并且与第一支撑柱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柱的上端贯穿进第二支撑柱内部并且与第二支撑柱内壁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内置收缩腔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与内置收缩腔滑动连接的限制滑球,内置收缩腔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下端与限制滑球滑动连接的第一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限制块,限制放置槽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限制块相适配并且均延伸出安装底座下表面的延伸槽,限制放置槽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两个延伸槽相通的限制槽。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头,第三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
有转动球,安装头上开设有与转动球相适配的活动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内的结构与第三支撑柱位于第二支撑柱内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顶部内壁上的第二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内壁中均开设有内置腔,第一支撑柱内的内置腔内部结构与第二支撑柱内的内置腔内部结构相同,内置腔内滑动连接有一端贯穿进第一支撑柱内部以及另一端贯穿出第一支撑柱外表面的卡接杆,卡接杆与第一支撑柱内部滑动连接,卡接杆位于第一支撑柱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拉块,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卡接杆相适配的卡接槽,卡接杆位于内置腔内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拉板,拉板面向卡接槽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接在卡接杆上并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置腔内壁上的复位拉簧。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通过将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以及第三支撑柱完全收缩进安装底座内,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该支架长度为现有支架长度的三分之一,大幅度缩小了支架的携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架的便携性,避免了在携带过程中对人员造成影响。
[0017]2、该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通过设置有卡接杆与卡接槽,因此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第二支撑柱或者第三支撑柱出现收缩的情况,进一步保障了对全站仪支撑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安装底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三支撑柱与支撑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3]图中:1高精度全站仪、2安装底座、3第一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5第三支撑柱、6支撑底板、7限制放置槽、8内置收缩腔、9限制滑球、10第一弹簧、11限位板、12第二弹簧、13安装头、14转动球、15限制块、16延伸槽、17限制槽、18内置腔、19卡接杆、20卡接槽、21拉板、22复位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
支架,包括高精度全站仪1,高精度全站仪1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因此高精度全站仪1对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进行测量或变形监测,高精度全站仪1的下侧设置有安装底座2,安装底座2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柱3,三个第一支撑柱3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均相同故此下文主要以一个第一支撑柱3上的结构叙述,第一支撑柱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柱5,第三支撑柱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6,因此通过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以及第三支撑柱5达到对高精度全站仪1支撑,同时支撑柱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本方案中是三个支撑柱为最佳。
[0026]进一步地在安装底座2的下表面分别开设有三个限制放置槽7,同时安装底座2内分别开设有三个与三个限制放置槽7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内置收缩腔8,第一支撑柱3的上端通过限制放置槽7贯穿进内置收缩腔8内并且与安装底座2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柱3位于内置收缩腔8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与内置收缩腔8滑动连接的限制滑球9,内置收缩腔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下端与限制滑球9滑动连接的第一弹簧10,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第一支撑柱3的上端可以逐渐收缩进内置收缩腔8内,同时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弹簧10进行收缩。
[0027]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柱4的上端贯穿进第一支撑柱3内部并且与第一支撑柱3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柱5的上端贯穿进第二支撑柱4内部并且与第二支撑柱4内壁滑动连接,同时第二支撑柱4位于第一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包括高精度全站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全站仪(1)的下侧设置有安装底座(2),安装底座(2)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柱(5),第三支撑柱(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6);安装底座(2)的下表面分别开设有三个限制放置槽(7),安装底座(2)内分别开设有三个与三个限制放置槽(7)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内置收缩腔(8),第一支撑柱(3)的上端通过限制放置槽(7)贯穿进内置收缩腔(8)内并且与安装底座(2)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柱(4)的上端贯穿进第一支撑柱(3)内部并且与第一支撑柱(3)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柱(5)的上端贯穿进第二支撑柱(4)内部并且与第二支撑柱(4)内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位于内置收缩腔(8)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与内置收缩腔(8)滑动连接的限制滑球(9),内置收缩腔(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下端与限制滑球(9)滑动连接的第一弹簧(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测量用全站仪便捷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6)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限制块(15),限制放置槽(7)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限制块(15)相适配并且均延伸出安装底座(2)下表面的延伸槽(16),限制放置槽(7)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两个延伸槽(16)相通的限制槽(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广安万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南区大地汇通测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