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896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该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依次设于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二半导体层及接触层;设于第一半导体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以用于减少第一半导体层的电子溢流至第二半导体层,阻挡层依次包括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P型掺杂的InGaN层设于第一半导体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量子阱内电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发光器件,在照明及显示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逐渐取代白炽灯的光源。发光二极管,简称LED,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其可高效的将电能转换成光能。与传统的灯具相比,发光二极管的能耗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且发光二极管不含任何的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其次,发光二极管的响应速度快,只需要接通电源就能马上亮起来,而普通灯具接通电源之后彻底发热之后才能照亮。因此,发光二极管在照明及显示器的应用至关重要。
[0003]目前发光二极管一般为在多量子阱层与P型掺杂GaN层之间设置AlGaN电子阻挡层,阻止电子向P型层溢流,AlGaN电子阻挡层虽然能抑制电子向P型层溢流,但是AlGaN电子阻挡层同样阻挡了空穴的迁移率,导致空穴的迁移率进一步降低,使得量子阱内电子

空穴波函数重叠率下降,从而导致LED的发光效率下降。
[0004]因此,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普遍存在量子阱内电子

空穴波函数重叠率低下,影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量子阱内电子

空穴波函数重叠率低下,影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二半导体层及接触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以用于减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电子溢流至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所述阻挡层依次包括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在第一半导体层与发光层之间设有一阻挡层,阻挡层依次包括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InGaN材料的引入导致外延层形成压应力,抵消外延层内部产生的张应力,降低发光层因为内部不均匀产生的极化效应,从而提高量子阱内电子

空穴波函数重叠率,同时,该阻挡层的三层设置,能在内部形成与发光二极管外加电场方向相反的内建电场,降低发光二极管的电子的迁移速率,减少第一半导体层的电子溢流至第二半导体层,第一半导体的电子将会与第二半导体的空穴在发光层会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量子阱内电子

空穴波函数重叠率,进而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从而解决了发光二极管普遍存在量子阱内电子

空穴波函数重叠率低下,影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均为低温外延生长的InGaN。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的厚度均为50

200nm。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的掺杂剂为正己烷,其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9
cm
‑3,所述N型掺杂的InGaN层的掺杂剂为硅烷,其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9
cm
‑3。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依次包括AlN缓冲层、未掺杂GaN层及N型掺杂GaN层,其中,所述AlN缓冲层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AlN缓冲层的厚度为15

50nm,所述未掺杂GaN层的厚度为1

3μm,所述N型掺杂GaN层的厚度为50

200nm,所述N型掺杂GaN层的掺杂剂为硅,其浓度为1
×
10
19
cm
‑3‑1×
10
20
cm
‑3。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依次包括电子阻挡层及P型掺杂GaN层,其中,所述电子阻挡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所述电子阻挡层为AlGaN,其厚度为20

100nm,Al组分占比为0.01

0.2,所述P型掺杂GaN层的厚度为30

200nm,所述P型掺杂GaN层的掺杂剂为镁,其浓度为为1
×
10
19
cm
‑3‑1×
10
20
cm
‑3。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发光层为多量子阱结构,包括若干个周期InGaN阱层与GaN垒层,其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2

4nm,GaN垒层的厚度为8

20nm。
[00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接触层为GaN,其厚度为10

50nm。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二半导体层及接触层;通过在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之间外延生长一阻挡层,以用于减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电子溢流至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其中,所述阻挡层依次包括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
[0016]进一步说明,所述阻挡层的生长步骤包括:将温度设置在800

900℃之间,压力设置在100

300Torr之间,掺杂剂为正己烷,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9
cm
‑3,外延生长形成厚度为50

200nm的P型掺杂的InGaN层;将温度设置在800

900℃之间,压力设置在100

300Torr之间,外延生长形成厚度为50

200nm的无掺杂的InGaN层;将温度设置在800

900℃之间,压力设置在100

300Torr之间,掺杂剂为硅烷,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9
cm
‑3,外延生长形成厚度为50

200nm的N型掺杂的InGaN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二半导体层及接触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以用于减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电子溢流至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所述阻挡层依次包括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均为低温外延生长的InGa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无掺杂的InGaN层及N型掺杂的InGaN层的厚度均为50

2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的InGaN层的掺杂剂为正己烷,其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9
cm
‑3,所述N型掺杂的InGaN层的掺杂剂为硅烷,其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9
cm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依次包括AlN缓冲层、未掺杂GaN层及N型掺杂GaN层,其中,所述AlN缓冲层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AlN缓冲层的厚度为15

50nm,所述未掺杂GaN层的厚度为1

3μm,所述N型掺杂GaN层的厚度为50

200nm,所述N型掺杂GaN层的掺杂剂为硅,其浓度为1
×
10
19
cm
‑3‑1×
10
20
cm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依次包括电子阻挡层及P型掺杂GaN层,其中,所述电子阻挡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所述电子阻挡层为AlGaN,其厚度为20

100nm,Al组分占比为0.01

0.2,所述P型掺杂GaN层的厚度为30

2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加辉刘春杨金从龙顾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