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80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径流采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安装壳、收集壳和收集板,所述收集壳与安装壳一侧相连接,所述收集板一侧固定连接在收集壳一侧底部,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收集机构;当废水收集筒内收集完毕后,第二管道上的电磁阀关闭,打开第一管道上的电磁阀,从而检测收集筒开始集水,因三个分流管分别位于三个收集槽内,且分流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继而由左至右的收集槽依次对水源进行收集,当水源达到收集槽内的水位传感器时,关闭相对性的分流管上的电磁阀,直至三个收集槽均集满水源,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信号给终端,指示水样已经收集完毕,采样人员及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测试。人员及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测试。人员及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径流采集
,具体涉及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南方雨水及林木资源丰富,林区水体常常出现水质恶化现象,现有研究大多认为林区树木各组分所携带的溶解性有机碳及营养物质在降雨作用下汇集成地表径流,最终进入林区水体造成污染,不同树种、各树木本身各组分所能携带并随降雨产生地表径流中的有机物含量差异显著,收集地表径流的起始时间难以控制,所以自动采集林区地表径流对探究不同树种造成的林区水体污染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主要使用采集瓶收集地表径流,在降雨结束后再取出采样瓶进行检测分析,但在降雨量差异较大的林区,降雨量过少时样品不足以检测且杂质较多,检测数据误差较大,在降雨的不同阶段,地表径流中含有的物质浓度有较大的差异,仅检测分析单一样品,难以对其进行研究,此外,在降雨结束后,采样人员无法判断何时收集到足量的样品,不能及时取出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通过收集机构,可对降雨时形成的径流进行有效的收集,且通过收集槽,可对不同时段的径流进行收集,从而使得对样品的分析更加准确,且由于收集径流对位于山区,因此通过支撑组件可保证装置收集的稳定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安装壳、收集壳和收集板,所述收集壳与安装壳一侧相连接,所述收集板一侧固定连接在收集壳一侧底部,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收集机构;
[0007]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分流组件、第一管道、检测收集筒、第二管道、废水收集筒、电磁阀和控制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安装于收集壳内,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收集壳一侧相连接,所述检测收集筒顶部安装于安装壳底部,且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与检测收集筒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收集壳一侧相连接,所述废水收集筒顶部安装于安装壳底部,且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与废水收集筒顶部相连接,所述电磁阀分别安装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安装壳顶部。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优选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挡板、转动杆、转动板和水位传感器,两个所述挡板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收集壳进水口两侧,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收集壳内部中央,两个所述转动板一侧分别与转动杆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于收集壳内壁顶部。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保护壳、控制器与蓄电池,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在安装壳顶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保护壳内部一
侧,所述蓄电池安装于保护壳内部另一侧。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相对于检测收集筒一端安装有分流管,所述检测收集筒内等间距开设有三个收集槽,所述分流管分别位于三个收集槽内。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优选的,三个所述收集槽顶部均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且所述分流管底部一侧均安装有电磁阀。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相对于废水收集筒一端安装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位于废水收集筒内部。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和水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当废水收集筒内收集完毕后,第二管道上的电磁阀关闭,打开第一管道上的电磁阀,从而检测收集筒开始集水,因三个分流管分别位于三个收集槽内,且分流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三个收集槽顶部均安装有水位传感器,继而由左至右的收集槽依次对水源进行收集,当水源达到收集槽内的水位传感器时,关闭相对性的分流管上的电磁阀,直至三个收集槽均集满水源,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信号给终端,指示水样已经收集完毕,采样人员及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测试。
[0016]2、因支撑板对称固定连接在收集壳两侧,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部,螺纹栓螺纹连接在安装座上,通过转动螺纹栓可将螺纹栓的底部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钻入地面,且通过支撑板保证机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分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废水收集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安装壳;2、收集壳;3、收集板;4、收集机构;41、分流组件;411、挡板;412、转动杆;413、转动板;414、水位传感器;42、第一管道;421、分流管;43、检测收集筒;431、收集槽;44、第二管道;45、废水收集筒;46、电磁阀;47、控制组件;471、保护壳;472、控制器;473、蓄电池;5、支撑组件;51、支撑板;52、安装座;53、螺纹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
[0026]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安装壳1、收集壳2和收集板3,收集壳2与安装壳1一侧相连接,收集板3一侧固定连接在收集壳2一侧底部,安装壳1内设置有收集机构4。
[0027]本实施方案中:因收集壳2与安装壳1一侧相连接,从而保证了收集壳2与安装壳1之间的连接性,因收集板3一侧固定连接在收集壳2一侧底部,通过收集板3方便对雨水的收集。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收集壳2两侧设置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板51、安装座52和螺纹栓53,支撑板51对称固定连接在收集壳2两侧,安装座5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51顶部,螺纹栓53螺纹连接在安装座52上。
[0029]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动螺纹栓53可将螺纹栓53的底部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钻入地面,且通过支撑板51保证机构的稳定性。
[0030]如图1

图4所示;
[0031]基于现有的径流采集装置,通过收集机构4,可对降雨时形成的径流进行有效的收集,且通过收集槽431,可对不同时段的径流进行收集,从而使得对样品的分析更加准确,且由于收集径流对位于山区,因此通过支撑组件5可保证装置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安装壳(1)、收集壳(2)和收集板(3),所述收集壳(2)与安装壳(1)一侧相连接,所述收集板(3)一侧固定连接在收集壳(2)一侧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内设置有收集机构(4);所述收集机构(4)包括分流组件(41)、第一管道(42)、检测收集筒(43)、第二管道(44)、废水收集筒(45)、电磁阀(46)和控制组件(47),所述分流组件(41)安装于收集壳(2)内,所述第一管道(42)一端与收集壳(2)一侧相连接,所述检测收集筒(43)顶部安装于安装壳(1)底部,且所述第一管道(42)另一端与检测收集筒(43)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44)与收集壳(2)一侧相连接,所述废水收集筒(45)顶部安装于安装壳(1)底部,且所述第二管道(44)另一端与废水收集筒(45)顶部相连接,所述电磁阀(46)分别安装于第一管道(42)和第二管道(44)上,所述控制组件(47)安装于安装壳(1)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区地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41)包括挡板(411)、转动杆(412)、转动板(413)和水位传感器(414),两个所述挡板(411)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收集壳(2)进水口两侧,所述转动杆(412)转动连接在收集壳(2)内部中央,两个所述转动板(413)一侧分别与转动杆(4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刚陈春黄旭升黄凯邵金华吴卫熊刘宗强郭晋川甘福朱芳坛何令祖李维孟苏冬源李文斌闭福刚曾智甘雪英冯世伟邹颖梁林唐伟李文迅丁璨吴昌洪莫明珠姚瑶彭盼盼陈贵燕李荣朋梁歆悦李燕芳管云雷陶源聪梁力郑思文卢兴达韦继鑫黄振平覃淑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