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62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深基坑土方整体开挖至结构底板底;2、开挖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外围基坑;3、剔凿灌注桩桩头,施工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外围垫层;4、绑扎外围大截面转换梁、承台、传力板带的钢筋;5、支设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模板;6、浇筑外围大截面转换梁、承台和传力板带;7、拆侧模,养护外围大截面转换梁;8、回填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外侧土方;9、开挖坑中坑;10、施工坑内大截面转换梁;11、回填梁窝;12、施工结构底板的垫层和防水;13、施工结构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保证坑中坑大截面转换梁的施工安全性,同时能节省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更新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的环境也日益复杂,地铁线路穿越既有运营隧道、既有建筑工程、软硬不均地层等复杂环境成为工程建设的新常态。在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建设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建筑工程基础桩对既有地铁线路造成破坏,在设计施工时通常采用在地铁线路盾构区间外沿线设计工程桩结合地下大截面转换梁的方法来托换上部结构,从而达到既不影响地下空间的使用也达到托换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目的。但由于增加了大量的大截面转换梁,使得基础坑中坑开挖面积和深度相应增加,增大了深基坑的施工安全风险,现有施工技术中坑中坑通常采取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墙、SWM工法桩等支护形式,并在达到一定设计强度后再整体开挖坑中坑转换梁基槽,或采取“挖一跳一”的挑挖方法来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虽然施工安全可靠性高,但工期长、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能够保证坑中坑大截面转换梁的施工安全性,同时能够节省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深基坑支护桩施工后,深基坑土方整体开挖至结构底板的底面标高处;
[0007]步骤2:开挖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外围基坑;
[0008]步骤3:对承台的承台灌注桩桩头进行剔凿,并在外围基坑中施工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外围垫层;
[0009]步骤4:绑扎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钢筋,在深基坑支护桩与外围大截面转换梁之间开挖传力板带基坑,并在传力板带基坑中绑扎传力板带的钢筋;
[0010]步骤5:支设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模板;
[0011]步骤6:同步浇筑外围大截面转换梁、承台和传力板带;
[0012]步骤7:拆除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侧模,养护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并铺贴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梁侧防水;
[0013]步骤8:回填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外侧的土方至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外壁;
[0014]步骤9:在外围大截面转换梁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外围基坑内侧的土方,形成坑中坑;
[0015]步骤10:在坑中坑内施工剩余的若干根坑内大截面转换梁;
[0016]步骤11:若干根坑内大截面转换梁和外围大截面转换梁间隔设置,相邻两根坑内大截面转换梁之间形成梁窝,外围大截面转换梁与相邻的坑内大截面转换梁之间形成梁
窝,回填梁窝中的土方;
[0017]步骤12:在坑中坑内施工结构底板的垫层和防水;
[0018]步骤13:施工结构底板。
[0019]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外围基坑采用自然放坡形式进行开挖。
[0020]在施工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和承台的外围垫层后,对承台的灌注桩桩头进行防水施工,并在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外围垫层上铺贴外围防水卷材,铺贴外围防水卷材时预留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梁板防水卷材搭接接头。
[0021]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钢筋绑扎至与结构底板的顶面齐平。
[0022]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承台和传力板带均浇筑至与结构底板的底面齐平,且对结构底板的板高度范围内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钢筋进行包裹保护。
[0023]所述的结构底板的板高度范围内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钢筋通过防水卷材包裹并支设模板保护。
[0024]所述的传力板带的厚度为300mm。
[0025]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外围大截面转换梁的梁侧防水采用挤塑板。
[0026]所述的步骤10包括以下分步骤:
[0027]步骤10.1:在坑中坑内施工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垫层;
[0028]步骤10.2:绑扎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钢筋,所述的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钢筋绑扎至与结构底板的顶面齐平;
[0029]步骤10.3:支设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模板;
[0030]步骤10.4:浇筑坑内大截面转换梁;
[0031]所述的坑内大截面转换梁浇筑至与结构底板的底面齐平,且对结构底板的板高度范围内的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钢筋通过防水卷材包裹并支设模板保护;
[0032]步骤10.5:拆除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侧模,养护坑内大截面转换梁,并铺贴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梁侧防水。
[0033]在施工所述的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垫层后,在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垫层上铺贴防水卷材,铺贴防水卷材时预留坑内大截面转换梁的梁板防水卷材搭接接头。
[003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5]1、本专利技术由于先施工了外围的大截面转换梁,并将达到一定设计强度的外围的大截面转换梁兼做为坑中坑的支护结构,保证了坑中坑的安全开挖及坑中坑中剩余大截面转换梁和底板的施工安全,既能在基坑开挖深度和面积增加的基础上保障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性,又无需采用挑挖等方式进行坑中坑转换梁基槽的开挖,大大节省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0036]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自然放坡开挖形式开挖外围的大截面转换梁的基槽,保证了外围的大截面转换梁的安全施工,使其支护效果等同于传统的重力式水泥挡墙、SWM工法桩等支护形式,从而在保证支护效果的基础上节省了工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尤其适用于建筑工程与地下建筑结构共建的建筑工程中。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图中,环形的白色区域为外围大截面转换梁区域10,黑色区域为传力板带区域20;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的施工示意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6的施工示意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9的施工示意图;
[0042]图6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0的施工示意图;
[0043]图7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1的施工示意图;
[0044]图8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2的施工示意图;
[0045]图9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3的施工示意图;
[0046]图10是本专利技术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中承台的施工示意图。
[0047]图中,1深基坑支护桩,2结构底板,21垫层和防水,3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1承台,32灌注桩,33外围垫层,34外围防水卷材,4传力板带,5坑内大截面转换梁,6梁窝,7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深基坑支护桩(1)施工后,深基坑土方整体开挖至结构底板(2)的底面标高处;步骤2:开挖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外围基坑;步骤3:对承台(31)的灌注桩(32)桩头进行剔凿,并在外围基坑中施工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外围垫层(33);步骤4:绑扎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钢筋,在深基坑支护桩(1)与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之间开挖传力板带基坑,并在传力板带基坑中绑扎传力板带(4)的钢筋;步骤5:支设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模板;步骤6:同步浇筑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承台(31)和传力板带(4);步骤7:拆除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侧模,养护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并铺贴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的梁侧防水;步骤8:回填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外侧的土方至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的外壁;步骤9:在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外围基坑内侧的土方,形成坑中坑;步骤10:在坑中坑内施工剩余的若干根坑内大截面转换梁(5);步骤11:若干根坑内大截面转换梁(5)和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间隔设置,相邻两根坑内大截面转换梁(5)之间形成梁窝(6),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与相邻的坑内大截面转换梁(5)之间形成梁窝(6),回填梁窝(6)中的土方;步骤12:在坑中坑内施工结构底板(2)的垫层和防水(21);步骤13:施工结构底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外围基坑采用自然放坡形式进行开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大截面转换梁兼做坑中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施工所述的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和承台(31)的外围垫层(33)后,对承台(31)的灌注桩(32)桩头进行防水施工,并在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的外围垫层(33)上铺贴外围防水卷材(34),铺贴外围防水卷材(34)时预留外围大截面转换梁(3)的梁板防水卷材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铭贾红学王国涛崔瑞国王宜彬敖雪峰张志平杨晨黎映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