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细扁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02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微细扁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二次及以上压延的金属扁导体和绝缘层;金属扁导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宽边以及连接两条宽边的两条窄边;窄边为圆弧段;窄边与宽边的连接位置形成圆弧角,圆弧角角度为1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微细扁线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微细扁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它主要是由金属扁导体和绝缘层两部份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经过多次涂覆漆,烘焙而成。但是要生产现代高端产品应用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工装精度,实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漆包线是各类电感、电器、电机、音圈、车载多媒体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特别是近几年5G手机、5G设备、人工智能机器、新能源化及智能化的电器和汽车等迅速增长和需求,并且这些高端产品的具有极高附加值,给漆包线的应用带来较广阔的领域和美好的前景。随之而来的是对漆包线各性能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0003]产品应用对漆包线一直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漆包线的产品结构调整不可避免,与之配合的原材料(金属、漆),漆包工艺,工艺装备和检测手段等也急待研究开发。然而现有技术中,漆包线扁线问题较多,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参考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中的漆包线扁线的截面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漆包线扁线整体涂漆不均匀,矩形导体棱角角度a为118
°±
5度,表面应力较大,四个角位涂漆后容易出现“骨头状”并且四个角位的漆膜较其他位置更薄弱,使到漆包线扁线整体性能较差;为了大幅降低产品DCR,并提高导体截面率,从而解决阻抗偏高的问题,急需一种创新解决的超微细扁线矩形导体棱角较尖的问题。
专利技术内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超微细扁线及其生产工艺。
[0005]一种超微细扁线,包括二次及以上压延的金属扁导体和绝缘层;所述金属扁导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宽边以及连接两条宽边的两条窄边;所述窄边为圆弧段;所述窄边的曲率半径为0.03mm~0.05mm,所述两条宽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08mm;所述窄边与宽边的连接位置形成圆弧角,所述圆弧角角度为157
±5°
;所述绝缘层涂覆设置在所述金属扁导体外。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微细扁线,通过对线材进行退火和二次压延,消除前段工序所造成的组织缺陷、内应力以及表面应力,并使所述窄边形成曲率半径为0.03mm~0.05mm的圆弧段,线材的四个角位过渡平滑形成圆弧角,减少涂覆的绝缘层在四个棱角位置的表面张力,提高漆膜的均匀性,进而大大提高了扁线的整体性能,大幅降低产品DCR,并提高导体截面率,解决了阻抗偏高的问题,减少线材的绝缘损失;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扁线主要适用于各类电感、电器、电机、音圈、车载多媒体等领域,产品优势明显,满足不同领域要求和应用;通过新型制造生产工艺,使棱角整形为157
±5°
圆弧角,再通过我司研发调制绝缘漆,从而保证整个导体表面漆膜涂覆均匀,制造出高性能的超微细扁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稀释后的AI、PI层或AI+PI复合涂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后的AI、PI层或AI+PI复合涂层的绝缘漆液由溶剂和稀释液进行混合形成;所述溶剂包括NMP、DMF、DMSO、DMAC;所述稀释液为丙酮,比例为绝缘漆液1%~15%,所述绝缘漆液的绝缘表面张力≤25mN。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AI、PI的绝缘漆液溶剂主要成分为NMP、DMF、DMSO、DMAC,表面张力在32.4mN~41.0mN范围内,因表面张力大,不利于漆膜均均性,特别是圆弧角部位,通过添加丙酮1%~15%稀释,绝缘表面张力≤25mN,进一步减少涂覆的绝缘层在四个圆弧角位置的表面张力,提高漆膜的均匀性,尤其是扁线四个圆弧角位置涂漆均匀。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自粘层:所述自粘层为HB层或SB层或SV层。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绝缘层的表面涂覆自粘层,适应产品下一道工序,有利于终端产品形成,提高性能和成品的品质,使线材固化为一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单边厚度为0.5

15μm,自粘层单边厚度为0.5

10μm。
[0013]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扁导体为铜、银、铝、合金、铜包铝或镀锡铜。
[0014]进一步地,超微细扁线的标称规格厚度T≦0.08mm,宽边W≦1.0mm。
[0015]一种超微细扁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金属材料半成品通过拉丝,根据产品规格所需,拉制特定圆线尺寸;
[0017]步骤二;对线材依次进行高温退火和第一次压延,线材形成金属扁导体,金属扁导体为标称规格的50~90%;所述金属扁导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宽边以及连接两条宽边的两条窄边;所述窄边为圆弧段;所述窄边与宽边的连接位置形成圆弧角;所述圆弧角角度为118
°±5°
,使金属扁导体整形为三分之一矩形导体;
[0018]步骤三:采用毛毡涂漆法向金属扁导体涂绝缘漆,并进行烘焙和冷却,使金属扁导体的表面形成绝缘层;
[0019]步骤四:对线材依次进行第二次压延,金属扁导体压制成标称规格,所述窄边的曲率半径为0.03mm~0.05mm,所述两条宽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08mm;所述圆弧角角度为157
±5°
,进一步使金属扁导体整形为二分之一矩形导体;
[0020]步骤五:采用高压密闭式脉冲数控喷雾方式,对线材再次进行涂绝缘漆,并进行烘焙和冷却,使单边绝缘层的漆膜厚度为0.5

15μm;
[0021]步骤六:润滑或不涂表润滑方式,收线并形成成品线材。
[0022]进一步地,在步骤五中,冷却后,可对线材涂覆自粘漆,并再进行烘焙和冷却,使线材形成自粘层,单边自粘层的漆膜厚度为0.5

10μm,再进入步骤六。
[0023]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扁线的生产工艺,将金属扁导体退火后进行一次压延,先涂上一次绝缘漆,再进行二次压延,使金属扁导体尺寸控制在标准标称值内,此时金属扁导体的棱角成圆弧角,角度157
°±5°
,进而再一次或多次高压密闭式喷雾,多道次涂绝缘漆和自粘漆,生产出超微细扁线,产品综合性能显著提升,特别是耐高压、耐刺破和耐高温方面;极大提高高端产品设计空间利用系数;
[0024]经退火或不退火,通过多道次或一次涂覆一层纳米材料的自粘层,该自粘层厚度单边为0.5μm~10μm,该自粘层与AI、PI绝缘漆均为树脂,烘焙、冷却后,同样具有绝缘漆相同性能;
[0025]金属扁导体的组成材料可为铜、银、铝、合金、铜包铝或镀锡铜,其中铜包铝的结构形式为将铜带同心地包覆在铝杆的外表面并进行焊接,使铜与铝两种不同的金属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中的漆包线扁线的截面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次及以上压延的金属扁导体,所述金属扁导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宽边以及连接两条宽边的两条窄边;所述窄边为圆弧段;所述窄边的曲率半径为0.03mm~0.05mm,所述两条宽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08mm;所述窄边与宽边的连接位置形成圆弧角,所述圆弧角角度为157
±5°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涂覆设置在所述金属扁导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稀释后的AI、PI层或AI+PI复合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后的AI、PI层或AI+PI复合涂层的绝缘漆液由溶剂和稀释液进行混合形成;所述溶剂包括NMP、DMF、DMSO、DMAC;所述稀释液为丙酮,比例为绝缘漆液1%~15%,所述绝缘漆液的绝缘表面张力≤25m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粘层;所述自粘层为HB层或SB层或SV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单边厚度为0.5

15μm,自粘层单边厚度为0.5

10μ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扁导体为铜、银、铝、合金、铜包铝或镀锡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微细扁线,其特征在于,超微细扁线的标称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海陈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松田电工台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