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86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包括在四角设有插孔的基座、四个吊在插孔的固定框架、四个装在固定框架下端部的灯管座,及一盖在固定框架底部的反射罩。反射罩设有供灯管座穿出的穿孔。固定框架上端部设有一位于插孔下方的下垂壁、一向上穿出插孔并向内弯折的贴抵壁,及一以下端连接在下垂壁旁的顶撑壁。未装设反射罩时固定框架是通过顶撑壁抵于基座底面而限位,组装反射罩时灯管座是随固定框架相对于基座逐渐外摆穿过各穿孔。(*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
技术介绍
以往日光灯具在设计上,会随着装设的场合、材质、所配置日光灯管数等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构造设计,如图1、2所示的一种以往双管式的日光灯具,便属于简易型的吸顶式日光灯具,该灯具包括长条状的基座11、四个分别固定在基座11底部四个角落处的固定框架12、四个可分别安装在固定框架12下端的灯管座13,及一用来盖在固定框架12底面的反射罩14。每一固定框架12的下端部有一相对于基板11呈往外上方倾斜延伸的固定壁121,使固定壁121靠近基座11的一侧位置较低、远离基座11的一侧位置较高。灯管座13是两两相对地分别垂直地固定在其所对应的固定壁121的底部,使灯管座13相对于基座11处于一倾斜延伸状态。反射罩14的截面呈V字型,其底壁140上设有四个长方形穿孔141,穿孔141分别对应于固定在固定壁121底面的灯管座13,使反射罩14以底壁140盖在固定壁121底面时,灯管座13可分别向下对应穿出穿孔141,两两灯管座13间可安装日光灯管,使日光灯管所发出的亮光能通过反射罩14的底壁140往下反射,以提高照明效率。至于整体反射罩14的固定,是通过四螺丝142分别沿一垂直于固定壁121底面的方向将反射罩14的底壁140固定在固定壁121上。安装灯具时,通常是先将基座11固定在天花板上,接着将反射罩14由下往上固定在固定壁121的底面,在盖合时反射罩14的穿孔141必须保证灯管座13可向下穿出,由于灯管座13是呈倾斜状设置,因此设计上必须使穿孔141的长度远大于灯管座13与固定壁121相接触端面的长度,以利于灯管座13在盖合过程中能顺利地向下穿出穿孔141。由于以往日光灯具的灯管座13安装在固定框架12时,相对于基座11是固定设计的,使其反射罩14穿孔14的长度必须远大于灯管座13与固定壁121相接触端面的长度,因此除灯管座13露出穿孔141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固定壁121或空隙露出穿孔141而影响外观,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管座可摆移,使反射罩上穿孔的大小接近灯管座的日光灯具。本技术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包括一长条状的基座、四个分别活动吊装在基座下方的固定框架、四个分别安装在固定框架下方的灯管座,及一用来盖在固定框架底部的反射罩。基座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其四角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孔,及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其特征在于固定框架是分别活动吊装在插孔处,并具有一位于所对应插孔下方的下垂壁、一以下端同体连接在下垂壁下端旁的顶撑壁、一由下垂壁的顶缘向接近基座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并穿过插孔而位于基座顶面上的贴抵壁,及一由下垂壁底缘向约相反于贴抵壁的延伸方向弯折延伸的固定壁,固定壁以贴抵壁穿过插孔的位置为中心,在一接近基座的中心线的内缩位置与一远离该中心线的外张位置间摆动。灯管座分别组装在固定框架的固定壁底面。反射罩用来盖在固定框架的固定壁底面,并具有四个分别对应于灯管座的穿孔。反射板未安装前,每一固定壁都位于内缩位置,每一顶撑壁以其顶缘顶抵在基座底面而限位,在反射罩组装过程中,灯管座分别随固定壁相对于基座逐渐由内缩位置往外张位置摆动地穿过反射罩的穿孔。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固定式灯管座的日光灯具的仰视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的日光灯具的仰视局部立体分解图,其中反射罩已移除;图3是仰视立体组合图,说明本技术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的实施例;图4是该实施例的仰视局部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在反射罩未组装前二固定框架相对于基座处于内缩位置;及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在反射罩组合后固定框架相对于基座位于外张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灯管座可摆移的日光灯具的实施例包括用来固定在天花板的基座2、四个分别活动吊装在基座2下方的固定框架3、四个分别往下突伸地组装在固定框架3上的灯管座4,及一用来盖在固定框架3底部的反射罩5。基座略呈长条状,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其四角的四对插孔22,及二个分别沿其两长边向下并向内相向弯折延伸的补强突缘23。每对插孔22都沿基座2的长度方向延伸为等长的直线对应状态,且其中两对插孔22分别位于基座2的一端且分处于中心线21两侧,另两对插孔22分别位于基座2另一端的两侧。基座2在安装时,通常是以其顶面朝上地固定在天花板上。配合图5所示,四个固定框架3分别活动吊装在基座2的成对设置的插孔22处,每一固定框架3具有直立状间隔设置且下端连接成一体并位于所对应二插孔22下方的二个下垂壁32与一介于二下垂壁32间的顶撑壁30、二个分别由下垂壁32的顶缘向接近中心线21的方向垂直弯折延伸的贴抵壁31、一由下垂壁32的底缘向相反于贴抵壁31的延伸方向弯折的固定壁33、二个分别由二下垂壁32的相背侧边缘向远离中心线21的方向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辅助限位壁34,及二个由顶撑壁30的两相反侧边缘向相同于第一辅助限位壁34延伸方向弯折的第二辅助限位壁35。二个贴抵壁31介于所对应插孔22与基座2的中心线21间。顶撑壁30相对于二下垂壁32是略往靠近中心线21的方向倾斜一角度。固定壁33有一呈内宽外窄的伸置孔331,使固定壁33有二位于伸置孔331外端部的相向侧边缘的插接部332。前述下垂壁32与贴抵壁31的设置数量,不以两个为限,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以上,当然前述基座2上所开放的插孔22数量,必须搭配贴抵壁31数量设置。二个第一辅助限位壁34呈长方片状。二个第二辅助限位壁35的末端缘呈弧形。灯管座4分别插接在固定框架3的固定壁33的二插接部332间。每一灯管座4有二个分别设在其上端部相反侧的插槽41,在插接时是先以其上端部伸置入所对应固定壁33的伸置孔331的内部,然后将灯管座向外推移使二插槽41与插接部332插接固定。反射罩5盖在固定框架3的固定壁33底面,反射罩5的截面呈V字型,其底壁50有四个长方形穿孔51,穿孔51分别对应固定在固定壁33底面的灯管座4。当反射罩5盖在固定壁33底面时,灯管座4分别向下对应穿出穿孔51,通过四螺丝52分别沿一垂直于固定壁33的方向将反射罩5固定在固定壁33底部。当反射罩5未盖在固定框架3底部之前,每一固定框架3都可以插孔22的位置为中心在一预定角度间摆动,使固定框架3的固定壁33可以其所对应插孔22为中心,相对于基座2位于如图5所示的内缩位置或如图6所示的外张位置间摆动。当一固定框架3的固定壁33处于内缩位置时,其每一贴抵壁31和下垂壁32连接处与顶撑壁30分别抵于基座2的顶、底面,而使整体固定框架3获得限位,且顶撑壁30是以其顶缘约以垂直角度顶抵于基座2,借此限制固定框架3的内缩位置。当固定壁33在外张位置时,相对于内缩位置远离基座2的中心线21,此时除了贴抵壁31以其底面平贴在基座2顶面而获限位以外,第一辅助限位壁34以其顶缘向上顶抵于基座2底面,而且第二辅助限位壁35同时以其弧形末端缘抵接于基座2的补强突缘23近下端处,也就是固定壁33在外张位置时,整体固定框架3是同时以贴抵壁31、第一辅助限位壁34与第二辅助限位壁35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摆动的日光灯具,包含:一长条状的基座、四个分别活动吊装在基座下方的固定框架、四个分别安装在固定框架下方的灯管座,及一用来盖在固定框架底部的反射罩,基座具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其四角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孔,及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其特征在于:固定框架活动地吊装在插孔处,每一固定框架有一位于所对应插孔下方的下垂壁、一以下端同体连接在下垂壁下端旁的顶撑壁、一由下垂壁顶缘向接近基座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穿经插孔而位于基座顶面上的贴抵壁,及一由下垂壁底缘向相反于贴抵壁延伸 方向弯折的固定壁,固定壁以贴抵壁穿过插孔的位置为中心,在接近基座中心线的内缩位置与远离中心线的外张位置间摆动;灯管座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的固定壁底面;反射罩用来盖在固定框架的固定壁底面,反射罩有四个分别对应于灯管座的穿孔; 反射罩未安装前,每一固定壁位于内缩位置,每一顶撑壁是以其顶缘顶抵在基座底面而限位,反射罩组装过程中,灯管座是随固定壁相对于基座逐渐由内缩位置向外张位置摆动位移地穿过反射罩的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甘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