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801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含有套接段及夹线段;绝缘座,含有套筒部,穿套于外壳体的套接段中,界定有插入口,并自套筒部的周缘,径向地伸设一接座,自接座的末端向内凹设有芯线插穴,芯线插穴的穴缘连伸绝缘压片,绝缘座的底部,即相对于插入口侧,凹设有一容置穴,容置穴的穴缘连伸绝缘挡片;内端子置入于绝缘座的容置穴中,含有基板,于基板的第一端,径向地突设有端子夹片,伸置于绝缘座的套筒部中,而于基板的第二侧,突设有芯线夹片,伸置于绝缘座的芯线插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施工上更加便利、省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在施工上更加便利、 省时的同轴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所应用的同轴线连接器,如附图说明图15、图16所示,包括 一外壳体51,含有一套接部511及一夹线段512; —绝缘座52,套接在外壳体51 的套接部511中,并含有一绝缘隔板521; —内端子53,置于该绝缘座 52中,含有一基板531,于该基板531近第一端处,突设有端子夹片532 平时置入于绝缘座52内,且投影在外壳体51的套接部511中,并自该 基板531的第一端端缘,弯曲地连伸一搭接舌片533。在组装时,如图 14所示,将一同轴线54的讯号芯线段541插置于内端子53的基板531 与搭接舌片533之间,而后再依R方向,将外壳体51的套接部511进行 90度的弯折,使同轴线54跨置在外壳体51的夹线段512上,并同时使 同轴线54的讯号芯线段541被紧夹在内端子53的基板531与搭接舌片 533之间,另外使内端子53的搭接舌片533与外壳体51的夹线段512间, 由绝缘隔板521所区隔绝缘,待于夹线段512施予压夹紧固同轴线54后, 便完成组装,如图15所示。然而上述现有同轴线连接器,在组装上,该同轴线54的讯号芯线段 541,必须先插入该内端子53的基板531与搭接舌片533之间,并随外 壳体51的套接部511翻转90度,由于讯号芯线段541并未与内端子53 呈一固定状态,因此在翻转的过程中极易滑落、脱离,造成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同轴线连接器,本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现有同轴 线连接器,因同轴线必须先行插入于内端子,并随外壳体翻折,而产生 在此一翻折过程中,同轴线易与内端子脱落,形成不良品的缺点,使本技术在施工上更加便利、省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体,含有一套接段 及一夹线段; 一绝缘座,含有一套筒部,穿套于外壳体的套接段中,界 定有一插入口,并自该套筒部的周缘,径向地伸设一接座,自该接座的 末端向内凹设有一芯线插穴,该芯线插穴的穴缘连伸一绝缘压片,该绝 缘座的底部,即相对于插入口侧,凹设有一容置穴,该容置穴的穴缘连 伸一绝缘挡片; 一内端子,置入于该绝缘座的容置穴中,含有一基板, 于该基板的第一端,径向地突设有端子夹片,伸置于该绝缘座的套筒部 中,而于该基板的第二侧,突设有芯线夹片,伸置于该绝缘座的芯线插 穴中;令绝缘挡片弯曲地置于内端子的基板外侧后,依外壳体的套接段 处施予翻折,而使该套接段的中央轴心线与夹线段的中心线成正交状态 后,便可将同轴线的讯号芯线段,由该绝缘座的接座末端的芯线插穴插 入,并跨置在内端子的基板上,以于夹压该外壳体的夹线段后,迫使该 绝缘压片联动该内端子的芯线夹片,紧紧地压制该讯号芯线段上,使该 讯号芯线段紧夹于该芯线夹片与基板间。前述的同轴线连接器,其中绝缘座,于其绝缘压片的里侧,是突设 有压块。前述的同轴线连接器,其中内端子的芯线夹片,是呈一曲面。前述的同轴线连接器,其中内端子的芯线夹片与讯号芯线段接触的 压制面,是呈一平整面。前述的同轴线连接器,其中内端子的芯线夹片与讯号芯线段接触的 压制面,设有一弧形凹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现有同轴线连 接器,因同轴线必须先行插入于内端子,并随外壳体翻折,而产生在此 一翻折过程中,同轴线易与内端子脱落,形成不良品的缺点,使本实用 新型在施工上更加便利、省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绝缘座与内端子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端子装置于绝缘座中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翻折外壳体的套接段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结构插入一同轴线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紧固一同轴线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内端子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9-9线的剖面图。图10是图8所示内端子于紧夹一讯号芯线段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可取内端子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内端子紧夹讯号芯线段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采用另一型式外壳体的实施例图。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于包夹同轴线后的示意图。图15是现有同轴线连接器的结构剖面图。图16是图15所示现有同轴连接器在翻折外壳体后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1套接段 110中央轴心线12夹线段 120中心线122外绝缘层夹片122a夹肋 123a夹肋 124讯号线迫紧片21套筒部 211插入口221芯线插穴 23绝缘压片 24容置穴 31基板 331压制面 40同轴线 43内绝缘层 511套接部 521绝缘隔板 532端子夹片10、 10a外壳体111固定板 121板体. 123编织层夹片 20绝缘座 22接座 231压块 30、 30a内端子 33芯线夹片 332弧形凹沟 42编织层 51外壳体 52绝缘座 531基板25绝缘挡片 32端子夹片 331a压制面 41外绝缘层 44讯号芯线段 512夹线段 53内端子 533搭接舌片54同轴线 541讯号芯线段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包 括 一外壳体IO、 一绝缘座20及一内端子30。其中该外壳体10与内端 子30是用导电材料制成,其中该内端子30是置于该绝缘座20中,并使 该绝缘座20被包夹于外壳体10中。本技术的同轴线连接器,如图l、图4、图5、图6所示,其中 该外壳体10,含有一套接段11,呈一圆筒状,该套接段11的周缘,连 伸一固定板lll,另于该套接段11的端缘一体连伸一夹线段12,该夹线 段12含有一板体121,并于该板体121的两侧,分别对应的突设有外绝 缘层夹片122、编织层夹片123及讯号线迫紧片124,以分别对应地紧夹 一同轴线40的外绝缘层41、编织层42、内绝缘层43与讯号芯线段44。如图1至图5所示,该绝缘座20,含有一套筒部21,穿套于外壳体 10的套接段11中,界定有一插入口211,并自该套筒部21的周缘,径 向地伸设一接座22,自该接座22的末端向内凹设有一芯线插穴221,并 于该芯线插穴221的穴缘连伸一绝缘压片23,另外于绝缘座20的底部, 即相对于插入口侧,凹设有一容置穴24,并于该容置穴24的穴缘连伸一 绝缘挡片25。如图1至图5所示,该内端子30,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是吻 合地置入于该绝缘座20的容置穴24中,其含有一基板31,该基板31的 第一端,径向地突设有端子夹片32,令端子夹片32伸置于该绝缘座20 的套筒部21中,而于该基板31的第二侧,突设有芯线夹片33,伸置于 该绝缘座20的芯线插穴221中。本技术的同轴线连接器,在制造上,该外壳体10在冲压成型时, 如图l、图4所示,其中该套接段11的中央轴心线110是与该夹线段12 的板体121的中心线120呈平行状,在组装时,先将绝缘座20的套筒部 21置入套接段11后,再将内端子30置入绝缘座20的容置穴24中,而 后如图4所示,依T方向,将绝缘挡片25弯曲地置于内端子30的基板 31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体,含有一套接段及一夹线段;    一绝缘座,含有一套筒部,穿套于外壳体的套接段中,界定有一插入口,并自该套筒部的周缘,径向地伸设一接座,自该接座的末端向内凹设有一芯线插穴,该芯线插穴的穴缘连伸一绝缘压片,该绝缘座的底部,即相对于插入口侧,凹设有一容置穴,该容置穴的穴缘连伸一绝缘挡片;    一内端子,置入于该绝缘座的容置穴中,含有一基板,该基板的第一端,径向地突设有端子夹片,伸置于该绝缘座的套筒部中,而于该基板的第二侧,突设有芯线夹片,伸置于该绝缘座的芯线插穴中;令绝缘挡片弯曲地置于内端子的基板外侧后,依外壳体的套接段处施予翻折,而使该套接段的中央轴心线与夹线段的中心线成正交状态后,便可将同轴线的讯号芯线段,由该绝缘座的接座末端的芯线插穴插入,并跨置在内端子的基板上,以于夹压该外壳体的夹线段后,迫使该绝缘压片联动该内端子的芯线夹片,紧紧地压制该讯号芯线段上,使该讯号芯线段紧夹于该芯线夹片与基板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钦雄刘允昱黄明卿郑家茂陈宏明彭明熯
申请(专利权)人:建舜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