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51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涉及风电叶片主梁打磨技术领域。在轨道板上设置有安装弧形板的支撑架,轨道板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与弧形板的弧形面滑动连接,移动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与打磨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根据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曲面形状,移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在轨道板的通孔内在垂直方向移动,同时打磨机构在在轨道板的滑槽内水平移动,打磨机构也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使得打磨轨迹和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曲面形状的契合度高,能够保证打磨的准确性。在打磨过程中遇到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凹凸不平的缺陷时,在移动机构和打磨机构之间的缓冲机构能够减小震动带来的冲击。小震动带来的冲击。小震动带来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叶片主梁打磨加工
,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风能作为新能源的最重要的板块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国都获得了较大发展,风电叶片通常由上下两个壳体构成外部轮廓,内部使用主梁

腹板结构进行承载,主梁以及腹板等增强结构件是叶片构件中的重要结构,然而,我国风电行业装备制造业却发展缓慢,像风电叶片的打磨清理工序,依然长期依靠工人用绞磨机进行打磨,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车间粉尘污染严重,容易给工人造成肺病伤害。
[0003]由于风力发电机叶片尺寸大、曲面复杂,打磨抛光十分不易,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因此采用高自动化的打磨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申请号为CN209774264U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风电叶片尖部自动化打磨设备,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V型的打磨辊子将风电机叶片的尖端部位进行双侧打磨,效率较高,但是风电机叶片的尖端部位相对于主梁的位置,曲面较小,打磨的难度较高,所以对于主梁的打磨需要考虑多角度和灵活可调整的打磨流程,才能满足打磨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打磨效率高、打磨准确率高的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轨道板上设置有安装弧形板的支撑架,轨道板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与弧形板的弧形面滑动连接,移动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与打磨机构连接;
[0006]所述的打磨机构为:移动机构下端通过缓冲机构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三连接轴与旋转连接件一侧套筒转动连接,旋转连接件另一侧套筒与垂直连接轴一端在垂直方向活动连接,垂直连接轴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打磨机;第二电机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通过横向连接杆与第三连接轴转动连接,支撑杆与曲柄一端转动连接,曲柄另一端与横向连接轴一端在水平方向活动连接,横向连接轴另一端与垂直连接轴在垂直方向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连接件的水平中心线分别与第三连接轴的中垂线、垂直连接轴的中垂线相互垂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连接轴的水平中心线与垂直连接轴的中垂线相互垂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机构为:轨道板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设置有与轨道板上的通孔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顶面连接,第一连
接板的相互对称的侧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与弧形板的弧形面滑动连接的导向轮,第二连接轴另一端设置有与缓冲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筒。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机构为:移动机构下方设置有第三连接筒,第三连接筒的圆周侧壁上设置相互对称的两个挂耳,第三连接筒上设置有位于挂耳两侧相互对称的挡板,第三连接筒上的挂耳通过销钉与第二连接筒的圆周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筒上顶面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挡板下方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连接孔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挡板中间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配重块固定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根据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曲面形状,移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在轨道板的通孔内在垂直方向移动,同时打磨机构在在轨道板的滑槽内水平移动,打磨机构也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使得打磨轨迹和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曲面形状的契合度高,能够保证打磨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具有打磨效率高的优点。
[0013](2)本专利技术在打磨过程中遇到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凹凸不平的缺陷时,在移动机构和打磨机构之间的缓冲机构能够减小震动带来的冲击。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移动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打磨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1中缓冲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图6中第三连接筒506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支撑架;2、移动机构;201、第一连接轴;202、导向轮;203、第一连接筒;204、第二连接轴;205、滑块;206、第一弹簧;207、第一连接板;208、第一电机;3、轨道板;4、打磨机构;401、第二电机;402、第三连接轴;403、旋转连接件;404、垂直连接轴;405、第二连接板;406、打磨机;407、横向连接轴;408、曲柄;409、支撑杆;4010、横向连接杆;5、缓冲机构;501、第二连接筒;502、配重块;503、销钉;504、第二弹簧;505、挡板;506、第三连接筒;507、第三连接板;508、挂耳;6、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由支撑架1、移动机构2、轨道板3、打磨机构4、缓冲机构5、弧形板6联接构成。
[0025]在轨道板3上安装有支撑架1,支撑架1上安装弧形板6,轨道板3的滑槽内滑动连接
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与弧形板6的弧形面滑动连接,移动机构2带动打磨机构4在轨道板3的滑槽内水平移动,同时根据弧形面的形状,第二连接轴204带动打磨机构4在轨道板3的通孔内在垂直方向移动,保证打磨的准确性。移动机构2通过缓冲机构5与打磨机构4连接。在打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凹凸不平的缺陷,在移动机构2和打磨机构4之间的缓冲机构5能够减小震动带来的冲击。本实施例能够根据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曲面形状,打磨机构4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使得打磨轨迹和风力发电机叶片主梁的曲面形状的契合度高,本实施例具有打磨效率高的优点。
[0026]如图2、图3所示,移动机构2由第一连接轴201、导向轮202、第一连接筒203、第二连接轴204、滑块205、第一弹簧206、第一连接板207、第一电机208联结构成,移动机构2为:轨道板3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05,滑块205上安装有第二连接轴204,第二连接轴204与轨道板3上的通孔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轴204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07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204上安装有第一弹簧206,第一弹簧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轨道板(3)上设置有安装弧形板(6)的支撑架(1),轨道板(3)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与弧形板(6)的弧形面滑动连接,移动机构(2)通过缓冲机构(5)与打磨机构(4)连接;所述的打磨机构(4)为:移动机构(2)下端通过缓冲机构(5)与第二电机(401)连接,第二电机(401)的输出轴通过第三连接轴(402)与旋转连接件(403)一侧套筒转动连接,旋转连接件(403)另一侧套筒与垂直连接轴(404)一端在垂直方向活动连接,垂直连接轴(404)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405)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405)上设置有打磨机(406);第二电机(401)上设置有支撑杆(409),支撑杆(409)通过横向连接杆(4010)与第三连接轴(402)转动连接,支撑杆(409)与曲柄(408)一端转动连接,曲柄(408)另一端与横向连接轴(407)一端在水平方向活动连接,横向连接轴(407)另一端与垂直连接轴(404)在垂直方向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连接件(403)的水平中心线分别与第三连接轴(402)的中垂线、垂直连接轴(404)的中垂线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全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连接轴(407)的水平中心线与垂直连接轴(404)的中垂线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