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249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包括工作台、泵液补液区域、移液区域以及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所述泵液补液区域包括泵液补液单元、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以及孔板转运机器人,所述移液区域包括移液单元和移液X轴直线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现进口设备8通道移液液体工作站工作头布置在同一导轨上,虽然保障了96孔孔板移液操作时的高效率,但服务日常大量使用的24孔板、6孔板等耗材时,半数通道闲置造成昂贵的硬件闲置浪费,当涉及24孔板及96孔板混合使用时,大部分移液通道同样闲置,现有进口设备有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巨大空间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制药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物药品高通量研发与检测过程中,需要大量液体操作,用于目标产物表达、检测前处理样本准备、移液纯化等操作,现阶段多数实验室的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以保障通量,效率低、成本高,并由于不同人员的操作,导致大批量操作时不同样本间的波动与均一性问题,需要高通量的液体工作站以保障操作效率与质量,常见的液体操作包括小液量移液与大容量泵液补液两部分,现高通量多通道移液(并行8通道,或8通道与96通道并联)液体工作站产品基本依赖进口。
[0003]目前现进口设备8通道移液液体工作站工作头布置在同一导轨上,虽然保障了96孔孔板移液操作时的高效率,但服务日常大量使用的24孔板、6孔板等耗材时,半数通道闲置造成昂贵的硬件闲置浪费,当涉及24孔板及96孔板混合使用时,大部分移液通道同样闲置,现有进口设备有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巨大空间。
[0004]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包括工作台、泵液补液区域、移液区域以及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所述泵液补液区域包括泵液补液单元、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以及孔板转运机器人,所述移液区域包括移液单元和移液X轴直线电机。
[0008]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泵液补液单元包括泵液补液Y轴直线电机、泵液补液工作头阵列、泵液通道以及多路切换机构,所述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和泵液补液Y轴直线电机均安装在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上,所述多路切换机构安装在泵液通道的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移液单元包括移液Y轴直线电机和移液工作头阵列,所述移液工作头阵列由四组移液工作头组成,所述移液X轴直线电机和移液Y轴直线电机均安装在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上。
[0010]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移液工作头包括Z轴伺服单元、紧凑型移液泵体、埋入式移液管路、脱枪机构安装基座、脱枪驱动结构、脱枪执行结构、枪头顶出结构、自动回弹结构、一次性枪头安装结构以及枪头。
[0011]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全自动滑出滑入,便于孔板、摇管、摇瓶等耗材加载耗材的耗材载台滑台阵列;用于存储培养基、裂解液等工艺液体,并进行温度控制的底仓液体存储单元;工艺过程中实现孔板、摇管、摇瓶等耗材的混匀操作
的振荡单元;基于实际工艺需求,安装孔板、摇管、摇瓶等不同类型耗材载架的耗材载架:用于工艺过程中物料的姿态调整与暂存的操作载台;实现底仓存储液体向台面管路的泵送的泵组单元。
[0012]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移液工作头阵列内的四组移液工作头采用错层布置,从而使每个移液工作头能够独立进行Y轴运动、Z轴运动、装枪操作以及脱枪操作。
[0013]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包括龙门X轴运动导轨机构和龙门Y轴运动横梁,龙门X轴运动导轨机构和龙门Y轴运动横梁之间无机械连接,工作时龙门X轴运动导轨机构和龙门Y轴运动横梁间保持毫米级气体间隙。
[0014]作为本技术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耗材载台滑台阵列包括导轨运动结构、导轨固定机构、耗材载架快速更换接口以及耗材中转滑台,泵组单元包括泵液泵组和泵液废液收集单元,泵液泵组为多路蠕动泵或者其他类型泵体。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工作台、泵液补液区域以及移液区域,移液工作头阵列内的四组移液工作台采用错层布置,从而使每个移液工作台能够独立进行Y轴运动、Z轴运动、装枪操作以及脱枪操作,两个移液工作头阵列并行在左右独立区域操作,等效于两个移液工作头阵列并行工作,可倍数级提高操作效率,而两个移液工作头阵列拼接后,形成完整的8通道的移液工作头阵列,对耗材载架上的耗材进行并行的8通道移液操作,从而实现液体操作过程中并行的多通道移液与多通道泵液补液操作,相比于现有进口液体工作站产品,倍数级提高处理通量,同时采用集成式气体驱动移液泵体于埋入式驱动管线后,大大提高移液精度,并消除传统注射器在开放环境长期使用后的注射器活塞污染风险,也大大减小了单元体积,便于实现高通道密度。
[0017]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脱枪机构安装基座、脱枪驱动结构、脱枪执行结构、枪头顶出结构以及自动回弹结构,每个通道配备独立的脱枪组件,可在任意高度任意位置实现脱枪操作,同时不同通道间,也可实现独立的脱枪操作,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0018]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移液X轴直线电机、泵液补液Y轴直线电机以及移液Y轴直线电机,无接触式传动,没有粉尘产生,洁净度高,运动速度倍数级高于传统的啮合式传动,更加提高了设备的单日通量,且避免传统传动方式的润滑需求,相比于现有产品大大优化日常使用维护成本。
[0019]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龙门X轴运动导轨机构和龙门Y轴运动横梁之间无机械连接,在功能增加时可方便地从龙门结构上部装入新的模组,连接电气线缆即可使用,在更换或维修工作单元时,在断开电气连接后,可非常方便地将工作单元从龙门上部移出,工作时龙门X轴运动导轨机构和龙门Y轴运动横梁间保持毫米级气体间隙,消除机械摩擦及带来的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系统台面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系统总体布局轴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系统总体布局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新型移液工作头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脱枪机构安装基座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移液工作头阵列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移液工作头阵列结构正视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移液工作头阵列结构侧视图;
[0028]图9为本技术移液工作头阵列合并时操作结构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移液工作头阵列资源的实时配置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安装结构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泵液补液平台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技术泵液补液管路自动清洗流程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耗材载架滑台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技术耗材载架滑台滑出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工作台;2、泵液补液区域;3、移液区域;4、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5、泵液补液单元;6、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7、孔板转运机器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包括工作台(1)、泵液补液区域(2)、移液区域(3)以及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液补液区域(2)包括泵液补液单元(5)、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6)以及孔板转运机器人(7),所述移液区域(3)包括移液单元(8)和移液X轴直线电机(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液补液单元(5)包括泵液补液Y轴直线电机(501)、泵液补液工作头阵列(502)、泵液通道(503)以及多路切换机构(504),所述泵液补液X轴直线电机(6)和泵液补液Y轴直线电机(501)均安装在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4)上,所述多路切换机构(504)安装在泵液通道(50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单元(8)包括移液Y轴直线电机(801)和移液工作头阵列(802),所述移液工作头阵列(802)由四组移液工作头(803)组成,所述移液X轴直线电机(9)和移液Y轴直线电机(801)均安装在直线电机龙门主框架(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式液体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工作头(803)包括Z轴伺服单元(8031)、紧凑型移液泵体(8032)、埋入式移液管路(8033)、脱枪机构安装基座(8034)、脱枪驱动结构(8035)、脱枪执行结构(8036)、枪头顶出结构(8037)、自动回弹结构(8038)、一次性枪头安装结构(8039)以及枪头(80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蒋雷
申请(专利权)人:英诺维尔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